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說“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
無作之修,以觀心為最要。觀心最為重要。我們前面講過,觀心就是警覺地看著念頭起處。念頭來了,問它從什麼地方來;念頭息下去了,問它到什麼地方去。觀心就是觀照,觀察它、照住它,這樣,念頭就不會亂起亂滅、遷流不息了。若不觀照,妄想紛飛、思慮萬千,你反而習以為常,不覺得亂,這怎麼能行啊?所以要警覺,要看好它。(老人講解“恆河大手印”)
二、老人說“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
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觀照之心,還是妄心,因為這也是起心動念。沒有真心,就不會生起這個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時候,即正觀心的時候,不要分別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動的時候,能觀之心、所觀之念,就會一時脫落,那就“能所雙亡”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念都沒有了。若不觀照,就不會能所雙亡,就不會脫開,所以一定要觀照。(老人講解“恆河大手印”)
三、老人說“念佛(持咒)也是觀照”
念佛也是觀照、也是止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號攝住,思想不動了,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聽,聽得了了分明,這就是觀。縱然不出聲,心念阿彌陀佛,也聽得清清楚楚,這就是照。照顧佛號、不雜用心,是止;照見佛號、明明歷歷,是觀。觀心,不是觀肉團心,而是觀心念。我們修心中心法,也是觀心。座上持咒、心念耳聞,念得字字清晰,聽得了了分明。座下觀照,警覺念頭起處,如貓捕鼠。一起念就看見,不隨念轉、不為境遷。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說的“識得”,識得不為冤啊!(老人講解“恆河大手印”)
四、老人說“嚯地一聲,能所雙亡,根塵脫落,那你就證成大道了”
妄念紛飛不停息,那就壞了。此時要凜然一覺,不去睬它,妄念就被斬斷了。昨天有人問我參禅的問題,他說他喜歡參禅,參究“念佛是誰?”,但總是提不起疑情。我對他說:參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麼換個方法,念頭來了,你就問它從何而來,並不是理睬念頭,而是窮追它的起處。念頭息下去時,你就問它到什麼地方去,並不是留住念頭,而是看著它的滅處。如貓捕鼠,貓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剛一冒頭,貓立即撲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時時警覺如貓,妄念一露頭,立即追究它的來處。妄念息下,你就看著它的滅處。這就是參禅法門,目的也是使“念無連續”。這樣久久用功,念有連續由熟變生,念無連續由生變熟。功夫成熟,觸機遇緣,能看之心、所看之念於一剎那化於無形,“嚯”地一聲,能所雙亡,根塵脫落,那你就證成大道了。(老人講解“恆河大手印”)
五、老人說“觀心最重要的是,你時時要看著念頭起處”
觀心最重要的是,你時時要看著念頭起處,也就是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念頭一起,你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不動了,你就看著不動,如貓捕鼠地看著。貓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裡,即妄念不生時;此時貓要看著,不能走開,看著這個心,就是正念。這正念不能沒有,正念沒有,就落於無記。正念沒有,就是無記,所以,看著這個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著一念未生時光景,也就是時時看著念頭起處,念頭起起滅滅,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脫脫開來,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脫掉了,那時是真的脫落了,能所雙亡,打開本來,親見本性。 (老人九四年在海口開示·錄音整理)
一
身體不是自己,不是我。自己不是這個軀殼,是一靈真性,這一靈真性如虛空一樣,無所不在。這虛空是處處都有,這一靈真性也是如此,它無相可得。
佛教的目的,都要明心見性,認識這個自己。
觀自在就是我們一念斷處,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當中一念不生。但是,它非同木石,不是木頭石頭,它是了了常知。常知者,無所知,就是不著相。假如著相,有知,那就是心對鏡,成兩個(真心、妄心)。
明心就是知道我們的心是無相可得。因為我們的真心是微妙無相,所以叫做沒有。這是一個真理,就是一切皆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就是一切相,都是假相。不是真心,真心無相可得。它是一個緣起性空的真理,是個理體。
這個自己是我們的一靈真性無所不在的,時時在面門放光,而自己不知道,這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佛出世指點我們,你們一切作用就是佛性的妙用。
佛性什麼妙用啊,就是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嘗,在手執捉,在做工作,在足運奔。這一切妙用就是我們真心。在者,無在也,在本位上不動搖。本位是空位,不是有東西。
一開始沒有辦法不住相,沒辦法就給你一個佛號,阿彌陀佛,讓人住在法號上,佛號上。
觀,觀照的時候還是住。所以我們進步之後,觀就不要了,就是自在。就自然在本位不動搖,就是我們的本性,它本來如此,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
《圓覺經》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是第一步。於諸妄心,亦不熄滅。妄心就是真心,就等於水起的波浪。比如水是真心,波浪是妄心。沒有水,哪裡有波浪呢。這個波浪就是水,把波浪去掉了,水也就沒有了。
所以,妄心一不熄滅。把妄心滅掉,真心也沒有了。所以,真就是妄,妄就是真。它本來一體,就是我們在分別它。我們不分別它就好。全妄即真,就是真心了。
所以,亦不熄滅。所以我們的妄念,不是把它滅掉。所以我們做功夫時,就是轉換。念頭起來了,不要怕它,讓它來,我不睬你,讓你過去。不是把你壓死,不要動。把妄念壓死,那麼我們變成死人了,不能動了。那就像一塊石頭了。
所以做功夫,要曉得善巧,是轉換。所以念佛號,持咒,或者參禅起疑情,這都是轉換我們的念頭。所以我們這個已經觀熟了之後,這個自在,有個自。
第二步不要(自)了,就本來如此,就時時都在。就是我的心不會被境界拉了跑。總會在這裡,本位上不動搖。但,功夫到這個地方還是有所住啊,還有在啊。
所以在也不要了,最後,叫無所不在。不在就無所不在,你有個在住,就有一個地方,就不圓融。所以,觀自在這三個字就是教我們做功夫有方法,就是從觀照開始下手。
觀照自己本性,認識自己是第一步,所以一切法,明心見性為第一步。第一步認識了,就要在世法上用功。保護我的本性,叫它不要動搖。
觀自在這三個字都可以透徹了,在也不要了,本來如此,法爾如此。不是我們修煉成功的,我們佛性本不動搖,像六祖大師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來如此,妙用無邊。
所以,自覺之後,用這方法來覺他。自覺覺他,這就是菩薩。所以,菩薩這兩個字在我們中國,翻譯出就是覺有情。有人解釋說,覺有情,就是我知道我是有情的,有情感的,那麼就好了。
他弄錯了,覺有情就是把你的情見覺破。這情見是壞呀,情是屬於愛。見屬於執著,所以這個是壞東西。要把它覺破,這個情見,自己覺破了,覺他。所以叫做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這個行是應該念道行的行。行深,深到什麼程度呢?般若波羅蜜多,深到發大智慧。渡過生死苦海彼岸之上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把時字擺在下面,就是時時刻刻照見五蘊皆空。無時不照見五蘊皆空啊。所以叫,時照見五蘊皆空。他們解釋得也很有道理,所以它這個斷法也不同。
五蘊,我們知道,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看起來是壞東西啊。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就是五蘊作祟啊,著相啊,造業受報啊。色,色界,就是色法。受想行識是心法。就是色法和心法合起來叫五蘊。
皆空就是連照見皆空,照見也沒有了。假使有個照見在,還是執法。所以,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都空了,一切都沒有了。就是我們真空淨了。
所以講到這個五蘊啊。色法和心法在小乘、大乘、佛乘,就講解不同。因為色法和心法是一體的,因為色就是心,心就是色。在小乘,它是析法真空。它把它分析開來,色法就是色法,心法就是心法。色法不是心法。所以他修法是要把一切相都消滅了,才能證道。所以是,他就是,下面是滅集,是吧。
苦集滅道。
苦,是從這個集合來的。就是我們心對境集合之後,就著相了,住境了。才有苦。
要得大道,就要把這些東西都滅光。所以要把身體什麼東西都消滅,不住相了,一切都消掉了,才是能得大道。所以這個色法一定要消掉。所以這個小乘的這個空就是析法真空。
而大乘的菩薩是,不是這個析法真空,是體法真空,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
五蘊雖然不好,我們執著五蘊麼,就是覆蓋我們真心的光明了。而不得成道了,要把五蘊拿掉。那麼才會恢復我的本來面目,才能發揮我們的神通妙用,才能成大道。
但是,這個菩薩乘講起來就是一切色法心法都是非空非有,即空既有。
並不是都是要把這個色消掉滅掉之後,所以,因此下面說的“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講到這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還有兩個,來比方,來比較。色和空是差不多,兩個比較起來沒有異議。沒有分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還是有兩個,再下面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更徹底了。
色空不二,就是一個。所以,講到這個色空。我們修佛法就在這個上面,最重要因為我們做人啊,就是執色法。認為這個世間相是真實不虛,執為實有,追逐不已,貪得無厭,造業受報,生死不了。就是這樣執著。他不知道,色不異空,空就是色。
所以一切最重要的就在這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上。有人講到這裡,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空啊,就是世法上一切色相啊,就是說無自體。這房子本來沒有,是鋼筋水泥磚瓦木料合成功的。所以,色就是空,因無自體。假如說房子,無自體,是磚瓦木料鋼筋水泥和成功的。那麼,空就是色呢。色就是空,色相你講了呀,是沒有自體。空就是色呢,這個虛空怎麼就是色呢。
實際上講來,色不異空,色就是空。實在就是說,這個空,不是空無所有的空。因為我們凡夫講空,是空有相對的空。這個東西在這裡,有。空,就是把東西拿掉。拿掉就是空,不拿掉還是有。
就是說無自體。可以說的,當體就是空。它沒有本體,這個杯子本來沒有,是瓷造的,瓷土捏成功的。這容易透過,色就是空。
空就是色就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們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這個空,不是相對的空,不是小乘所解釋的這個析法真空。而是這個空是妙有真空,妙有真空的佛體妙心的空。就不是說空有相對的空。就是說一切事物離開我們佛性就沒有。
我們上次講,這個房子,造房子的時候,我們先要打圖樣,動腦筋,構思,設計,造什麼樣子的房子。繪出圖樣來,工人再根據這個圖樣把房子造成功。
這一切舉措動作,都是我們佛性的妙用。所以空者,是妙有真空。不是說相對的空,所以說,色就是空。
就是一切色相,舉凡我們這個世界上,宇宙萬有諸相,都是我們佛性所顯現,都是我們佛性所完成,都是我們佛性所創造發明。
所以離開我們的佛性,真心就沒有這個世界。所以說,色不異空。就是我們的佛性啊。所以即是空啊。就是我們妙有真空的佛性啊。
所以反過來,空就是色。因為我們妙有真空的佛性,在什麼地方見,在色相上見。它無相,但是它現妙用。妙用,就是現相起用。
所以有個《肇論》說的,聖心微妙無相,所以叫做非有。但是妙用無邊,是非無。不是說沒有。非有故,知而不知。非無故,無知而知。無知即知,無所不知。
這就是說,我們真心的妙用。
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識得真心。
所以,這個《心經》就指點我們一下,就是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認識真心啊。你能做到一切都無住了,得妙用了。你就是覺悟了,自覺覺他。這是菩薩。
你認識這個真理之後,在事境上,把我們這個執著心都磨光。執著習氣磨光,所以才能成菩薩。你不磨光,你執著,道理懂了。遇事就沒有了,那就不行。所以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我們道行要深啊。就是我們從理悟,凳初地,上上升進,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那就好了。
所以我們法相宗說,遠行地後純無漏。覺照圓明照大千,遠行地就是第七地菩薩,第七地菩薩之後到第八地,就是遠行地後,到了第八地菩薩,就是不退轉地。
那麼我們就能夠了斷這個六道輪回生死了,假使不到這個地步,這個分段生死,一時還不能了。我們的圭峰宗禅師說,我們做功夫,假如做到念起不隨,就是我們不是不起念啊。
我們念頭還是要起,所以我們做功夫不要把這個無念無念,當作是死在那裡不動。一個念頭不起叫無念啊。而不是,就是念頭盡管起,而不跟念頭跑。我們壞就壞的是攀緣不息。
由甲攀到乙,乙攀到丙,丙攀到丁。這個在裡面轉啊,流浪不停啊。所以最壞。我們果真能夠,念一起就熄掉。如雁影過寒潭,過去,水裡一點影子沒有,那就是無念。
所以,我們無念無念,不要壓死念頭。
所以,我們要起妙用。
所以,我們的真心,它本來是如此。
所以,我們做功夫,就要體現真心。時時觀照,這樣做功夫。
所以,要從初地開始,在境界上磨練我們的習氣。上上升進,二地升到三地,三地四地五六七地升到八地菩薩。那麼我們分段生死才了,就初步能夠念起不隨,我們就能夠生死岸頭,自由自在選擇生死。
就是我要到哪裡去生,就到哪裡去生。生死岸頭得自由自在了,自己能夠作主了,不是隨業牽了。
所以他說,縱有中陰,業不能息啊。雖然有中陰身,業障捆不住,拉不住。我要到哪裡,還能到哪裡。
所以,我們果真做到這個一切都不住了,順境不喜,逆境不煩惱,那麼我們就能夠變化自在。就到了第八地菩薩。
所以做功夫要這樣做上去,行深,要不要嫌路途遙遠啊。這個難做啊,這段路長啊。
所以做功夫要有耐力,要有毅力,有恆心,不怕路遙,只要我自己做上去。
所以我們做功夫時時地回顧,就回過頭看看。從前我怎麼樣,現在我怎麼樣,勢必比從前有點進步啦。有點進步,自己就心安了。
哦,很好。我做功夫有點進步了,就從前這樁事情我透不過去。要發脾氣,煩惱很多時間。現在我這個事情,哎。我透的過去啦。假如發脾氣,也小啦,時間斷啦,那我是進步啦。
所以我們常常回顧回顧就看起來有,對自己有信心了。
因看看,那個路太遠了啊。哎呀,我怎麼沒進步啊。怎麼沒進步啊。其實,我們做功夫,功不唐捐。只要你做功夫,多少總會有進步的。不會沒有進步,哎。
所以說,我們做功夫有代價的,哎。
所以自己不要心灰意冷。時時看住,哎。
因此,這個《心經》就直截了當,指示我們,要做功夫。
要時時刻刻地知道,我們的本性是什麼。在事境上磨練,這個我們的習氣,保護我們的習氣,保護我們的本性,哎。這個《心經》就和我們禅宗完全符合起來了。
所以說禅宗說這個《心經》《金剛經》都是禅宗要典經典,它就是這個意思,哎。
所以有人問,如何色不異空。那麼,禅宗師答復,窈窕楊柳慢擺風,窈窕,窈窕楊柳,這個楊柳,風吹時,輕輕地擺,像舞樣的,楊柳慢擺風。這就是色不異空,為什麼啊。就告訴我們,這一起事物就是我們佛性啊,是吧。這個色相就是我們的佛性啊。這個楊柳就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不是我們佛性哪裡有這個東西啊。如何是空不異色,他說桃甜,李酸,杏子澀。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哎。無有不是,所以色空空色,不二也。都是我們的佛性。是性相不二就是,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沒有兩回事情,就是我們自己不認識,就在那裡分別。這是色,這是心,啊。這是空,這是有。這是有,這是空。都在兩邊倒。
所以妄心總在兩邊倒。說有時著有,說空時著空,真心是說空時不空,說有時不有。
所以這個《心經》啊,實際上是我們的般若經,是大智慧經,哎。
記得我們上次說這個,就是在宋朝的時候,徽宗皇帝在位,召集各大山頭的這個長老,開個無遮大會,討論討論佛法,啊。哪一個佛法是最好,是吧。
那時候也有禅宗,也有教下,也有淨土宗,也有法華宗,這個一切,法相宗都在位。哎,討論討論。那時候有個華嚴宗的座主,就提問題。禅宗說來,一捧一喝,當下就能見性成道。在我們教下說來,要見性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你們禅宗說這麼輕巧,啊。一棒一喝,就能當下見道。假如你這一棒一喝,能透得過我們華嚴宗的五教。我就佩服,這個禅宗的確有這個能力,可以一棒一喝,當下見性成道。你們禅宗的祖師在這裡呀,哪一位來試試看。這一棒一喝透得過華嚴五教,我們大家知道,在判教時,就是智者大師。根據《法華經》判教,判為藏通別圓加小乘,這五教,在這個×××這個法師,判這個華嚴經五教,就是始、終、頓、圓,始終鈍圓加小乘五教。所以,你這個一喝一棒,怎麼能透得過五教。你們諸位在座的禅師,哪一位來,來表演一下。這一棒一喝,透得過五教。那時候在座的長老是圓悟勤禅師,圓悟勤,是五組演的大弟子,他的大徒弟就是大慧杲。都是了得的
大師,那時已經八十多歲了。他用眼睛看看淨因成禅師,淨因成,是年紀輕輕的和尚,淨因成會意了。哦,你看看我,意思叫我講喽。好,我來講吧。他就說,你這個問題,不值大禅師給你講,由我小長老來給你開示。所以淨因成來給他講,要透得過你華嚴五教,我先把你華嚴五教宗旨立一立。由我來透,小乘,小乘所謂是著有。因小乘是有法可修,哎。有涅磐可證,哎。這個一切眾生都有生死,都是有,而大乘始教開始了,悟道了,大乘講空,一切都沒有。大乘的這個始教是非空非有,大乘的頓教是即空即有,大乘的圓教是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是不是這五教宗旨,意義是如此。那個華嚴座主說,對對對。我們的五教的宗旨是這樣子。哦,那我來透給你看。他就,嘿,喝一聲。問大家,你們聽到沒有?大家說聽到了,這一喊都聽到了,又不是聾子,聽不到。聽到了,那是有啊。這有嘛就透得過你小乘有教了。再過一下子,時間過了,聲音都消掉了,沒有了。問大家,
你們還聽到有嗎?大家說,聽不到了。聽不到那是無喽,那是空喽。那就透得過你大乘的始教喽。空了,他說,現在空了沒有。剛剛是有的,是吧?現在空,而剛剛有,是吧?這就是不空啊。現在空剛剛有,不是不空嗎?剛剛有而現在沒有了,就是沒有了,是吧?剛剛有現在沒有了,就是沒有了。這不是非空非有嗎?是對呀,是非空非有了。非空,剛剛有啊。非有,現在沒有了,是吧。他說,進一步說,說空之時,因為有個有才說空啊。假如沒有剛剛,嘿,一聲有。我現在說空,這個空從何來呀?因為有個有,才說空啊。就是,說空之時就有在空喽。就是說空,就有有在裡面喽,是吧。說有之時,因為有空才說有啊。說有之時,因空而說有啊。所以說空之時有在空,說有之時空在有,不是即空既有嘛?對呀。你現在說空,因為剛剛有,因為剛剛有,我才說空。假使沒有剛剛有,現在說什麼空啊?是吧。說空之時有在空,就有有在裡面了。說有之時空在有,是吧?就像我們說好說壞一樣。說好,說好就有一個壞在裡面。假使沒有壞,哪裡說好?說壞,說壞就有一個好在裡面啦。沒有好,哪能說壞呢?都是對比有的。所以是即空即有嘛。透得過你的始教了嘛。那麼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者,他說。我一喝不作一喝用哦。不作一喝用,就喝時沒喝,不是住相。所以我們凡夫是,說有著有,說空這著空。他是大乘心是說空之時不著空。說有之時不著有,是吧。就是一喝不作一喝用。我沒喝過,就像佛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得一字,一個字沒說過,一個字沒說過。他不是不說法,是吧。因為凡夫就是這樣子,哎。說過說過,就是有說過的嘛。他執著。
所以說,聖心不相。微妙無相,非有。妙用無窮,非無,非空非有。時時如此,諸子百家,百工技藝,都是如此。
所以我們修佛法,認識這個道理去修,並不難啊。就是我們不要執著。但人都執著,你說沒有。我看見這相嘛。都有嘛。怎麼說沒有呢?是吧,哎。我們不是說沒有啊,相。假相是有啊,假相哎。為什麼,它無自體哎。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創造變化發明的,是吧?離開佛性,哪裡有這些東西啊?這些東西本體沒有。所以說緣起性空。就是有的時候這個東西,杯子,它的分子,時時在變異哎。叫成住壞空。這個杯子,已經不是新的時候樣子了,已經變舊了。再過後也要壞了,要破掉了,是吧?就毀滅了。所以就是沒有嘛,是吧。所以,我們在相上著有,就大錯誤,人都是,你說沒有。我看見是相嘛,就是有嘛。怎麼沒有呢?是吧。再三說,這個有是緣起性空。是我們性所顯現的假相。我們要認識真性,不要認識假相。著假相而放掉真性,是大傻子。真的你不看見,光是看假的,就造業受報輪回生死,冤哉枉也。我們不要冤冤枉枉受苦了。哎,趕快認識真心啊。再假相上磨練
啊,哎。所以說無知者,不是一點不知。像木石似無知,無知而無所不知,你看。就是不著相,不住境,叫無知。有知,是有執著了,有知就壞了。有知就相對了,哎。所以就不行了,所以我們學佛法,就要認識這個真心,一靈真性。所以這空有,有空,都要把它透過不可。這個《心經》講的,這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你把這關鍵透過,世界假相認識。這是假相哎,不是真有其實體,是我們的佛性所創造發明的影子哎。就像鏡子裡所顯現的影子,我的真心是大鏡子,鏡子總有影子的。這個沒有影的鏡子不可能,鏡子你照天有雲彩,照地有紋彩,照人人來,照狗狗來。所以說這個影子,鏡子的影子,你拿不到,鏡子的影子不是沒有。
是不可取,不可得。你不要去著相。所以說,平常心是道。什麼叫平常心啊?平常心就是無憎無愛,無取無捨,一切不執著,哎。我們人就是壞在有憎愛取捨,就是說要時時無住,無著。所以要鍛煉,把我們這個習氣鍛煉光是最重要的。所以要理悟事修,先悟其理。再事上來鍛煉,事上不來鍛煉是不成功的。所以不是我們坐那裡不動,我們要做一切事,盡力地做,而且,盡力做,才能把習氣鍛煉光。你坐那裡不動,死守,幾千年幾萬年,也沒有用。
死定不行,一定要在事上磨練才行。所以,我們要多做工作,多做事。在眾生身上磨練,把習氣磨光。
枯木倚寒巖,三春無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