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色空的“色”與色情的“色”相同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八個字出自《心經》,有點文化底蘊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但是佛教所說“色”與“空”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經所說之“色”與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異同?其實,佛教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所說的“色”,一般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相關詞匯有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佛教的“色”沒有這層意思,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色”是變化著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認為,人心之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這個世界包括人的肉體和自然界。這個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覺到,這就被稱為“色”。

  這個世界怎麼來的?釋迦牟尼佛回答說,是由四大因素構成。四大因素,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素由於因緣和合構成萬物,又因為因緣復歸還原於四大因素,這種還原、復歸被稱為“空”。幾千年前,釋迦牟尼已經用佛教的思想解釋了宇宙的運動規律。世界上一起物質都是由化學元素組合而成,這叫化學不滅定律。佛教講萬物都是暫時的因緣和合,沒有亘古不變之理,包括人的生、老、病、死過程也是暫時因緣和合。只是我們人有主觀意識,常常有個我在,才會產生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甚至有時候會產生不善動機或者種種沖動。佛教的色空觀,就是叫你不要有自我的執著,看到萬物都是因緣和合,不要執著,這就是在有色世界裡確立“看空不空”的思想。佛教常講“緣起性空”:明白萬物都是暫時因緣和合,不去執著,更重要的是不去執著我,就是緣起性空。佛教有講五蘊皆空,即色、受、想、行、識。這裡色指有形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人要破除我執,精神層面也得看空。又比如佛教講六根清淨,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又講六塵不染,六塵就色、聲、香、味、觸、法。這些說明我們也和萬物一樣,都是暫時因緣和合,沒有必要主觀上常常執著一個我,佛教更多注重自我高度修養方法達到無我境界,釋迦牟尼用生命變化、物質運動的宇宙觀來告訴人類,不要有過多的執著自我,不要有過多的主觀思想,超越這些,你就不會有痛苦折磨,這就是緣起性空成佛的道理。

  什麼是色?廣義之色,是物質存在的總稱;狹義之色,專指眼根所取之境。廣義之色,可以用來表示宇宙大自然的物質與生命體,大至星體,小至微塵,無不包含在內。狹義之色,指人肉眼能識別的對象,如顏色的紅、黃、藍、白、黑等區別,物體的長、短、方、圓、高、下等區別,人類的行、住、坐、臥、取、捨、屈、伸等區別,皆指眼根所取之境,故稱為色。

  色法在佛學裡,又可分為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有表色”:指世上的光色,青、黃、藍、白、黑以及長、短、高、矮等,可以表示出來。就連地、水、火、風所構成的物質世界,一切物質存在,包括眾生肉體,全度可以表示出來。

  “無表色”:屬於精神方面,比較抽象,沒有辦法表示。譬如,我們都曉得原子能,那個能是什麼東西?除了正式學物理、科學的,常人並不清楚。

  “極微色”:等於現在科學講的原子、核子,微小到幾乎看不見,經由科學儀器還可以看出來,故稱為極微色。

  “極迥色”:遠大得很,延伸到銀河系統那一邊,包括整個宇宙中間的這一些東西,稱之為極迥色。

  這些就是色法,簡單的說,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構成的世界。所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譬如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學佛之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對象,有對象這種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我們在身上做功夫,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心裡念佛也好、參禅也好,都在那裡住色布施。嘴裡說要放下放下,結果什麼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裡發麻。為什麼兩腿發麻受不了?因為他住在色法上。一切眾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薩所謂“不住色布施”,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面。

 

上一篇:化永法師:我願托著你起飛
下一篇:眾生為何無法逃避出生和死亡?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