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靠發菩提心,務實去菩薩行,這樣才能轉變自身的環境。
大家好,吉祥如意。
我曾經向諸位同學提示過,我們修學的人要逐步地離相。
在家修行人家裡一個佛像即可,千萬不要過多。
因為修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內心,清,靜,而不是讓內心有所分別與掛礙。
一佛,一經,一佛號,即可完美無缺。這是指初學。
若是根基較好,有一定的基礎了,要把這一佛,一經,一佛號,這個相也都得從內心斷除。有絲毫的相也是妄念。
所以說,佛在《金剛經》說明,若以音聲求我,以色身見我,人修邪道,沒有辦法能夠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
無論在家裡修行,還是在道場修行,我們必須要從內心下功夫。
要深入學習《金剛經》。我們作為真正的佛弟子必須要深入經典,了解教義。這樣才能夠超越輪回。
諸位同學要深刻體悟何為“清,靜,淨”心。
清靜,這是在我們初期的修行過程中,這個過程中不是指修學的時間性,而是在憑我們的內心的功夫。
確定內心是否能夠靜止住,讓內心不能起任何的妄念。對過去,現在,未來這樣的妄念斷除了,能夠讓自己的深心安住。這是屬於靜態。
在這個期間盡量不要參加雜亂的活動。要默默地多找到一個人靜靜的環境。這樣能夠幫助自心的清靜。這是一個初期的過程。
如果能夠達到三昧的境界,我們從頭再來,把佛法修行融入到生活中。這樣子能夠逐漸鍛煉靜態的穩固性,這個靜態的越堅固這才能是“清淨,為”。
在任何的環境中內心不會被境所影響,不會被影像所動。這就是清淨心。這個清淨心必須要有清靜堅固的基礎才是。否則會迷茫,心態造成散亂。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修學者,得不到環境的改變。
大家要知道,若想改變自身的環境,必須靠發菩提心,務實去菩薩行,這樣才能轉變自身的環境。
這個菩薩行包括對家人,對社會,對單位,對所有的眾生,要平等地付出,平等地關愛,這才是菩薩行。
那麼現在的修學者,光顧著自己修行,不顧他們的安危,甚至家務都不做,對家人的放棄。
這樣自私自利是永遠也不會成佛的。同時呢自身的境也不會改變的。不要指望佛給你天上掉餡餅。不可能,因為塵世間根本沒有佛,只是存在大智者。
另外真正的佛是慈悲的,不是自私自利。
我修行,我誦經,我上早晚課。這些行為好不好呢?
非常好,但是必須要在閒暇的時間,不能影響家務,不能影響工作與事業。
所以大家不能對修行的誤會。
只要是全心全意為大眾努力付出這就是修行。
所以說,修行的方式千萬不要偏激。如果偏激是不會受益的。
供佛與拜佛,誦經,這是一個靜心的一個方法。
誦經是為了讓我們如何修行的導航。千萬不要對佛法誤會。
修學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正確的方式方可受益。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