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當生成就了辦生死,更快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易生西】宗曉法師開示若修淨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二)

  下面從第二十八段文接下去看,請大家看講義第六頁第二十八段文是宗曉大師在《樂邦遺稿》的開示:

  【宗曉法師《樂邦遺稿》雲:寂室曰: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淨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自力難成者,眾生心志劣弱,惡業厚重,以劣弱之心,敵厚重之業,是故難勝。而況外為惡友魔外所折,或為酒色財帛所汨,所修善法,豈易得成乎?依佛願力易立者,良由彌陀本願度生,下至十念,功成即往,依怙佛之是願,故修善法即易建立。】

  下面是說譬喻的話,譬喻的話前面已經說過了,在此寂室淨土文再說一遍,這一段譬如的話我們再看一遍。

  譬如二人,欲渡大海,往詣寶山求寶。一人種樹,待其長大,造船以往,無何其樹為霜雹人畜所摧,竟不成材者有之,縱復成材,歲月長久,雲何卒得成船?自力修行,亦復如是之難。一人者,更不造船,即於海岸等候,忽偶商主乘一大舶,是人即便投告,商主憫之,即便引手招接上船,風帆利便,捻指之間,便到寶山,依佛願力,得生西方,亦復如是。其商主者,以譬如來接引眾生,其大舶者,即是佛之大願,普度一切海,是越生死之長流,寶山乃極樂國土也。龍樹《十住毘婆沙論》贊佛,所謂「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即此旨也,大哉!阿彌陀佛與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苦惱之鄉,呼引一切眾生上大願船,越生死海,到於西方涅盤彼岸,諒無余蘊矣。

  譬如有兩個人要渡過大海,到寶山求寶。

  一個人種樹木等待樹木的長大,造船前往寶山求寶,無奈樹木被霜雹,或人或畜生所摧毀不能成材,不能成材就無法造船了,所以縱然成材,也要經過很久的歲月,所以要成就一艘船,可以搭乘前往寶山,要經過很久的歲月,這就是自力修行困難的地方,自力修行亦復如是之難。

  另外一個人,不是靠自己種植樹木,等待長大再造船,是在海岸等候,忽然遇到一位商主,乘坐一艘大船,這個人就請商主憐愍他。商主慈悲即引手,接他上這艘大船,風帆利便,在捻指之間。就是比喻時間非常快速,就到了寶山,「捻」本身就是搓揉的意思,「捻指之間」就是時間非常的快速,很短暫的時間,我們若手搓一搓時間很短。表示靠他力念佛,要解脫生死非常的容易,也快多了的意思。

  「依佛願力,得生西方,亦復如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當生成就了辦生死,當然更快速,而且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希望十方的眾生,快速往生西方成就菩提。所以我們如果有一份想要快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提廣度眾生而念佛下的心念,就會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契相應。

  「商主」就是譬喻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大船」就是譬喻阿彌陀佛的願力普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非常的多,所以用「海」來形容。大海廣闊無垠,猶如眾生非常的多,所以要超越生死的長流,一定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心念佛。「寶山」就譬如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譬喻講的非常好,西方極樂世界,環境都是金銀琉璃等七寶,所莊嚴而成,所以將西方極樂世界,譬喻為「寶山」是非常妥當。諸位你若是想求富貴,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薩是最大富大貴的,對不對?(眾答「對」)。西方極樂世界大地是黃金。

  【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

  繼續看下面,下面是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所開示的,引文只說出兩句話而已,原文是一首四句法語,在附注我特別寫出來給大家看

  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雲: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自度也度彼,我禮自在者。

  「自在者」就是佛,佛就是一個最自在的人,所以龍樹菩薩禮佛,禮佛的原因就是前面三句所說的話。

  「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生死大海好度嗎?不好度。也就是很困難度的意思,乘八道船就能度過生死大海,自度也度他。在此「八道船」是譬喻阿彌陀佛的本願。

  「八道」就是八正道的簡稱,八正道就是八種,求趨涅槃之正道,也就是八種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八正道:第一、正見,第二、正思惟,第三、正語,第四、正業,第五、正命,第六、正精進,第七、正念,第八、正定。

  在此引出龍樹菩薩開示的法語,就在說明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就是乘上本願船,能夠度過難度的生死大海,到達涅盤的西方彼岸。引文用意在說明這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度過生死大海,自己游泳較容易,還是坐上阿彌陀佛的本願船較容易?坐上阿彌陀佛的本願船較容易。

  這個譬喻就在說這樣的道理,也就是自力修行跟他力修行,要超越生死,當然他力修行要容易的多,簡單的多,自力修行要困難的多。譬喻在說這樣的道理。

 

上一篇:趕考學子路上行善即刻得到善報的故事
下一篇:“知”是一切法的基礎 正確的學佛觀點之二十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