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其實“有”還是有限、有量、有窮、有盡。佛法教我們從另外一個“無”上去思考,你“無”欲則能剛強,你“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就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無”不是沒有,“無”是無限量、無窮盡。那麼,我們怎樣有一個“無”的生活呢?有四個修行方法:

  第一、諸惡無染:“染”有漸進的力量,不容易使人察覺,因此,對於一切的惡習、惡念、惡事、惡友,我們不要去沾染,一旦沾染,就不容易捨離。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只要為人正派,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然不會招惹無謂的麻煩。

  第二、諸行無私: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天地無私,所以成其大;日月無私,所以能遍照。人生假如想要有一番作為,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有招致自私的結果,沒有人緣、沒人幫忙,勢單力薄,難以成事。反之,若是心念作為皆能為大眾設想,自然會有大眾的因緣共同來成就,結果必定會更好。

  第三、諸心無住:倘若我們平常的舉心動念都住在五欲六塵裡,念念在金錢上,念念在愛情上,念念在名位上,必然患得患失,不得安寧。《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無所住,就能無所不住,“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如虛空一般,生命必然擴大無比。

  第四、諸情無執:一般人與人互動付出時,總希望能獲得對方同等分量的回報,用情愈深,期待愈大,如果沒有符合自己所預期,煩惱也就越多。佛教則主張用理智淨化感情,用慈悲升華感情。你的感情升華了,你不執著,就不會有情執。古人有謂“情到濃時反為薄,情到深處無怨尤”;佛門也說“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你沒有執著,看起來好像無情,其實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平常常最永恆,其中蘊含無限慈悲,無限智慧。

  “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吾人薄地凡夫雖尚未能體證,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努力做到四種“無”。

 

上一篇:學誠法師:理念 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
下一篇:學誠法師:智慧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