大家好,一切吉祥,在學佛修行中,再三地提醒大家,主要的就是發菩提心為主,這個很關鍵。
如果這個菩提心生不起來,對佛法的教義再通達,再透徹也是於濟於事,也是等於沒學。
所以說,學習理論與修行的行為要並行。也就是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對於我們的道業來說方可圓滿。

說來說去到底什麼是菩提心呢?
這個菩提心是廣義詞,它包括善良,慈悲,喜捨,平等,就是這樣子,就是說我們用此心態來發心做事,主要的目的就是破除“我執”、“我相”。
這樣我們的妄念慢慢地就會消除,內心方可達到安寧。讓內心的境界處於安寧。讓內心的境界處於禅的狀態。

其實,菩提心,禅,佛心,都是說明的廣大無量的智慧。這個智慧不是建立在思維妄念。而是展現在靜態。
由這個靜態的基礎才能達到這個淨。這個淨體現在動態之中的智慧,稱為定力。

索達吉堪布所講解的《入菩薩行論》,主要說明發菩提心的主要性。若想回歸於本來的自我,必須要捨棄塵世間的虛幻的小我。
若想達到捨棄這個幻我,必須要放下內心對種種影像的執著與貪欲。
修行也是環環相扣,所以說修行的旅途是有程序的,這個程序靠自己去尋找、去摸索很難找到的,必須要按照佛法的加持與善知識的引導。這個不至於走彎路。

現在我們修行人,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的類型比較多,真正務實修行的非常少。
希望大家對自己觀照,是否在實際修行還是在誤以為在修行。千萬不要誤以為,造成自欺欺人,耽誤此生。

我們要珍惜這暇滿人身,人生對於修行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在眾生迷茫的期間,人身非常難得,佛法難聞。
特別是在三途中的眾生,非常的痛苦。佛法沒有辦法來溝通,語言不通。另外它們的業障之深,難以見到佛法的光明。只能用儒家思想來進行對他們的引導。
為什麼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呢?也並不是非得用“佛”字。我們用“覺”與“悟”都可以。覺是覺醒,悟是明了。

所有的法門只要是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愛護,幫助,團結的,都是修佛菩薩,也可以說大智慧者為了,救度有情所創造。
我們要感恩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這個救度眾生也是有程序的,每個環節都是非常的重要。
比如救度三途中的眾生,要是直接用,大乘教法,他們很難接受。必須要用小乘佛法來慢慢地進行引導。
讓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升起孝心,尊老愛幼,對姊妹的關心愛護。然後對親友們的團結。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要和諧友誼。
從小的范圍到大的范圍,慢慢地由淺入深來鍛煉大家,來改正大家的歪曲的思維。

做官不要貪污受賄、監守自盜,要對得起國家與人民對我們的信任。為民的要搞好團結友誼,不要花言巧語的對他人的欺詐,等等,這些惡行。
做兒女的對父母的恩德不能夠報答,那麼,我提醒大家這類型的眾生要敬而遠之。
對自己的父母姊妹都是這個自私自利,他與我們相交也是有所圖、有所目的,還是要謹慎提防。

希望大家要改正錯誤的觀念,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步步走向高峰,到達彼岸,出離輪回的牢籠,回歸於自我。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