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提出學佛兩個目標,近目標是要開悟,遠目標是要證果,這個我們才沒有白學。如果一生當中都在記問之學上打轉,什麼問題都不能解決,你煩惱不能斷,你的痛苦擺脫不了,離苦得樂這個修學目標你怎麼能得到?所以不開悟怎麼行?真正講修行是悟後才起修,沒有開悟以前都是盲修瞎練,悟了以後那是真修。雖然沒悟,我們現在的修學遵守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這些方法、途徑,我們能夠守得穩,我們的用心很正確,逐漸接近開悟證果的方向,這也未嘗不是個辦法。但是這裡面最怕的就是自作聰明,為什麼?自作聰明裡面就產生許多的錯誤。我們就拿個很淺顯的例子來講,我們以講經來說,講經大家曉得依照經文、依照注解來講,沒有味道。你依照經文,人家都拿經本子,他也會看,要你講什麼?依照注解,那別人也有注解,看注子就好了,來聽你干什麼?你要是離開經注自己去發揮,毛病就出來,問題就來了。到你能發揮的時候,是你有悟處才能發揮,你有一分的悟處你就能發揮一分,你有十分的悟處你就能發揮十分;你不開悟,一發揮就錯誤。
所以我們初學,特別是學講經的,初學講經千萬不能發揮。台中李老師教學生,千言萬語的告誡,決定不能發揮,一發揮錯誤了就得要背因果。初學的人講什麼?就是講注子,句句話都依注解。看注子的到底是少數,所以聽經用的經本是白文經本,不發注解的,發注解就沒得講,就是發經文給大家,講注子。古人的注子都是文言文,換句話說,我們在講台上當翻譯,把文言文翻成白話文。只要你翻得有技巧,底下聽的人還是津津有味,做這個事情而已。說錯了,古人負責,我們不負責任,他背因果,我們不背因果,這個法子很妙。
你講古人的注子,你講個十年、二十年你就開悟,天天講、天天在薰習,所以不求開悟,自然就開悟。你要是求開悟你就不會開悟,為什麼?因為你這個求的心是個妄心,這個妄心就障礙你的悟門;不求,它就現前,心清淨就開悟。悟,一定是從清淨心裡面生起的,求開悟那叫妄想,妄想心只有障礙,不會有成就的。這是初學的同修要特別留意,我們講古人的注子就好,可是講注子一定要以古人的注子為最好,古人注子深、比較難懂,但是它正確。今人的注疏,雖然看到白話文淺,不太純。除非我們自己能力不夠,我們才取今人注子做參考,但總得要以古人的注子為中心、為主。
摘自 楞嚴經 (第九十八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