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煩惱不是一下就可以斷得了的,要在境界裡頭去磨煉,漸漸的斷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講功夫,要斷的是煩惱。在這一大段經文裡面所說的,「菩提瞪發勞相」,那不是煩惱是什麼?這個地方說得深、說得微細,我們從最粗淺顯的地方來講,不外乎貪瞋癡,我們是要斷這個東西。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貪心,貪不到就瞋恨,一切都滿意不會瞋恚,貪不到才瞋恚。貪到、貪不到都是愚癡,對於事實的真相並沒搞清楚。世間人之所以作惡,當然他是貪愛惡,他不貪愛惡他怎麼作惡?這是迷惑顛倒造作惡業的眾生。眼光比較上遠大一些,所謂是不修今世、修來世的,他的眼光就比別人看得遠一點。一般人淺近的只看到眼前,他能夠看到來世,希望來世能夠過得更自在一點、更幸福一點,他修善,什麼心修的?貪心修的,貪圖來世的果報,還是個貪心。學了佛,學了佛依舊是貪心,貪圖福慧圓滿,貪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還是貪心。這樣搞法會不會成就?給諸位說,沒有成就。為什麼?因為你的貪心沒斷,只是把所貪的對象換換而已。

  實在講所貪的對象無關緊要,沒有重要,重要的是要斷貪心,所以所貪的境界不重要。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境界裡頭沒有煩惱,煩惱是從你心生,就是從貪瞋癡所生的,所以稱之為三毒煩惱。你去除的是去除貪瞋癡,不是去除善惡染淨的境界,不是,那簡直不相干。諸位明白這個,你才曉得大乘的修學,你們看看《四十華嚴》裡面的五十三參,境界有沒有去掉?沒有。在我們眼睛裡面看的善惡、染淨、邪正的境界都存在,去的是什麼?去的心,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心清淨。怎麼叫清淨?不起貪心,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起瞋恚心,一切境界了了分明、不迷惑,這就叫不愚癡,這樣修行才叫真修行。如果不是這個修行法,還是用貪瞋癡三毒煩惱來修行,怎麼能成無上菩提?佛門裡面常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蒸沙作飯永遠是辦不到的。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還有沒有這個心?這就是勘驗自己的功夫。如果還有這個心,這是凡夫,如果這個心一天比一天淡薄,你的境界就有進步,這個境界是好境界。

  如果你的心地清淨,那你成就了,所謂是歷事煉心。經裡面常講「理可頓悟」,這個道理確實聰明智慧的人可以一下就明了;可是「事須漸除」,事是什麼?貪瞋癡的煩惱。如果從佛法裡面來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不是一下就可以斷得了的,要在境界裡頭去磨煉,漸漸的斷掉,所以說事須漸除,就是這個道理。說到修行,首先是要明理,理路要不清楚就免不了盲修瞎練,自己走錯了路子,自己不曉得。以貪瞋癡做因地心來修行,這就是路子走錯了;以清淨心來修行,這個路子就對了。所以修行,首先要辨別你用的是什麼心,它不論事。就是事不是重要的,是次要的,用什麼心這是重要的,成敗關鍵是從這個地方來決定。我們的妙明淨心迷了,這就變成生滅心,就變成妄心,妄心就叫做意知根,它有能力攀緣根身器界,它有這個能力。這個意知性,在我們凡夫看來,就是俗話說稱之為靈魂,在我們佛法裡面叫做神識,我們在六道輪回捨身受身都是它。但是諸位要曉得,這不是我們的本性,如果你要是執著「這一定不是我們的本性」,這個話又講不通是我們帶著迷惑顛倒的本性;真正的本性不帶迷惑顛倒,它是帶了迷惑顛倒的本性。

  摘自 楞嚴經  (第八十七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87

 

上一篇:星雲大師:每天三句贊美話
下一篇:淨空法師:只有佛菩薩靠得住,除了佛菩薩都靠不住,這個不能不知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