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莊子筆下三大人生定律,看完後什麼都看開了(太精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定律一:

  你的格局和所處盤子的大小,決定了你的心量

  我們的煩惱,源自內在擁有的不夠。

  一個擁有全息宇宙觀、內心世界豐富、內在自我滿足感比較強的人,是不屑於在瑣事上進行辯論解釋的,他也不太願意去刷存在感,多一點兒也不覺得多,少一點兒也不覺得少。

  為了說明這點,莊子設計了一個故事,主人公是堯和舜,舜是堯的接班人。堯做皇帝的時候,舜就在他旁邊輔佐他。有一天,堯跟舜說:“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這三個小國給滅了,每次上朝的時候一想到這幾個小國還沒滅掉,心裡就覺得不舒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舜說:“這三個小國的國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過去聽說有十個太陽一同升起,普照萬物,更何況大道的光輝更勝過太陽。”

  我以前讀這段故事的時候有點兒不知所雲,字面上的意思都知道,但莊子到底想說什麼呢?我們把這個情景放到現在,假設你是一個只有十個員工公司的老板,有個同事突然提出要離職,你一定覺得很難受。但是,如果你擁有一個十萬人的公司,這一天有一百個人離職,你可能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了。

  所以,你的格局和你所處盤子的大小,決定你心量的大小。

  舜真正想說的其實是:“哥,您多大的人物啊,還為這點兒小事煩惱?您是與大道同齊的人,您就像是同時擁有十個太陽的能量場一樣的人,怎麼會為這點兒小事而煩惱呢?”

  一言以蔽之,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內在所擁有的還不夠多,甚至包括內在的成就感和煩惱都不夠多導致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大格局裡,事就變小了。

  現在很多朋友都在看房價,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空間挪一下。假如你了解在二三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有一個敘利亞的中產階級朋友,他在為自己沒有買到一套學區房而捶胸頓足,而你又知道從大的歷史宏觀背景看,他買不買到房子都不重要,因為那套房子再過幾年就會被美軍給炸了。一個導彈過來,整個小區都沒有了,還買學區房?連學校都沒有了。如果你知道這一切,你還會跟他一樣因為沒買到這學區房而捶胸頓足嗎?

  現在,有很多人因為小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小提琴沒有拉准、作業沒有做好、造句沒有寫得主謂賓足夠清楚……跟兒女大發脾氣,我認為那都是孩子太少的緣故。

  我以前認識一個朋友,他們家有十幾個孩子。他跟我說,有一天,他的一個哥哥從炕上摔下來,他媽都沒有發現,還帶著其他孩子在吃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現在的某個家庭裡面,孩子從桌子上摔了下來,直接摔暈了,三個小時之後才清醒過來,你得害怕成什麼樣子?而對於一個有十幾個孩子的母親來說,那根本就不是事兒。

  我那個朋友後來還跟我說,他還有一個姐姐,有一天晚上直接跑出去玩,沒回到家,就是迷路了,到吃飯的點兒他媽都沒發現,到第二天他媽才問她去哪兒了。我以前講逍遙的時候,說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大格局裡面,這樣就不覺得自己的那點事兒是大事了,你放在一個長的歷史長河裡面看問題,你就不覺得當前有什麼事兒是值得生氣的。

  如果去龍門石窟、莫高窟或者西安的一些老的寺廟,你就更能夠看見那些動辄八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寺廟裡的塑像,這些菩薩在那兒坐了一千多年,看到了無數的人來這裡祈求,考好試、升官、老公不要紅杏出牆、老婆最好自己提出離婚……都是南柯一夢,這就是所謂的看破紅塵。閱盡千年時空,看遍芸芸世事,人就只剩下一種態度,就是待著而已。

  如果你的內心裡面擁有巨大的信息儲存,可以WiFi、5G甚至8G上網,你和整個大道背後的那個雲端的無量數據庫是隨時保持通暢的,你還會卡在一個網頁上嗎?

  

  定律二:

  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喜歡但無用的事上

  《莊子》曾經提到過兩個人,一個叫作“嚙缺”,一個叫作“王倪”,他們都是神仙級的人物,嚙缺是王倪的學生。

  嚙缺問王倪:“你知道萬事萬物共同的地方嗎?”他似乎是在問老師知道天下那個底層的原始代碼——可以支撐一切並幻化出一切的東西嗎?

  在讀《莊子》的時候,我會很羨慕古人的生活,他們活在一種對那些似乎無用的知識的追求當中。只有在古代,沒有微信刷、沒有房子要炒、沒有學區房要買、沒有大筆的錢可以花、大家都窮得叮當響的年代,才會有一些人去問這些無用的問題,做一些無用的事兒。

  有些時候,有些人太過於直接地想要答案,想要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我認識很多朋友,他們總是直接問:“有什麼用呢?”其實,當一個人在研究到底電子和磁力線之間有什麼關系、怎麼切分、怎麼轉換時,他怎麼知道後來會發明出電燈?最開始的人研究點、線、面的時候,他怎麼知道這些東西對於後來蓋房子,甚至是制造航天飛機,有什麼用?

  其實,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在靈魂上的等級差別,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是不是能夠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去享受那些無用或者暫時看不出來有什麼用的事兒。

  

  如果你有一個朋友,他跟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目的的,他每天接觸的朋友都是對他有用的——起碼在當時他認為是有用的,你一定會覺得他真的很市儈。一個人的內心,有用的東西比例越大,無用的東西比例越小,那麼他在精神上越貧窮。而富人——精神上的富裕,則是無聊得起、無用得起的人。

  改變並決定你命運的,可能就是那些看似沒用的事。

  那些曾經被我們認為無用的東西,那些不知道學了之後到底有什麼用的知識,現在看來可能終將會成為拯救人類的最重要的知識。而那些我們所認識的沒有什麼用的朋友,我們所做的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僅僅只是讓我們覺得快樂的事情,最後可能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事業。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完全花在你認為有用的事情上,就算再忙,也要擠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去發呆、去無聊、去自在玩耍……

  就算是那些瘋狂玩游戲的人,也可能會變成著名的游戲主播。

  讓自己變成一個精神富有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做一點兒看似無用的事。

  

  定律三:

  人生就是把一系列痛苦和抱怨,最後變成笑話的過程

  《齊物論》裡面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幾乎無人不曉,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故事講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三顆,晚上四顆,怎麼樣?”眾狙(一群猴子)皆怒,說:“憑什麼?憑什麼早上三顆,晚上四顆?不高興。”

  於是,狙公就改了,說:“這樣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怎麼樣?”結果,莊子用的詞很有意思——“眾狙皆悅”。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出處。

  一般人在學這個成語的時候,會覺得這說的是某個人想法、做法總是更改,老是變來變去的。其實,“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自己關於價值的習慣性判定裡面。你習慣了先拿多一點兒,再拿少一點兒。結果有人給你講,先少一點兒,後多一點兒,行不行?雖然總量一樣,卻受不了。

  你覺得猴子很可笑吧,其實我們也都是這樣。朝三暮四,是一種靈長類動物普遍擁有的心智模式。你我皆靈長,我們總是很習慣按照某一種內心設定的要求去作出判斷,當別人給出的建議與之不符的時候,抱怨就產生了。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兒子跟我一起去吃火鍋,他說要喝姜汁可樂,我同意了。不過我跟他說,喝可樂之前必須先吃點兒東西。他就突然很生氣,以絕食相要挾,說:“不吃了,不喝了,餓死我自己。”

  我突然覺得很好笑——真是靈長類動物的孩子啊。他心裡面有一個假設的預定——先喝兩大口可樂,雖然還沒有喝上,但他已經體驗到了那種心理高潮。不料這時候,當爹的卻說得先吃口飯。

  其實,先喝可樂後吃飯和先吃飯後喝可樂,也就是在一分鐘之內的事兒,到肚子裡都是可樂泡飯。但這位靈長類小朋友,卻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煎熬,就堵在那裡了。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對自己馬上要經歷的狀態有一種假想,哪怕這個假想很愉快,但也會形成一種障礙。這種障礙令我們發現,如果別人給出的條件與自己內在的期許不一樣的時候,哪怕只是順序上的不一樣,我們都會被這個情緒綁架。

  “抱怨”的本質,就是後來事情的發展或者別人的反應,與你的期許不同。但別人並不知道你的期許,於是這樣就產生了“怨”這種情緒。怨乃百病之源,也是百苦之源,一切煩惱,皆從怨來。對照“朝三暮四”,你就知道原來你的抱怨是如此可笑。

  

  崔永元在做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叫《口述歷史》。他這些年采訪了很多老人家,一個老先生有一次跟崔永元講,他在監獄裡面,本來應該被萬惡的敵人解決了。結果,那天敵人沒選他,選了另外一個人。第二天,他覺得總該是他了,便很焦慮地等待那個時刻,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因為看守他的人喝醉了。到第三天,他聽見腳步聲來的時候,當時那種緊張、痛苦、焦慮啊,簡直難以形容。因為你知道這個人走進來,把你拉出去,你就被處決了。結果,過來打開監獄大門的那個人說:“同志,解放了。”

  當這位老先生經歷了人生種種的苦難、生死邊緣的危險以後,他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時候,完全就像在講一個笑話。將一個自己人生的悲催,變成了一個談笑間的笑話。

  好的人生,就是把一系列驚悚、痛苦以及抱怨,最後變成笑話的過程。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上一篇: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無德不得,失德散盡
下一篇:邪YIN果報真實可怖,無知女流淚忏悔![轉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