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聖先賢無一不在逆境苦難中,成就人格與大業。佛教四聖谛擺在第一,又稱以八苦為師。苦難是吾人最好的老師,苦難能促使我們深刻地透視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潛在的生命勢能。
頑金只有在烈火中鍛煉才能精純;鈍刀只有在粗砺石頭上磨才能鋒利;松柏只有在霜雪中才能亭亭矗立;人只有不被憂患痛苦擊倒才能成就大器。
明代淨宗大德妙葉大師《念佛直指》中,依據經論法義,創立十種大礙之行。人雖不願意故意遭逢障礙,然業力所牽,或不得已,有一切障礙現前之時,俾我身心先居於礙中,而眾魔諸惡障礙之境不能侵我,不能障我。譬如金火同爐,火雖欺金,金必成器。
十大礙行者,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求無障;四、立行不求無魔;五、謀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於人不求順適;八、施德不求望報;九、見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
茲錄三種,詳示立論依據。其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其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患,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乃至其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何傷我?以受抑為行門。
妙葉大師的十大礙行,開示吾人對待逆境障難的達觀智慧,不受表象所欺瞞,觀照逆境障難之本質,順其本性接受之。
素患難行乎患難,不尤不怨,進德修業,靜待其變,即煩惱為菩提。誠如蓮華生於淤泥,在虛空中綻吐芳香,此時,污泥污水適成滋長蓮華之養料。
綜上所述,人生際遇千差萬別,不如意者常常十之八九。於此濁世,吾人當保持一顆智慧達觀的心,皈投法界常住三寶,以為恃怙,明苦空觀,安住於“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上,念茲在茲。誠能如是,不唯身心康寧,實乃人中分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