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善導大師:《第十八願善導釋》46 第十八願之密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契合易行道

  因此,龍樹菩薩說我們這個法門是“易行道”,如同“乘船則樂”。我們學這個法門,講這個法門,橫說豎說,必須契應這個“易”字,讓人家聽起來覺得這個法門教理容易懂、修持容易行。如果所講的或者所聽的,覺得不那麼容易,很困難,那就是講錯了或者聽錯了;如果看有人行持雖然精進卻很艱苦,我們就曉得對方的解與行可能有錯誤。因為這個法門有一個特色,就是易——容易。容易才能安樂,能夠安樂的話,表示它不艱苦。所以,我們向人介紹或自我行持這個法門,都必須能夠顯現出“易”這個特色才對。

  十方眾生往生的正業、正因,都離不開第十八願所講的信、願、行,也就是善導大師在這裡所講的,由於彌陀光明名號的攝化,使我們能夠生起信心,然後盡自己的根機、環境、因緣去念這句名號。乃至求現生福報、求未來解脫生死輪回都可以,這就是“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同時,這也是天親菩薩所講的“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的含義。

  又言: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彼佛光明無量”,“彼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到什麼程度呢?“遍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障礙”有兩種,有外障跟內障。外障就是有形的,譬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乃至鐵圍山、地獄等這些有形的障礙。內障就是我們的貪瞋癡煩惱、深重的罪業、冤家債主、天魔外道。阿彌陀佛光明的照射是無所障礙的,既不受有形所障,也不受無形所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阿彌陀佛遍照十方世界的無礙光明,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觀察、找尋念佛的眾生而攝取不捨。如果不是念佛,而是雜修雜行,就不蒙受彌陀的攝取不捨。為什麼?第一,從第十八願來講,第十八願只講“乃至十念”的念佛,沒有講其他雜業雜行。第二,從名號來講,名號本身就含有光明,所以稱念名號就跟光明有接觸。如果不稱念名號,跟彌陀的光明就了不相干了。

  至於“攝取不捨”,就是從現在開始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離開我們,不捨棄我們,不嫌怨我們,到我們臨終就會顯現來迎。這種念佛的眾生,如果他本身是有願生之心的話,就能往生極樂世界;若本身沒有願生之心,那就不一定。不過他能夠認定這句名號功德的偉大,凡事都能夠求念這句彌陀名號,往往也會有願生之心。如果說平生沒有願生之心,可是常常念佛,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不捨,臨終顯現來迎接他的時候,往往他一看到阿彌陀佛巍巍的佛相跟佛光,心中的苦惱恐懼消除,對彌陀極樂的依正二報頓時產生向往之心,那個時候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雙取《觀》《小》二經,彰顯《大經》本願密意。

  這段法語是善導大師將《阿彌陀經》《觀經》的法語融合作解釋,解釋的本身也在於彰顯第十八願的密意。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問:“捨利弗,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接下來就回答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觀經》的經文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善導大師就把這兩段法語揉合,寫成這樣的文句。兩段法語幾乎相同,所不同的是加了“唯觀”兩個字,由於有“唯觀”兩個字,才能明白地顯露出第十八願的密意,因為第十八願只講念佛,而且這句名號又是光明名號。

  彰者,發露密意於外。

  “彰”和“顯”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顯”是表示於外面,大家都看得到,一看就一目了然;“彰”是把背後的、一般看不出來的內涵發露出來。

 

上一篇:學誠法師:如何更好的跟別人相處?
下一篇:馮馮:從第十一度空間與超光速的發現試證佛光普照復度空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