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以佛心處世為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立願要上求下化,普利眾生。然而什麼是佛心?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女施主,無論財富、地位、權勢、能力,甚至是美貌,都沒人能與之相比,可是她卻還是郁郁寡歡,一個朋友都沒有。於是她就去請教山中一位禅師,詢問如何才能令自己得人歡喜並且廣結善緣。

  禅師告訴她:“如果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相處、合作,而且有佛一樣的胸懷,講些佛話,聽些佛音,做些佛事,用些佛心,那你就能成為人見人愛的人了。”

  女施主聽後不解,問禅師道:“佛話怎麼講呢?”

  禅師回答說:“佛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柔軟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那麼,請問佛音怎樣聽呢?”

  禅師回答說:“佛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法音,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贊歎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劣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佛音了。”

  女施主再問:“請問佛事又是什麼事?”

  禅師回答道:“佛事就是布施的事、慈悲的事、服務的事、奉獻的事、全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進一步問:“請問佛心又是什麼心?”

  禅師回答道:“佛心就是慈悲一切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啊。原來是這樣!”女施主聽完禅師這番話之後,一改從前的驕氣、傲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亦不自恃美麗而輕視別人,在待人接物上也謙遜有禮,對家人親朋也能體恤關懷,做事情也滿懷愛惜之心,不久,她便得到了人們的好評,朋友也多起來了,生活也變得快樂了許多。

  這個故事含有很高的啟迪性的意義,故事中說到的“佛話、佛音、佛事、佛心”,不但令那位女施主依此四事做人處事而取得成功,就是我們這些紅塵中形形役役、忙忙碌碌的眾生,若能在現實社會中常說佛話、聽佛音、做佛事、懷佛心,那麼必定百利而無一害,能擁有一個喜悅自在、圓滿幸福的人生。

  其實,“說佛話”,就是要我們講話時注意自己的態度及表達方式:不要在心情郁悶、煩惱或不高興的時候,說些生氣的話、發怒的話,以致出口傷人;所謂失意之時忍三分,得意之時讓三分,要以平和的語氣、謙遜的心態對待一切人;俗諺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對人說一句好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令人覺得溫暖。這裡的良言,不是奉承之言,或是美麗的謊言,而是贊美、勸勉、安慰人的話語。相反地,一句壞話,一句刺心的話,卻令人在炎熱的夏天,也會感到心寒。

  “聽佛音”,事實上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喜歡聽到別人恭維自己、誇獎自己、吹捧自己的說話,而對於批評、毀謗、辱罵的聲音就自然地排斥、不滿和憎恨。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反射,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這正就是讓我們無法成功的原因,因為,若不能接受這些不悅耳的聲音,也就不能接受種種的挫折和考驗,所以,就無法改正自身的缺點,從而增長成長的經驗與智慧。

  而“做佛事”,不只是要我們以錢財布施,還要以虔誠、真誠的心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收養一條流浪狗;過馬路時攙扶盲人;將一個迷路的孩子送回親人身邊;做一個志願者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生接受教育;勸誡誤入歧途的青少年覺悟回頭、重新做人;甚至是隨時隨地幫助有需要或遇到危難的人等等。這樣的事情,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自願自覺地伸出援助之手,自然一定能夠做到。

  當我們能夠說佛話、聽佛音、做佛事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就有了一顆佛心;就能夠放下貢高我慢,對人我是非不會太在意,對成敗得失亦不會太執著;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也能夠處之泰然或冷靜處理,而不是怒形於色,惱己惱人。我們若能做到凡事謹慎,凡物愛惜,以慈悲心、平地心、忍耐心、包容心待人接物,自然就能憐憫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艱難,並且寬容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內心的貪、瞋、癡等煩惱,自然亦會慢慢地袪除。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質,心靈常覺滿足,不再向外攀求。

  其實,佛心就是眾生心,問題只在於迷、悟的差別,正如《六祖壇經》所說:“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因此,“以佛心為人、處世”,就是以善心、善行來開啟我們的自性、增長我們的智慧,醒覺我們的無明;從而自覺覺他,利己利人,生命自然就會充滿祥和、喜悅與自在。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人這輩子最累的是什麼?
下一篇:傳喜法師:生命怎樣能夠體解大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