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成佛這麼大的願力,我們都可以去發願實現,何況世俗小瑣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論你抱著什麼樣的心態進入佛門,其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進入佛門以後,就不能再浪費這個珍貴的生命了,不要浪費可以學佛的暇滿人身,要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我們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殊勝的願力,都盡管可以去發,成佛這麼大的願力,我們都可以去發願實現,世俗中遇到一些工作、生活的小瑣事,小麻煩,除非你是半信半疑,只要深信不疑,要獲得佛菩薩的慈悲加持,慢慢改善,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通過學習佛法,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內心。以前你被各種情緒所困擾,學佛後應該知道,輪回中的一切本來就是苦的,既然佛陀已經告訴我們輪回皆苦,就要抓緊時間在苦中求解脫,找到離開“苦”的方法。你要找的所有答案,都在佛法裡,所以必須要精進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信佛,是要相信佛陀所說的妙法真實不虛;學佛,就是好好學習佛傳下的妙法,也要學習佛的行誼。

  我們要知道,佛陀曾作為一個富饒王國的王子,圓滿具足世俗中人們所追求的地位、財富、眷屬等方方面面的福報。最終,他還是選擇出家修行這條路。終獲覺悟以後,佛陀又反過來利益他的父母親人,利益他曾經的國土國民,然後慢慢延伸到利益天下一切如母有情眾生。

  我們學佛,就要知道佛的故事。佛所擁有的權利、金錢,一切對他的美妙贊頌等等,都沒能讓佛開心快樂。是什麼讓佛陀越來越開心?就是佛陀覺悟後找到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妙法,這讓佛感到了無上的快樂!

  誰是佛陀的第一批弟子?就是他以前的五個隨從,他從王宮裡逃出來的時候,有五個跟隨的保镖,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他的警衛,這五個警衛成為了佛陀的第一批出家弟子,這個身份的轉換,並不很容易。所以,佛陀最初教導他們的,是初級階段的佛法,他們證悟了羅漢,慢慢就形成了出家人的團隊。

  佛教的戒律,也不是一下子全部都建立起來的,而是隨著外道的诋毀“與時俱進”,一條條戒律加上來的。比如,當有佛教徒不小心殺生了,外道就會散布消息出來:“佛陀的弟子,不守規矩,連生命都不珍惜,這與佛教的慈悲為懷不符啊……”然後,就有了不殺生的戒律。最開始,並沒有明確不殺生的戒律,說連螞蟻、蟑螂、魚、雞等等都不能殺,因為那個時候做不到,很多出家人都是苦行僧,雖然大部分以素食為主,但是沒辦法強調一定要素食,因為都是“要飯的”,乞食者。既然是要飯的,那就沒辦法挑三揀四,施主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

  因此,剛開始大家看到的佛陀,是沉默的,去托缽就行了,有什麼就吃什麼,人家給什麼就用什麼。比如施主家做衣服剩下些布,就補補貼貼做成衲衣穿,這就是早期我們講的袈裟,就是這樣來的。有些施主真是很虔誠,整塊的布都供養了,但是整片布做衣服,又會讓有些人產生傲慢心,佛陀就告訴大家裁成片,再拿來補衣服。僧人們不知道如何補,因為好多都是一塊一塊的小布,怎麼接呢?佛陀就讓僧人們去看田地,靈鹫山下農民種的田不是很好看嗎?就補成那樣就好了。最後就演變成我們現在講的“衲衣”,其實就是稻田的樣子,一塊一塊的。為什麼講供養出家人的時候,總說種福田?僧人的衲衣,一塊塊的就像田地一樣,穿這個“田地”的,都是出家人,有福報的人,就叫福田,供養有福報的出家人,就是在種福田了。

  佛陀一直踐行著慈悲為懷,佛自己傳播佛法也是行腳,徒步去講經說法,他沒有找個馬車牛車來坐。為什麼要徒步去講經說法?就是用他的慈悲力感染他人,用自己辛勤的付出,讓別人自己去感受。雖然已經成佛了,佛陀依然還是以最大的誠意,來靠近我們,向我們講經說法,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很多人就這樣慢慢被佛陀感化,佛弟子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說是佛陀偉大智慧的體現。

  至今佛教傳播佛法的方式,都是這樣的,出家師父,苦口婆心去勸大眾信佛、學佛,傳承著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每個佛弟子,都要好好學習佛陀的行誼,學佛的慈悲與智慧,並力所能及踐行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這樣的修行才能不斷進步!像佛陀這樣,不用動刀動槍,就將佛教在全世界廣弘開來,不能不說是佛陀偉大加持的體現!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一個以佛教的名義發動的戰爭,沒有佛教徒用戰爭與侵略去推廣佛教。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天道天堂也有苦
下一篇:海濤法師:死不了的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