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幾乎發生在每一個學佛人的身上。學佛以後,應該如何與家裡或身邊不信佛的人搞好關系呢?
我們信了佛、學了佛,是應該接受他們,還是他們接受我們呢?既然學了佛,我們就應該有佛的境界、佛的包容心,應該是我們包容他們、接納他們。不能因為他們不學佛,就看輕他們,排斥他們,認為他們根基差,業障重。
如果我們能用一顆包容的心主動與他們交往交流,慢慢感化他們,把他們度到佛門裡來。如果你覺得他們業障重而排斥他們,他們也會排斥你、排斥佛法,可能你會因此而斷送他們的慧命,這個因果業障是不是應該歸你呢?
學佛的人,心裡裝什麼,就與什麼感應。你心裡裝錢財,就與錢財感應;心裡裝智慧,就與智慧感應;心裡裝愛情,就與愛情感應……你心裡種下了這個因,自然就會與另外一個相同的因相應;一旦相應,就會產生一個果。這個因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
所以學佛之後,我們應該念念生善。當惡念生起的時候,要及時發現,並馬上在心裡忏悔,不要把惡念留在心裡。
一個正常的人,心中什麼樣的念頭都會產生——善念、惡念、無記念。這個無記念非善非惡,是沒有屬性的,所以才叫無記念。
無論心中生起什麼念頭,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再去想它、回憶它,否則就等於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當它反彈時,就會更強烈。
學佛的人應該怎麼對待心中的念頭呢?來,就讓它來,去,就讓它去。你必須看到它的來和去。如果看不到,說明你沒有覺知,沒有活在當下,你已經錯了。
學佛用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但不參與其中。就如同你坐在家門口,看著馬路上人來人往,你不加入他們,好人你不留,壞人你也不推開。
所謂的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任由他們來去,你只是靜靜地看著他們,做一個旁觀者。一旦你參與其中,或者留住他們,或者推開他們,就意味著你被境轉了。
東華禅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禅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禅》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