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同參道友,同參指的是古代一起參學的朋友,道友指的是在同道上一起行走的。意思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佛法裡專門指一起修學佛法的朋友。
1、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系是互相提攜幫助,在善的道路上共同前進,而不僅僅停留在感情的親密,甚至煩惱的安慰上。當然,如果只是一起五欲玩樂,就更不足取了。---《好好說話》
2、網友:如何跟“世間法”裡所謂的是是非非、周圍人都遠離的人,成為小組共修裡、承擔善行中的“同行善友”?
學誠法師:同行善友,是同走佛道的人。人人都有煩惱業障,但只要願意改過,追求自我的成長,就是善友。
3、網友:古德講修行人要有獨立的人格,有些道場教導兩個人不能走得太近,此是為何?您提倡團體修行共業增上與獨立人格,此兩者之間又該如何融通?同行之間應該如何互相拉拔增上和應保持怎樣距離?
學誠法師:師法友團隊,是以法為核心,而非以情緒、情感維系。在團隊中,大家共同修行,以道情化俗情,以法緣轉人緣。只要懂得真正佛法的內涵,懂得自己修行的宗旨,善友之間就能成為彼此修行的增上緣,而非世俗染緣。
4、網友:如何理解同參道友為修學之增上緣呢?
學誠法師:修道人好比住院,不僅需要大夫也需要護士,用不了功的時候,就非常需要同參道友的幫助,拉拔、勉勵、勸導,都是非常好的增上緣,修道人才能度過逆境,常說的增上環境的重要就在這裡。
5、網友:如何才能與師友們結好善緣呢?
學誠法師:親近師法友團體,隨眾、不觀過,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就是與同行善友結善緣。
6、網友:我們有時候該如何面對善友的建議?現在弟子認識到修行依師的重要性後,只聽師父的指導,別人的話基本不聽了。
學誠法師:善知識也強調依友的重要性。弟子相並不是機械的只聽師父的話,而是一種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恰恰在同行善友之間更好培養。對任何道理都不要偏執表面,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用活、受益。
7、網友:依師就只單聽善知識的話麼?對於同參道友的話呢?
學誠法師:同行善友也是身邊的善知識。一個弟子相具足的人,必定能從每個人身上都能學到法。有時候,“依師”成為了我們慢心的借口。
8、網友:請問為什麼一邊要親近善友,遠離惡友,另一方面又要心懷慈悲,不嫌他過呢?是修行的次第不同嗎?
學誠法師:遠離惡友並不是要厭惡這個人,而是厭離五欲、厭離煩惱,對人則要修悲心。
9、網友:很想學習佛法,但不知該從哪裡入手,可否指點一二?
學誠法師:學習佛法,要找到正法寺廟,跟從出家法師、同行善友一起學習,好比兒童教育要在學校,跟隨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一樣。初學者可選擇公認的正法道場。
10、網友:法師,道心起伏時,又該如何調節?
學誠法師:當我們自己起伏、低落時,特別需要同行善友的幫助,依靠外在的善法環境而重新獲得力量。當然,前提是自己要對團體有信心、有善緣,這些就需要平時去培養。
11、網友:心力不足,怎樣滋養心力?
學誠法師:我們內心的力量,需要外緣來開啟、點燃。 當我們的心起伏不定,煩惱現前的時候,正是需要同行善友的幫助、需要佛法的滋潤之時,好比生病的人要到醫院就診,心生病了,心力不足時,也要到三寶地去,到同行善友中間去,去充電,去加油。
12、網友:有信有願可是近來行的時候總會懈怠懶惰,如何改掉這種懈怠懶惰的習氣?
學誠法師:信願還不夠堅、不夠真、不夠強。要常常親近三寶、同行善友,在善法的環境中不斷長養自己的信心、願力。
13、網友:學佛後,與世俗之間朋友關系應如何處理?學佛以後好像和朋友接觸少了。
學誠法師:這是初學常有的困擾。一方面,修行的環境對我們非常重要,要多和同行善友親近、相處,遠離容易引發煩惱的外境,慢慢培養宗旨、正念;另一方面,內心對不學佛的親友不要排斥、傲慢、嗔恨,要照顧到自己現有的因緣,找到平衡點。
同行善友相處,有事時大家都會幫忙。對世俗的朋友也不必排斥,但要盡量減少一起吃喝玩樂的時間,因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和堅定,對內心的認識還很淺,調伏煩惱的力量還很弱。
14、網友:自己說話不注意損惱了同行善友,她表現得不太明顯,但我感覺到了,我應不應該當面跟她道個歉?又怕是自己想太多了。感恩師父!弟子愚癡。
學誠法師:不管別人是否在意,自己覺得行為有失就應該真誠道歉,但不要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