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心在有相之中努力地隨緣造作,無論如何造作但是內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阿彌陀佛,大家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個春季的來臨。不知不覺又度過了多少個輪回。
我們一定要警示自己。對自己的檢驗,是否道業上有所進展,也曾步入了佛門,佛號也念了很久,經典也誦了很多,高人也見了很多。
可是呢,內心的境界提高了多少?對事相捨下了多少?煩惱是增還是減?習氣轉變了多少?自身的境是否轉變?等等。
大家要知道,檢驗自身的環境,就能夠了解到自己所修行的程度。也就是說看到了果報,就能夠對前因(發心的造作)一目了然。
如是因、果,這是自然規律,如影隨形。
如果得到了相應的福報,那麼我們的內心也不能執著。因為這些福報也是影像而已,過往煙雲,水中之月。
如果自身的環境沒有轉變,說明自心覺悟的程度不夠。
有的人說了,我這些年反復的聽經聞法,道理我都了如指掌,我都放下了,什麼也不作為了,就是一心修行深心清淨。是不是呢?
自欺欺人,這樣子的表現,可以把它當成修行的過程,絕不可以誤以為終點,到此為止就這麼修。
這是偏激的,這不是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說這種的修行方式屬於小乖,自私自利的修行,放棄了所有的一切。
這是不會有所大成就的,我執甚深,談何了脫生死。若想真正的有所成就,必須要福慧雙修。
何為福慧雙修呢?
千萬不要選擇放棄。而是要發心在有相之中努力地隨緣造作,無論如何造作但是內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大乘的修為。
放下與放棄這是兩種概念,不能錯誤理解。
修行必須要務實,若想達到了脫輪回苦海的目的,必須在有生之年真槍實彈地去演練。廣發菩提心去應對一切。
如同《金剛經》裡佛曾告訴我們大家,努力做布施的功德:法布施,色布施,財布施,身布施,無畏布施,等等。
這樣千錘百煉做到取捨自如,那麼到了用武之時水到渠成,自然的就順理成章。
否則做不到這些,光說不練,紙上談兵,到用武之時悔之晚矣。
佛法根本就不起作用,為什麼呢?
因為自心沒有真正的覺悟。
如果在事相上做不到,發不出這種慈悲的心,菩提心生不起來,同時呢根本談不上學佛或者信佛。
所以大家發心步入佛門,必須要首先了解佛法的真實的教義。
如同我們駕駛車輛,所去的方向目標不明確,沒有辦法前行。
首先要把修行的目的弄清楚,然後再有程序地深入。
一定要深入經典,按照佛的引導方向依教奉行,方可了脫六道輪回。
我們大家一定要深刻地覺悟,六道輪回就是如同我們面臨著萬丈深淵,一步失足,萬劫難復。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望眾親早日歸來,永脫輪回。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