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成功,百分之九十在於修學態度正確與否,方法只不過是占百分之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學基本的態度,我們在講席裡頭講得很多,六祖大師告訴我們的非常明白,因此修學固然講求方法,實在說態度比方法還要重要。成功,百分之九十在於修學態度正確與否,方法只不過是占百分之十而已,也就是十分之一而已。講到態度,一定要曉得,學佛是自己學佛,不是叫他人學佛,這個觀念要搞清楚。戒律是自己持戒,不是看別人持戒。我自己戒律很清淨,可是天天看到別人犯戒不清淨,我自己也不清淨了,這就是修學態度上錯誤。為什麼?因為除了自己之外是境界,境界裡面沒有好丑、沒有善惡、沒有是非,境界是一真。所有的是非、邪正、善惡,都是從自己心心所裡面生出來的,與外面境界相不相干。如果與外境相干的話,沒有一個眾生能成佛,你們諸位想想,對不對?正因為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是我們修學最基本的認識,要搞清楚。由此可知,成與不成自己要負責任,與人事、與環境都沒有關系。成與不成,在於你自己的認識正確與否,你的信心堅定與否,你的修學方法正確與否,是在這些地方。因此不但小乘戒是自律的,是修正我們自己的行為,大乘菩薩戒也不例外。菩薩戒是入眾的,小乘戒是自律的,就是私生活的規范,大乘戒是在大眾當中的規范,在大眾當中也是自律,而不是律他,這是佛法戒律的一個特色。

  如果認為戒律是禁止別人的,這個事情不能做、這個事情又不能做,應該要如何如何,那你錯誤了。大小乘戒都是自律的,幫助我們身心清淨,幫助我們得一心。如果我們的心一緣外面境界就散亂,就不能得一心,不得一心你怎麼能開智慧?諸位如果在這幾句話裡面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你這一生證得一心,從一心再進一步修行證果,我可以說是決定有把握。如果再看到外面境界這個是、那個非,張家長、李家短,我們這一生必定又空過了,不但一心你不能證得,恐怕功夫成片都成問題。功夫成片成問題,換句話說,帶業往生就不可靠了。因此,菩薩道上只有一個人,你們看到《華嚴經》善財童子,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有兩個就怎麼樣?兩個就有分別心,一個沒有分別心。一個,學生只有一個人,除了我一個人之外,其余的都是善知識,善知識就老師,其余的統統是老師,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的老師,所以善財童子一生成佛。佛是我們的老師、魔也是老師,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在境界裡面去鍛煉,鍛煉什麼?鍛煉自己的心地清淨,無論在什麼人事環境當中,心都是清淨的,歷事煉心。五十三參就是鍛煉,在境界裡頭煉自己的平等心、煉自己的清淨心、煉自己的慈悲心,歷事煉心。所以外面的境緣,境是講物質的環境,緣是講人事的環境,統統是老師、統統是善友。

  五十三參裡面的善知識,可以說包括各行各業,裡面有佛菩薩、也有惡人。像甘露火王根本就不講理的,非常的凶狠、殘暴,那也是善知識;勝熱婆羅門的愚癡,就是代表我們的世間形形色色,統統是善友。對一個真正修大乘的人來講,此地聞思修就是這個意思。在《華嚴經》說得詳細,四十卷的經文來說明善財童子修聞思修,他來修三慧。在本經裡面只有這一句,如果我們像做文章來說,本經這個地方「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就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內容就是《四十華嚴》,《四十華嚴》就是善財童子表現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觀世音菩薩,你問他怎麼成佛?怎麼成為等覺菩薩?他就是這樣修成。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了,自己在生活當中歷事煉心。

  摘自 楞嚴經  (第一O九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109

 

上一篇:現代因果報應錄:殺業深重,兩家破亡
下一篇:陳大惠:現在人為什麼多病?都是因為做多了這件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