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殺生,不殺生的意思,淺而言之是不與一切眾生結怨。殺生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次比一次慘烈。我們本省這些年來,實在講殺業太重,我昨天晚上看電視新聞有個報導,台灣現在殺鴿子,聽說一天要殺幾千只,這是一種。殺牛、羊、豬、雞、鴨這些東西,實在不得了,殺業太重!佛法雖然教我們吃三淨肉,佛法自古以來沒有叫我們素食,這是要注意到的。全世界學佛的佛教徒、法師都不吃素,只有中國佛教界是素食。我們這個素食是當年梁武帝提倡的,等於說他發起提倡一個素食運動,從我們學佛的人先開始來做,他本人就吃長素,這是培養慈悲心。所以第一個意義,是不與一切眾生做怨怼。
雖然吃三淨肉,三淨肉是不得已的設施,同時因為當年出家人自己都不燒飯,那個時候的制度是實行托缽的制度,托缽要人家一定給你做素菜來供養,這就太麻煩人。大乘佛法第一個條件,就是不麻煩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緣而不攀緣。你去托缽,人家有什麼就供養你什麼,沒有選擇的,這樣對於在家信徒就方便得太多。今天南洋的佛教,他們還是用托缽的制度,雞鴨魚肉都有,不是素食的。我們中國大乘素食到那邊去之後,他們就感覺得非常痛苦。為什麼?不曉得怎麼供養法。你說叫他做素菜,他又不會做,又怕做得不好不恭敬,給人家帶來許多的麻煩,這一點我們要曉得。當然素食是好,素食更不會跟眾生結怨。殺生為什麼殺得這麼多?還不是這些眾生嘴饞,如果要不嘴饞,大家都不吃,他殺的那個也賣不掉。他是直接造罪業,吃肉的人間接造罪業,不能說是一點責任沒有。所以素食運動實在是好。
第二個意思就是長養慈悲心,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謂,「君子遠庖廚,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因此佛法在戒條裡面講飲食三淨肉,第一個是沒有見到殺,不見殺;不聞殺,沒有聽到殺的聲音;第三種是不為己殺,不是為我殺的,這叫三淨肉。如果是住在山裡面苦修的,佛就有五淨肉,五淨肉是再加一種,野獸自己死的,自死的;還有一種叫鳥殘,鳥殘就是互相殘殺,野獸吃剩下來的,殘余的你也可以吃,這叫五淨肉。這些都是普通的常識,我們要是到國外去,看到人家佛教徒都是吃葷吃肉,我們就譏笑人家,錯誤了,人家並沒有錯;我們素食,我們也沒有錯,彼此都沒有錯,千萬不可以譏笑別人,要曉得制度的起源。
可是在大乘佛法裡飲食是功課,所以在中國佛法飲食被列為五堂功課之一。為什麼說它是功課?舌根嘗味塵,他就開悟了,凡是能叫我們開悟的這就是妙法。能夠叫我們開悟的,不一定是聽經、讀誦、拜佛、念佛,任何因緣都能夠幫助我們開悟。所以佛法裡面一切的設施全都是功課,真是二六時中絕沒有一時一刻空過,這才叫精進不懈。但是我們吃東西不悟,為什麼不悟?我們染著在味塵,講求色香美味,吃東西的那個心,「這個菜好吃、這個味道不錯,這個菜做得很好」,我們的心都被那幾盤菜勾引去,在那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這怎麼能開悟?這叫不會吃飯。會吃飯的怎麼樣?舌根嘗味,如如不動,他用的是什麼?用的是舌根的根性,所嘗的是五味的味性,那不明心見性是什麼!這叫會吃,就在飲食之間常生智慧。我們的飲食是常生煩惱,為什麼?我們在飲食之間用的是第六意識、五俱起意識,與這些意識相應的這些煩惱心所,搞的是這個。這樣飲食不能叫功課,這是迷在裡面,縱然有寺院叢林裡面過堂的形式,可是內容沒有,樣子還有,觀照的功夫失掉了。最要緊的就是觀照功夫,舌根在味塵上起觀照,這是佛教給我們的。
摘自 楞嚴經 (第九十二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