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竭誠方獲實益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就引用印光大師的開示,印光大師在《印光大師說故事》裡面講,「竭誠方獲實益論」。我們知道印光大師說,「竭誠自可轉凡心」,「念佛方能消宿業」。印光大師特別強調什麼?印光大師特別強調恭敬心、至誠心,還有竭誠心,這是印祖特別強調的。印光大師說,「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這什麼意思?我們都是下人,我們是凡夫,下人是誰呢?下人就是說,你不夠謙下的話、你不夠謙卑的話、你不夠恭敬的話,就是「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你得不到寶,你見不到真實,你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這叫「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剛才我們提到《易經》的損卦,減損自己,貶損自己,你是可以得到利益的。可是問題是現在的人都不讓,所以「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他說,這個小到,言雖小可以喻大,從小比喻大的。他說,世間大的像經術文章,像學術文章,小的像你學「一才一藝」,你學一個才藝,你學一個小技術,或是說你要學謀生的技能,這叫「一才一藝」。如果你想要「妙義入神」,你想去融會貫通叫「妙義入神」。你想「傳薪得髓」,你想得到它的精髓,你想得到你師父的薪傳,師父把這個功夫教給你,你得到師父的一生經驗的精髓,你想得到。「藝超侪伍」,就是你比別人多,更突出,叫「藝超侪伍」,就超越別人,用現在的話叫超越別人。「名傳古今」,你的名字可以永垂古今。

  如果你「不專心致志,竭誠盡敬」,怎麼可以得得到呢?這八個字,如果你不專心致志,就是你不專心立志,竭誠盡致,做到極處了,你怎麼可以得得到呢?所以印祖引用《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將通之。」「思之思之」就是你不斷的在思惟,不斷的思惟,思惟又思惟,思惟到後來還是得不到,但是最後豁然貫通,鬼神將其通,鬼神好像幫助你通了,「鬼神其將通之」。印祖說,是鬼神幫你通的,現在很多人都是什麼?靠靈媒啊,靠問通靈的啦,就通了,不是啊。印祖說,「精誠之極也」,這是老法師說的,「精誠之極」就是老法師常說的,至誠感通,感通什麼?智慧就通了啦,這個意思啦。

  印祖就舉一個例子,舉四個例子,他舉四個例子。第一個,漢朝的魏昭,漢朝的魏昭他去見郭林宗。他想跟他學這個,想跟他,請他傳道、授業、解惑。因為魏昭認為「經師易遇,人師難逢」。我們講人天師,可以開啟你智慧的叫人師;只教你會讀經啦、只教你會認識字,這叫經師。經師很容易遇到,但是人師難逢,這老和尚講的,學生找不到老師,老師找不到學生。

  老法師會遇到李炳南老師,李炳南老師就是他的人師。大學教授很多,但是淨空法師要是沒有遇到方東美教授,就沒有他這一生的恢弘。老法師是從方東美教授開始的,他教他佛經哲學,就是方東美教授,就是老法師的人師。章嘉大師也是老法師的人師,乃至於李炳南老師,也是淨空老法師的人師。所以人師難逢,經師易遇。李炳南老教授遇到孔德成先生,遇到印光大師,這兩位儒、佛的大菩薩,都是李炳南老師的人師。

  所以魏昭要去向郭林宗學,學他的學問,「因受業,供給灑掃」,所以他在旁邊侍候郭林宗,幫他服務,我們現在講說做侍者。有一次郭林宗有生病,他就叫魏昭煮稀飯給他吃。當魏昭把稀飯端進去的時候,把那個粥端進去的時候,郭林宗大聲呵斥他說,「為長者作粥,不加意敬事,使不可食」。這個郭林宗大概是在考魏昭,他說,你為長者做稀飯,你不用心來做這件事情,這個東西不能吃。

  魏昭什麼話都沒有說就退下來,也沒有辯解,就把粥再端進去,再重做,重做以後再把粥端出來。然後又被郭林宗罵,郭林宗責備,總共呵斥他三次,魏昭「容色不變」,魏昭的臉色都沒有變,這什麼意思?他沒有起瞋恨心。我們剛才特別探討懲忿窒欲,懲忿就是把你的脾氣改掉。我們現在的人,尤其現在人很沒有耐性,動不動就生氣,我們剛剛講七情六欲,七情裡面。魏昭被他們老師郭林宗給他罵三次,他三次沒有退。現在的人怎麼?你罵他一次他就跑掉啦。淨空法師說,老師找不到學生,問題就在這裡,沒有耐心,他跑掉了,不做了。我為什麼跟你學?你那脾氣這麼凶,這老師這麼凶,怎麼會教我東西?

  以前,幾十年前,李炳南老師跟淨空法師在一起,在教淨空法師的時候,有些學生被罵得很凶,有些學生就沒有罵。老法師就不了解,就去問李炳南老師說,為什麼某某人你會責備這麼疾厲,這麼嚴厲?為什麼有些你沒有責備呢?李炳南老師跟淨空法師說,有些人可以教,有些人不能教。有能教的就教他,就講,就責備。不能教的,不要跟他結惡緣。

  你看魏昭被責怪,呵斥三次,容色不變,代表什麼?他很恭敬、他很虔誠,他是用真心的,真心就不變,妄心就會變。郭林宗講一句話,郭林宗說,「吾始見子之面,今而後知子之心矣。」這句話講得非常好。他說,我剛開始見到你的時候,是看到你的長相外表,「吾始見子之面」,就是我剛開始見到你的時候,我只看到你的外表,但是今天我真的知道你的心了。從哪裡看出來?他給他呵斥三次,他沒有退,而且容色不變,這是第一個公案。

  第二個公案,宋朝楊時跟游酢這兩個人,他們兩個都是宋朝的教育家、書法家。楊時跟游酢他們去侍奉伊川先生,伊川先生是宋朝大儒程頤。程颢、程頤這兩位大儒是兩兄弟,楊時跟游酢去侍奉伊川先生,就是程頤。有一天跟他請益了良久,很久。伊川先生就忽然間眼睛閉起來,楊時跟游酢就站在旁邊,動都沒動,也不敢離開,兩個就站著不敢離開。過了很久了,伊川先生突然間眼睛張開,醒過來說了,「賢輩尚在此乎」,你們這些學生還站在這裡嗎?回去休息啦,「歸休矣」,回去休息啦。楊時跟游酢乃退下來。要換成現在的學生早就跑掉了,老師睡覺,不要去吵他,我們趕快回家,我們去休息、我們去玩。現在哪裡找到這種學生呢?乖乖地,老師沒說不敢離開。結果他們兩個退下來的時候,「門外雪深尺余矣」,外面的雪已經堆積得有一尺深了。古代的求學是這樣子求學的,現在去哪裡找這種學生?找不到。

  淨空法師以前在美國講學的時候,每一次回來台灣都去見他的老師李炳南老教授。我們孝廉講堂,在今年的三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在台北科大我們舉辦李炳南教授圓寂三十周年的論壇。末學很榮幸,承蒙淨空老和尚的提攜,我才能在這邊舉辦這樣的一個論壇,我會盡心盡力的把它辦好。李炳南老教授的圓寂三十周年論壇,淨空老法師、還有果清律師、還有徐醒民老師、還有江逸子老師,都會在論壇上開示。所以古代的學生是這樣求老師的啊,是這樣子修學啊,現在找不到。所以淨空法師去見李老師的時候說,老師你要多培養學生出來,提了好多次,李炳南老師都沒有講。最後李炳南老師講一句話,你幫我找好了,你幫我找學生好了。從此以後,淨空老法師就不敢再提了。

  第三個公案,印祖所舉的,他說,張九成,張九成十四歲去游郡庠。郡庠就是那時候縣學,就是學校,縣裡面的學校叫縣學。郡庠就是我們現在講叫縣學,縣裡面的學校。張九成「終日閉戶」,就是整天關在一個房間裡面,而且都沒有出來。「比捨生隙穴視之」,他同學,他的同學從那個門縫給他偷看。「見其斂膝危坐」,他看到張九成,「斂膝危坐」就是什麼?端身正意,坐在那邊如如不動,像八風吹不動一樣,非常地嚴謹。

  而且張九成前面的書桌上,擺的詩書的書本,他對它好像這些書本、詩書,看像對神明一樣恭敬。他的同學非常地驚訝,乃拜他為師。他十四歲的時候就這樣,這麼恭敬。以上這四位,張九成,還有宋楊時跟游酢,還有魏昭這四位。印光大師說,他們所學的只是世間的「明德新民,修齊治平之法」,就是在於明明德,在於親民,在止於至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的學問而已,他們所學的是學這個。

  但是他們尊師重道如此的虔誠,所以他們可以「得學成德立」,學問也學到了,道德也建立起來了。以致於「生前沒後」,以致於他們這四位,他們在生前的時候,他們死後,「令人景仰不已」,讓人家佩服得不得了。他說,這個竭誠盡致,就好像你在下象棋的時候,全神貫注,你才有辦法能夠在下象棋的時候,能夠得到勝利。由此看來,學問沒有大小,都是兩個字,以誠敬為主。所以印祖說,《金剛經》裡面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雲:『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一段經文是《金剛經》的經文。

  《金剛經》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所在的地方,我們要尊重、要恭敬,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的,你要知道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塔所在之處,「即為是塔」,應該恭敬作禮圍繞,而且以花香供養。「何以令其如此」呢?《金剛經》裡面講,「以一切諸佛」,「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因為這部《金剛經》而開悟的。

  「而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不一而足。」因為「良以諸大乘經,乃諸佛之母」。所有大乘經典都是「諸佛之母」,就是佛母,佛母就是智慧之母。「菩薩之師,三世如來之法身捨利,九界眾生之出苦慈航。雖高證佛果,尚須敬法。」你就算到成佛這個境界,他一樣非常恭敬法寶。這個叫做「報本追遠,不忘大恩」。「故《涅槃經》雲:『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況博地凡夫,通身業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獄,莫由得出。」

  這意思就是說,《涅槃經》都這樣講,「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我們說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一切供養中什麼最大?法供養最大、最殊勝。印祖說,那我們博地凡夫全身都是業力,業障深重,就好像被判重罪的囚犯,被關在監獄裡面一樣,不能夠被解脫、不能被釋放。你今天何其有幸,有這個宿世的善根,可以得睹佛經,可以閱讀佛經,就好像「囚遇赦書」,就好像囚犯遇到釋放的公文書一樣,你應該感到「慶幸無極」,應該感到很慶幸。

  所以我們應該學這些聖賢,要竭誠盡敬,要「心意肅恭,身口清淨」。你這樣才可以在佛法大海中隨分隨力,可以得到真實的利益。就好像「如修羅香象,及與蚊虻,飲於大海,鹹得充飽」。他就用個比喻,就好像修羅大象或者那些蚊子,牠去大海裡面去吸一口水,都可以得到溫飽。這意思是說,不管你根基深、根基淺,只要你能夠這樣恭敬,就可以從佛法的大海裡面得到解脫。「又如一雨普潤,卉木同榮」。「一雨」就是佛陀說法,一音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就像一場大雨下下來,所有這些大地的草木都得到滋潤。「卉木」就是,花卉就是花跟樹木,同樣都可以欣欣向榮。

  因此你自己「受持之功」,你自己受持這部經典的功德,「方不枉用」,才不會冤枉得不到利益。所以如果你能夠這樣,很竭誠恭敬。所以這裡面特別跟你勸勉說,你對這些經典、書籍、字紙,是聖賢精神所寄托,你不能夠作踐,也就是不能夠輕慢、不能夠蹧蹋。就像我剛才講說,那個資源回收環保站一樣,她竟然把那些佛經拿來撕起來,當資源回收。那跟報紙是不一樣、跟雜志不一樣,雜志跟報紙不能夠解決生死煩惱,佛經讀了以後,可以得到清涼解脫。

  所以你讀佛經跟讀報紙,它的功德力不一樣、它的磁波不一樣、它的磁場不一樣。經在如佛在,所以我們在讀誦經典,你看可以讀經千遍,其義自現。你讀佛經,你讀一百遍、一萬遍、一千遍都不會膩,而且心地清淨,磁場非常好。我叫你讀一本周刊跟月刊,一般風花雪月的文章,你讀三遍你就膩了,你就看不下去了。為什麼?因為經就是佛陀的法身捨利,它可以幫你解脫。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七一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黃柏霖:勸回收站恭敬法寶成立法寶流通中心
下一篇:黃柏霖:魏武帝滅法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