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夏蓮居:《蓮公大士淨語》(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語上卷

  渠園幻叟作

  後學黃正明、馬士良謹校

  題《指月錄》二首

  其一

  初祖來東土,教外傳佛意,

  笑殺寶志公,活埋梁武帝。

  一葦可渡江,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頭陀,真不立文字。

  既已絕言說,胡為復招忌,

  屢毒不肯死,忍痛緣何事?

  後來見神光,面目翻然異,

  無法與安心,開口又說偈。

  更予四卷經,秘密為授記,

  前後若兩人,直似小兒戲。

  我欲一問之,只履竟西去,

  從此起葛籐,糾纏永難息。

  (於此下得轉語,方可談宗。)

  其二

  我聞盧行者,混跡在黃梅,

  倩人書一偈,四眾稱快哉,

  攫取衣缽去,惠明追不回。

  十載獵人隊,謬被龍天推,

  失口說風幡,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樹,高坐明鏡台,

  勸人勤拂拭,到處惹塵埃,

  硬道無一物,空拳诳啼孩。

  明明神秀語,重新說轉來,

  化為曹溪水,滔滔遍九垓。

  留下悶葫蘆,輾轉費疑猜,

  何處問大通,此意空徘徊。

  (於此下得轉語,方可說教。)

  再題《指月錄》答艮齋

  昔年讀此書,拊掌連稱妙,

  今日重翻來,掩卷成一笑。

  葛籐千七百,歧途二十年,

  怕作鈍功夫,專學口頭禅。

  說來句句空,行時步步有,

  掩耳盜鈴漢,虛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傳燈賴諸祖,

  徒說盤中甘,哪知耕作苦。

  既而禮天台,又思習密宗,

  腳踏十字路,帆祝兩面風。

  詞章與金石,性理兼事功,

  棄置雖已久,觸著猶憧憧。

  往來宗教間,入海欲算沙,

  針針未見血,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說食豈能飽?

  摸象更扪燭,無事常擾擾。

  妄念紛纭來,馳求難自已,

  昨是今又非,顛倒情見裡。

  順迷逆復退,貪去瞋又起,

  尚未忘得失,何況絕憂喜,

  粗境猶迷向,細微可知矣。

  一病經三載,客氣漸漸消,

  妄想隨之減,猶如退水潮。

  靜中細檢點,所學無一可,

  親故凋零盡,看看輪到我。

  攬鏡一長噓,不見舊時顏,

  僅余皮遮骨,已無膽包天。

  如斯而已乎,不禁徹骨寒,

  佛師父母恩,未報殊難安。

  業海猛回頭,連呼錯不止,

  此等閒伎倆,何能敵生死?

  昏夜觀明星,南無無量壽!

  險哉此一轉,否則佛難救。

  從此發慚愧,更作鈍功夫,

  笑自由他笑,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遙,何堪再蹉跎,

  一門深入去,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恩怨癡瞋貪,

  完全打疊起,並入一句參。

  放下舊活計,閉門學齋公,

  佛外百不知,諸君恕癡聾。

  持名兼持戒,信願為資糧,

  缺戒成魔侶,無願墜荒唐。

  一卷六字經,轉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剛,天變道不變。

  人雲我念佛,我說是佛念,

  教內有真傳,諸佛齊稱贊。

  撕破舊布衫,掃盡柏樹子,

  踢倒少室山,掀翻曹溪水。

  喚回盧行者,牽轉老達摩,

  與他同合掌,共念阿彌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憂患三年病,客氣半隨妄想消,

  垂老幸知歸宿處,一聲佛號海全潮。

  文章兩漢詩三唐,性理程朱到陸王,

  教下宗門忙不了,之乎者也誤時光。

  閉門禮誦學齋公,苦樂忙閒一句中,

  惹得虛空開口笑,老蓮非復舊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我今願學百不知,

  清磬數聲香一炷,華池寶樹影遲遲。

  自呼自醒還自知,念佛見佛成佛時,

  三際一心無先後,馬鳴龍樹是吾師。

  聞熏聞修經有訓,心作心是我無疑,

  聽佛軒中銘座語,拈香先禮雁門師。

  客來不必問如何,靜對焚香念彌陀,

  一句彌陀非是少,遍窮三藏未雲多。

  戒定慧學三無漏,信願行三是資糧,

  我有神通三妙用,持名頂禮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陽,誰向時光惜命光?

  人自談心我念佛,任他掩口笑頹唐。

  說與旁人渾不解,只有消歸自己休,

  三載閉門無一字,今朝約略述來由。

  虛空非大心王大,金石豈堅願力堅,

  不斷葛籐千七百,哪知教內有真傳。

  自課六首

  念佛緣何尚未熟,思量卜度誤功夫,

  掃淨狐疑老實念,更莫模糊掐數珠。

  唇皮雖動意紛纭,己尚不聞佛豈聞?

  真念始能得真感,自欺只可引魔軍。

  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

  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

  廣明教理疑方去,死盡偷心念自真,

  圓顯本空澄眾染,當前一句見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若待融通是兩物。

  依正莊嚴是妙有,一心稱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絕待,稍存能所非圓融。

  答人問話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有病不知最足憂,

  久歷歧途識甘苦,荊榛叢裡我回頭。

  認漚棄海昔年事,鼻孔撩天未識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者番舉著汗先流。

  入海算沙閒活計,尋枝摘葉舊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始倩麻姑癢處抓。

  略洗鉛華已可憎,廬山真面更無情,

  有情不是春風面,野渡無人舟自橫。

  未脫衣裳難洗澡,剛披柳絮怕迎風,

  從來富戶不誇富,越是窮人偏講窮。

  但盡凡情無聖解,須知聖解即凡情,

  掃除見網談何易,才說掃除見已生。

  臨機豈得避刀槍,不是兒童戲一場,

  赤手空拳容易會,牽前補後事難商。

  棒頭死去方能活,詐死佯活總不堪,

  金豈畏爐泥怕水,雷生數語是司南。

  投針見血方知痛,持棒掠空事豈干?

  磨出秦時舊鏡子,借人照己膽先寒。

  宗門最忌談境界,教下止許論功夫,

  除卻行持無見地,半瓢不是整葫蘆。

  舉來便會何曾會,看去似知實未知,

  我把棒槌作針用,終須鑽透這層皮。

  不貪玄妙不求奇,莫討便宜莫自欺,

  識得平常見玄妙,真能老實是便宜。

  雙眼若明行自穩,三心未發信非深,

  庭前薝蔔香如許,牆外余芳未暇尋。

  腳根無線似飄蓬,才出迷途又失蹤,

  欲得八風吹不動,須從一句定綱宗。

  舊雨高才憶兩人,談玄嘲淨自成音,

  歸途一步迷來路,望斷懸崖沒處尋。

  一句合頭千劫債,片言錯答野狐身,

  妄談般若尤堪懼,抱病掩關懶見人。

  薝蔔林中幻化身,拈來寸草作金針,

  阿誰智訖情枯後,方信蓮居不負人。

  行人各自有因緣,把手強牽總枉然,

  滿地蓬蒿付灰燼,始堪耕種作良田。

  兒憶母三首

  慈親德慧世間稀,端坐西歸原不違,

  罪苦癡兒逃逝去,飄零十載尚無依。

  天涯踏遍漸知非,佛外別無向上機,

  欲報親恩唯念佛,幾回西望淚沾衣!

  兄北弟東妹京華,哪堪老病各天涯,

  夢回空有思親淚,未到西方不是家。

  勸戒三首

  持來淨器方盛乳,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嚴禮忏廢,波旬鼓掌笑呵呵。

  縱未全持先戒殺,戒殺尚難說甚麼,

  此心已與佛相背,安得慈尊願力加?

  果報相尋事可哀,誰從因地識輪回?

  漫天劫火炎炎裡,都自殺生一念來。

  不覺

  不覺沉淪苦,難期道味親,

  夢長憐故舊,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無緣枉勸人,

  聖狂分一念,未可委前因。

  常談

  小智不如愚,淺人每自喜,

  馳求難挽回,顛倒扶不起。

  平實與商量,嗤為常談耳,

  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曉此。

  良師

  病是良師友,銷融妄漸休,

  身曾經九死,志愈藐千秋。

  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樓,

  半生慚悔處,棄海認浮漚。

  書感

  卞和抱璞空余淚,豫讓吞聲尚有身,

  嬰臼肝腸贲育膽,雪中斷臂爾何人?

  賣漿者

  路傍關去雜貨店,門內擔來豆腐挑,

  雜貨般般別處販,豆漿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辛亥識君戎馬間,元、二之際,余觀政岱北,君長魯省教育。余方治宋明諸儒書,每晤談,君必嗤其謬,凡百余日。自是始深信宗門向上事。

  感君毒棒連三月,警我迷頑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語,須知淨土外無禅。

  客笑

  老病掩關意漸閒,客來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拈起依然個個圓。

  戒瞋

  須燎執燭渾無事,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豈在境,如何學道苦生瞋。

  蓮味

  市果盤蔬久厭餐,隔牆桃李本無緣,

  前年種得白蓮子,今日嘗來味更鮮。

  大病中口占二偈辭世二首

  生已無可戀,死亦奚足厭?

  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

  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極樂,有佛無量壽。

  問東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情懷自愧未全消,

  蓮居佛法無多子,僅識西方路一條。

  非我念佛佛念我,東方未識故疑西,

  一方正後方方正,初步迷時步步迷。

  淨不須禅禅須淨,未能知有豈知空,

  西方依正莊嚴地,不是幡兮不是風。

  不是風兮不是幡,思量擬議隔重關,

  何勞更舉無生話,一句彌陀萬境閒。

  勸人學佛猶容易,令識西方事大難,

  為底梅花香未放?因無徹骨一番寒。

  有人問我西來意,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歸元無二路,任他方便有多門。

  共說修行須徑路,徑中捷徑唯西方,

  曹溪剩語人人曉,放下《壇經》細酌量。

  若非諸佛勤護念,至今仍不識西方,

  聞道已遲敢自棄,惜哉卅載好時光!

  普被三根濟三有,圓超圓攝無量門,

  誰能自念勸人念,是即名為報佛恩。

  某君喜談禅,見辄滔滔。予唯默對,

  怪而相诘,賦此報之。二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澄懷似此許談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火內誰開五色蓮?

  天女維摩宜並解,南能北秀未容偏,

  縱然吸盡曹溪水,也應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輕上石頭,布衫一領出青州,

  阿誰問我無生話,且坐吃茶歇去休。

  掃卻庭前柏樹子,牧來露地水牯牛,

  鐵圍山下黑風急,試看橋流是水流?

  題天青蕉白荷盤研

  天青蕉白荷盤研,清容居士绛雪樓中物也。甲子春得於稷門,藏之八年,今供余課余染翰之用。小詩銘志,用苕生自題七字為起句。

  荷盤研露寫新詩,甘作詩人亦是癡,

  洗淨世間文字習,寫經畫佛傍蓮池。

  梅月古研

  鐵干冰心玉一枝,移來栽向硯頭池,

  寒香徹骨月華滿,正是蓮居晚課時。

  無悶二首

  狂心果歇方無悶,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語,紛纭幻跡更何論。

  兩字渠園亦幻余,園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終歸幻,除卻蓮邦未可居。

  (自此改號蓮居,專修淨業矣。)

  今昔二首

  風雲湖海昔猶龍,經卷蒲團此禿翁,

  傀儡登場兩出戲,個中誰是主人公?

  人嘲龍性隨雲去,我幸禿翁是少年,

  白業堂前新活計,華池學種未開蓮。

  題《淨土詩鈔》

  愛讀五家淨土詩,中峰楚石到蓮池,

  靈峰西去省庵寂,百偈徹公亦總持。

  禿毫

  半管禿毫吾不貧,課余偕爾樂殘春,

  寫來都是家常話,留贈他年同樣人。

  聽佛軒課余宴坐二首

  踏破疑城信願專,個中甘苦未須傳,

  幾回欲逸脫缰馬,一線孤牽上水船。

  病久確知念佛好,魔多反使道心堅,

  迷雲障霧重重過,瞥見澄潭月影圓。

  坐閱空花又一年,唯期寡過厭談玄,

  每將妄習從心洗,漸覺佛聲逐念圓。

  動靜相依清淨戒,根塵齊攝寶王禅,

  樂邦苦海歷然在,何去何從莫問天。

  今人粗窺唯識,便撥淨宗。是一非余,

  斗诤堅固。目睹現狀,慨然而已。

  法門無量本圓通,哪得分張矜異同?

  幾許名言添教海,一聲佛號滿虛空。

  《西方要訣》《經疏》在,東土嫡傳性相融,

  (玄奘、窺基兩大師,為東土法相之祖。《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為三藏所譯;《西方要訣》、《阿彌陀經疏》、《彌陀通贊》等,皆慈恩所著。古今深通性相,未有蔑視淨土者。)

  唯識何嘗輕淨土,慈恩莫忘舊宗風。

  經行

  少壯俄頃老病侵,幾人未老惜分陰?

  樂邦路穩牽誰走,世道歧多聽自尋。

  幸有一長唯念佛,了無可說且觀心,

  空堂叉手經行久,忘卻秋宵月滿林。

  家人晚課六首

  鬧市聲中念佛堂,一家淨課晚琅琅,

  談玄不學龐居士,自有蓮風四面香。

  般若、菩提(二、三兩孫名)共一行,

  童嬰半解禮空王(五孫佛性,未學語,已知禮佛),

  大孫七歲娴梵呗,也唱阿彌相好光。

  贊韻引開六字經,蓮居記數最分明,

  輪珠百八徐徐轉,坐看兒孫繞佛行。

  聖解凡情不用消,洪名才舉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萬億途程未是遙。

  魚磬聲聲淨客塵,聽時更比念時真,

  阿翁半世為奴僕,幸得彌陀作主人。

  宗門回首袁宏道,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問風光在何許?虛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語》,運兒節錄第五卷,舉似省元禅師。

  頗蒙印可,並題二偈。賦此報謝。五首

  工迥更耕岡光江,南無西方是故鄉,

  欲叩宗門問境界,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歷遍足生繭,苦海回頭鬓已絲,

  薄有善根堪自信,樂邦路穩漸能知。

  離念未能方念佛,是心是佛久無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更把長安問向誰?

  縱能離念還須念,不念彌陀念阿誰?

  眾生無盡願無盡,念佛何嘗有已時。

  半生踏著一條路,夢話寫成幾句詩,

  拋向虛空誰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師。

  (詩到二日,師即示寂,奇哉!)

  奈爾何二首

  不念彌陀念六趣,非歸淨土歸娑婆,

  兩條道路分明甚,背佛趨魔奈爾何?

  此事本來也太奇,頓教一念越三祇,

  佛雲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楚石句)。

  答任城靳艮齋居士三十一首並序

  艮齋居士習《起信論》,自謂觀真如三昧,已得見性斷縛,萬法皆空。睹予抱病掩關,簡緣習淨,斥為偏小,施以棒喝。又復函示四偈,自述所證,蓋欲我捨淨歸觀,共覓捷路。自揣根鈍,未遑承當,率草俚句,用答厚意,略陳甘苦,非苟異同。詩雖成於俄頃,語實出於肺腑。飲水冷暖,本難問諸他人。現身說法,普願回向淨土。居士倘有意與我把臂共行乎?藉曰未然,則姑留此為他日印證之資。願游蓮海,志在樂邦者,庶亦有取焉爾。壬申三月

  (今夏識艮齋居士於廣濟寺,偉儀宏論,四座傾仰。每於講壇述學佛因緣,必盛稱夏蓮居先生為己良導。後月余,始識蓮公,乃備詢艮老學行。蓋自起卒伍,歷將相,以迄於今,未嘗一日廢書,因彌敬服。蓮公此詩作於五、六年前,彼時艮老方究禅悅,於淨宗未暇深討。今則佛不離口,珠不離手,不但自念,且勸人矣。嘗觀兩公互相推重,歡若弟昆。及至各抒所見,則又毫不假借。蓮公苦口砥砺處,正其深心相為處。其質直不欺處,亦正其學問得力處。艮老述學不忘所自,亦正其心地光明、甘苦自知處。古雲當頭棒、腦後錘。非但能受者少,能施者亦不多。讀者幸於此等處高著眼,方知達人作略迥超常情也。蓮森附記,時於丁丑。)

  放下昔年舊葛籐,鈍根久不慕傳燈,

  尚余一句彌陀在,萬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蓮居立腳處,和盤托出報君知。

  塵根雖小法非小,直向西方路豈偏,

  六字真經含萬象,何來大小與偏圓!

  公嫌念佛執心重,我恨執持尚未堅,

  千萬句能如一句,那時重與論偏圓。

  傳戒法師老慧明,教吾念佛意難傾,

  不施棒喝但無語,頗怪此翁太世情。

  無言即是三頓棒,觌面失機敢怨人?

  當日雲何不知痛,只因習氣遍全身。

  多生習氣油中面,一句彌陀暗室燈,

  照破無明從此始,宗風敬謝嶺南能。

  曾修止觀禮天台,枯坐經年解未開,

  哪知三觀三摩地,都自一心一句來。

  觀即是能境是所,能所熾然妄豈除?

  舉體在纏遑說斷,從頭更作鈍功夫。

  地水火風悉是假,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畢竟在何處?一句彌陀空假中。

  復遇禅師號省元,堅雲念佛勝參禅,

  馳求我更尋方便,念久原來在佛邊。

  真言宗遇白尊者,灌頂曾傳六字明,

  顯密圓通佛一句,千潭月朗水同清。

  攝禅歸淨從來有,離佛談心未始聞,

  百千經論分明在,早已從頭說與君。

  君觀真如論三昧,我甘老實依蓮池,

  有愁莫向無愁說,除卻阿彌總不知。

  念念洪名大圓鏡,聲聲佛號水清珠,

  無量壽光體相用,更於何處見真如。

  千聖齊臨遮不住,萬牛共挽豈回頭,

  虛空縱令有時盡,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趨無上菩提路,破釜沉舟自主張,

  我有願王作法铠,饒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兩汪洋,哪有功夫論短長,

  八教五宗吞一口,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勝輕狂,願切行專鐵變鋼,

  莫負淨宗真法乳,秦唐兩譯細參詳。

  君已見性稱斷縛,我猶學地作功夫,

  境界相懸難湊泊,何堪依樣畫葫蘆?

  三量齊彰說非量,繩本全麻認作蛇,

  不是葫蘆不肯畫,畫成早已變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未聞佛法作人情,

  欲將不肯酬高誼,沖口彌陀又一聲!

  都攝六根學勢至,返聞自性奉觀音,

  此真我佛異方便,向上一機莫漫尋。

  能念心外別無佛,所念佛外豈有心?

  直指單傳無過此,莫將落葉作黃金。

  是心平等無高下,徑路修行有易難,

  蟻子上山帆順水,如何並作一般看?

  斯世無如我敬公,相期自不與時同,

  年來頗抱杞人慮,第一嚴防豁達空。

  公垂耳順我知非,駒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侶,可憐眼底故人稀。

  此事豈容再蹉跎,快哉一語抵長歌:

  若要不墜蹉跎路,只有彌陀念得多。

  濁世相期與相愛,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難報各珍重,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

  真傳教內分明在,教外何須慕別傳。

  敢诩金剛不退心,難將片語昧前因,

  這重公案誰拈卻?問取蓮花國裡人。

  卜居示兒四首

  槐西老屋氣清疏,十載播遷暫此居,

  淨掃廳軒先供佛,旁開畦圃為栽蔬。

  慚無廣廈庇寒畯,頗願佳兒讀父書,

  福地須從心地卜,祥光每集德人廬。

  阿翁笑比石頭頑,恥效兒童說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載,半生哀樂萬千端。

  但聞王謝淪傭保,幾見庭柯集鳳鸾?

  (宅為某妃母家第,半荒圮矣。庑居者,其戚某王孫也。光、宣間,其世父某邸曾禮致余,王孫所習聞,以故於余頗恭。洽因備談勳舊近裔流落狀,十年間以伶僕贍身口者比比也。)

  客邸幸能蔽風雨,不堪南望水天寒!

  (魯西河決,吾郓當其沖,泛濫數月,橫蕩千裡,嚴霜已降,人將何堪?)

  懶從秦燼問渠園,海市乾城久等觀,

  究竟堅牢唯佛土,往時遷執誤儒冠。

  老懷漸覺炎涼少,汝輩勿忘世路艱,

  陋巷可居人莫陋,眼中宮阙幾興殘。

  了緣未易且隨緣,借鏡觀心境自寬,

  過眼暫時分好丑,到頭半點不相干。

  蒲團坐破乾坤小,佛號持純妄念單,

  剎那詩魔妨淨課,應知結習斷除難。

  贈某居士十六首並序

  某君潛修淨業,策勵頗笃,時於靜中,感現勝境。微因理谛未融,猶存取捨,疑障忽起,遂遘小亟。屢經啟迪,未脫見網。比以病中近作請正,草此報意。幻人夙戒吟詠,久屏筆硯,既已憫其艱憊,又復嘉其勤渠,不覺稱心而出,信口而道。言雖拙率,心則質直。既不得以詩論,仍以寐語觀之可也。丙子仲冬,蓮翁記於燕都寄廬之校經室。

  如何習淨又吟哦?從古詩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更莫平地起風波。

  若問如何出愛河,只有彌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樂土,倘生不免墮娑婆。

  誤人第一是多疑,疑網纏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純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關念阿彌,

  念得疑情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

  泥牛入海隨波散,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須從境上煉,不是閒話說一場。

  宇宙生死大疑團,其余枝葉總無干,

  若從枝葉疑將去,欲破疑根事恐難。

  心地常飛六月雪,火內方開五色蓮,

  仔細思量無別術,單提一念要勤專。

  捨身不難捨念難,此是學人第一關,

  欲乘寶筏渡苦海,切莫尋常被眼瞞。

  念佛不難斷疑難,疑根便是鐵圍山,

  此關不破終成誤,甘露每同毒藥看。

  道人須學石頭頑,哪有功夫說苦酸,

  煉得此心頑似鐵,風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夢何須說,執夢為真更笑人,

  般般過去都成夢,只有當前一句真。

  疑心淨盡見真心,凡聖良莠一念分,

  全在功夫綿密處,非關慧解與多聞。

  正念堅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轉成癡,

  掃除自己閒枝葉,除卻阿彌百不知。

  病根深處無須諱,肯念彌陀已得醫,

  萬行莊嚴勤警惕,念頭才起願王知。

  生處熟時熟自生,熟來一念也相應,

  但肯勤添灶下火,何須過慮釜中冰。

  無心始可登覺路,有口只宜念彌陀,

  佛號萬千猶患少,世緣半句已嫌多。

  月蓮觀

  一字含千理,圓明萬象赅,

  息風通覺路,心水潤華台。

  皓月孤懸處,紅蓮八葉開,

  果能觀自在,即得見如來。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總攝佛蓮金。

  念佛聲

  檐際椿杉次第青,今春首度到階庭,

  鄰家笑語遙相顧,常聽此翁念佛聲。

  學法二首

  佛法貴精不貴多,洪濤萬裡一帆過,

  竹頭木屑空飄泊,不解成舟難渡河。

  佛法貴精不貴多,也應多裡廣搜羅,

  剝蕉釀蜜絲抽繭,杵欲成針須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曠代珍,光明四徹照迷津,

  兒童不識珠無價,只好隨緣舉似人。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二偈二首

  傳譯獨多來最先(自漢迄宋凡十二譯),五年讀校亦前緣,

  慈尊加被成斯本,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淨宗第一經,詳赅圓頓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雖欲暫聞亦不能。

  --------------------------------------------------------------------------------

  ·清涼書屋點校·

  2003.08

  淨語下卷

  香贊

  戒定真香,虔誠修供養,

  普令聞熏,善根皆增上。

  香氣心光,悉遍滿十方,

  誠感佛慈,加護恆吉祥。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三稱)

  釋迦佛贊

  釋迦尊,號覺皇,覺行圓滿難量,娑婆業海作舟航。轉法輪,開寶藏,九界導師人天仰,破妄顯示真常。諸佛稱贊遍十方,徑路指樂邦,大恩大德不可忘,唯有勤宣揚。

  長壽佛贊

  無量壽,甘露王,威德願力難量,洪名虔稱消災障。化火宅,為清涼,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長。一向專念莫彷徨,勤熏戒定香,信願行三是資糧,苦海得慈航。

  觀世音菩薩贊

  觀世音,聖中尊,大悲願力宏深,廣度群生出苦輪。證圓通,伏聞熏,稱名無剎不現身,循聲妙應普門。常念消罪滅貪瞋,全憑信念真,潭清風定月始臨,靈感在自心。

  大勢至菩薩贊

  大勢至,淨宗尊,特倡念佛法門,西方三聖為等倫。主彌陀,伴觀音,智光常護念佛人,震伏一切魔軍。淨念相繼攝六根,果覺為因心,橫超三界妙難論,宏法報佛恩。

  地藏王菩薩贊

  菩薩尊,地藏王,大願大力難量,金錫寶珠莊嚴相。拔惡苦,利冥陽,果海逆流悲願強,弘誓普救十方。歸命忏悔免災殃,慧日消嚴霜,心若空時罪亦亡,離苦往樂邦。

  長壽忏五時回向頌五首

  第一時

  梵呗音聲,和雅肅靜,清暢哀亮表至誠,諸佛為證明。聲遍法界,普利諸有情。

  第二時

  如來世尊,眾聖中王,分身濟物現道場,天人鹹歸仰。慈悲願力,攝化遍十方。

  第三時

  能知慚愧,即是善根,願切行專在信深,業淨須功純。破妄顯真,決定出迷津。

  第四時

  業海茫茫,苦惱無量,唯憑佛法作津梁,攝入如來藏。破除三障,同仰智慧光。

  第五時

  寶王三昧,禮忏道場,功德殊勝妙難量,滅罪消災障。福壽增長,六時恆吉祥。

  佛光三昧頌

  病中讀《心賦注》及《大慧語錄》,於《華嚴》“互入互攝、遍融遍照”之旨,若有深契。持名作觀,頗獲密意。全修在性,即事而真。爰作此頌,普供有緣。

  阿彌陀佛大圓鏡,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

  (以上三句是大慧禅師語)

  無邊無礙無等光,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超日月光難思光,

  有緣幸遇此光者,垢滅善生得解脫。

  (十二種光見《壽經》)

  稱名時即遇光時,珍重此時莫空過,

  性修不二無先後,始覺究竟即本覺。

  一燈照破千年暗,佛聲不斷光不斷,

  不動不搖不分別,佛我聲光成一片。

  此事非難亦非易,唯在信深行得至,

  千佛光稱無量壽,諸祖燈傳西來意。

  一法統攝一切法,顯密禅淨何曾二,

  承佛慈力如是說,摩诃般若波羅蜜。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願此妙光被含識,破暗除苦超惡趣。

  贊佛贊法贊光明,方便助顯第一義,

  回向無量光佛剎,普願同登歡喜地。

  諸佛秘密甚深法,曠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開明此法門,一切諸佛皆隨喜。

  (以上四句,唐代高僧解脫和尚修華嚴佛光觀,

  感化佛現身為說此偈。永明大師《心賦注》。)

  淨宗徑二首

  其一

  有大善根智慧,始願念佛往生,

  定要極樂現前,堅持萬德洪名。

  由他妄想紛擾,我只字句分明,

  最忌矜躁卜度,但期自矢精誠。

  泯絕人我知見,專顧正念直行,

  樹喧每因風起,月現都為波清。

  其二

  一句六字真經,循環莫教暫停,

  無論苦樂動靜,耳邊歷歷佛聲。

  防被境緣牽轉,如護生鳥風燈,

  分別即是魔網,菩提不染凡情。

  從容綿密做去,功純念念圓成,

  此乃徑中捷徑,何須更覓途程。

  專勤堅久偈

  萬德洪名,牢牢把守,心不離佛,佛不離口。

  行住坐臥,珠不離手,句句懇切,字字不苟。

  唯專唯勤,必堅必久,聲滿天地,光涵星斗。

  獨修良佳,勿強人偶,勿背良師,勿近惡友。

  理辨邪正,言少臧否,善皆可法,何問誰某。

  恩怨紛纭,等是空花,夢中說夢,何分好丑。

  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決不落後。

  果能心口,字字相應,淨宗功夫,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離妙有。

  光明百字箴

  佛光灌我頂,甘露遍我體,

  頭臂胸脅腰,股胫達足底。

  外皮膚毛孔,內髒腑骨髓,

  一被甘露明,垢障悉除已。

  冤對鬼神煞,惡報凶災劫,

  病苦與魔惱,從此永消滅。

  正念常現前,更莫造新業,

  身心頓清淨,熒若琉璃瓶。

  善根時時長,福德智慧增,

  信心日堅固,靈感妙難思,

  莫忘四弘誓,自有佛加持。

  冬夜讀《道德》《陰符》《參同》《悟真》,漫說一偈

  致虛極,守靜笃,禽在氣,機在目。

  三五一,圓中土,養以文,克以武。

  約身心,歸一處,法雖權,導初步。

  真玄關,無所住,念頭上,見工夫。

  稱洪名,主中主,一切法,只為輔。

  句分明,字清楚,不間斷,不模糊。

  禅淨密,攝一句,千萬劫,難遭遇。

  迷即凡,悟即佛,忘是迷,念是悟。

  宜自珍,莫蹉誤,直念去,在覺路。

  佛歡喜日課余偶說

  念佛即是自心現,迷時不念悟始念,

  迷即眾生悟即佛,不念是迷念是悟。

  無心外佛為所念,無佛外心能念佛,

  彌陀教我念彌陀,最極圓頓了義語。

  不念過去與未來,專念當前這一句,

  靈光獨耀脫根塵,念念無生念念佛,

  一門超出妙莊嚴,萬法歸元無二路。

  迦陵音

  祈禱法會第二日,音節稍舛,面斥悅眾。道場圓滿後,李子中宏以柬相規,直諒不欺,末法希有之士也。既嘉其誠,且不忍辜其意,詠此報謝,不自知其言之贅矣。

  道場魚磬軍中令,號令不明眾難定,

  三昧欲修普賢行,首在如法辨邪正,

  散慢乖舛不相應,哪得袖手托無诤?

  先師當年教不佞,圓通先從耳根證,

  六字四魚一聲磬,磬聲定與陀字並。

  錯落模糊缺誠敬,初快後慢尤為病,

  忌澀與燥及生硬,粗厲飄忽雜衛鄭。

  佛號魚磬穩相稱,勻靜綿密心不競,

  微妙和雅清而勁,不使一聲成饾饤。

  浩浩源泉流莫罄,萬派朝宗歸一乘,

  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

  聞熏聞修聞自性,一根還原諸根淨。

  此是蓮宗真途徑,純以音聲續慧命,

  統收八教無余剩,唯佛與佛乃究竟。

  渠園法會昔稱盛,吾師百日為尊證,

  大眾齊聲心光迸,帝網千珠交相映。

  不浮不沉不蹭蹬,愈准愈穩愈精瑩,

  靈瑞屢臻鹹稱慶,三月忘疲有余興。

  諸山雲集贊殊勝,皆緣魚磬得其柄,

  如治國有賢執政,一法善用安萬姓。

  每憶師訓慚且儆,卅年幸未墮坑阱,

  聊述所聞資借鏡,不審何人堪持贈?

  頻年淨七忝領眾,蒲柳連番充梁棟,

  恪守遺規何敢縱,妄念全憑音節控,

  懇切聯貫無隙縫,務使字字不落空。

  如習騎射學引鞚,心心向的期必中,

  清暢哀亮忘伯仲,梵韻自然如鳴鳳。

  要知節拍即妙用,神奧不與他宗共,

  匡山建社迄唐宋,諸祖於此鹹注重。

  楗椎尚乖聲錯綜,頓教全堂入囂哄,

  顛而不扶良足恫,佛法敢作人情送?

  此次臨壇殊瞢瞢,愧未先期施磨砻,

  躬冒譏嫌斥侍從,疏率不顧他人諷。

  平素講席戒倥偬,何圖當機親入甕,

  即時自覺已內訟,是雖小失良堪恸!

  末法眾生慣欺哄,言論往往不由衷,

  背則嘲譏面則頌,或復颟顸學籠統,

  太息無人發其幪,興言及此心常痛。

  李子護法誠且骾,為報佛恩不待請,

  寓規於頌宛而冏,譬霜夜鐘叩以梃。

  铿然令人發深省,有過得聞竊自幸,

  昌言未拜意先領,茲贶重於吾家鼎。

  我亦借機陳概梗,如箭在弦錐脫穎,

  直心相酬勿嫌耿,苦後微甘似飲茗。

  弱冠習儒志頗猛,侃侃自將號英挺,

  百城坐擁辨燕郢,心未能安空延頸。

  中歲參禅驢窺井,狂來幾蹑毗盧頂,

  教乘算沙枉說餅,學密徒知希聖境。

  習定修觀意強屏,坐沉死水弄光景,

  向外馳求不得逞,臘味嘗透念冰冷。

  苦海欲出無引绠,《大經》一卷遇救艇,

  踏遍天涯空馳騁,回頭哪知金在礦!

  從此心燈常炯炯,宛似初月升東嶺,

  追憶前塵如夢影,夢中說夢夢未醒。

  吁嗟乎淨宗易行不易懂!往昔窺天恃一孔。

  究理漸深漆破桶,乃知萬法此其總,

  如貧得寶喜欲踴,撫臂勿失手堅捧。

  夙世微善熏成種,鳥將出籠丹化汞,

  敢雲八風吹不動,念茲在茲口常唪。

  君不見學道每為邪見壅,正知未開信難鞏,

  瞎馬夜騎不知恐,高低坑坎隨人踵。

  門戶分張誰作俑,摸象扪燭辯蜀隴,

  黑白淆亂趨承奉,直筆今世少南董。

  試登高原望邱壟,朋舊墓木半已拱,

  逝波殘照令人竦,四恩未報淚欲湧。

  自問猶堪賈余勇,從明得明眼不矇,

  一門深入絕繁冗,哪有余閒爭榮寵。

  況今滿目見災眚,濁世滔滔喪彝秉,

  欲海橫流卷滄溟,挽瀾回狂孰可憑?

  炎涼奔逐觀優孟,貪瞋驅使忘其胫,

  欲得世界真寧靖,須從人心先調整。

  此論久蓄意未逞,一吐快如骨去鲠,

  感君直諒泯畦町,報以刍荛語多哽。

  生鳥風燈各惕警,暫爾失念魔來诇,

  身口意三相涵泳,煉之以動養以靜。

  信深願切勤且永,自然成片如釘錠,

  甘露滌盡無明酩,蓮胎日長出泥濘。

  法門無量雖平等,如說行者乃得拯,

  他年花開彈指頃,十萬億程元非迥。

  噫嘻乎專修貴如衣尚褧,千言何又信口詠?

  即令字字皆中肯,轉眼陳跡等破甑,

  始知結習堅似珽,擲筆爽然良自憬。

  在極樂庵念佛道場作四首甲申冬

  其一

  念佛最忌,精神渙散,字句模糊,先快後慢。

  既無音節,又不聯貫,心不應口,聲不攝念。

  輕忽養識,古德所歎,如此念法,永難成片。

  其二

  聲和韻穩,字正音圓,懇切綿密,沉著安閒。

  聲合乎心,心應乎聲,心聲相依,妄念自清。

  其三

  佛號如珠,念頭如線,分則各離,合則成串。

  心不離佛,口不離念,如線貫珠,相續不斷。

  其四

  未能一心,先求專念,未能不亂,先學成片。

  真勤真專,功效自見,無須問人,還請自驗。

  聽佛軒記

  法門無量,要在明心。功高易進,無如念佛。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成三昧,先修耳根。一切時中,佛號歷然。聲不越竅,耳聽常滿。隨緣自在,聞性內熏。思專想寂,滯情融朗。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聞即是念,念成於聞。有念必聞,無聞非念。有念念息,無聞聞盡。從聞入流,返聞自性。

  但能聲聲喚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覺。但能不隨顛倒,即是翻破無明。

  初則背塵向覺,繼則始覺合本。久則始本相泯,自然能所兩忘。

  直念去

  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

  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晝夜念佛道場中率成三偈供養大眾三首

  其一

  只此一句佛,俨然六字經,

  一佛圓萬德,六字括三乘。

  善信齊力念,名號同口稱,

  譬彼百川水,浩浩赴滄溟。

  香花遍莊嚴,觸境信願增,

  眾籁悉沉寂,魚磬相間鳴。

  魚叩塗毒鼓,磬葉當風鈴,

  梵音獅子弦,贊呗雲中笙。

  微妙而和雅,哀亮暢以清,

  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

  心月孤圓處,光涵萬點星,

  互映帝網珠,同燃無盡燈。

  返聞聞自性,千慮一時澄,

  如貯摩尼寶,映澈琉璃瓶。

  何須問靈感,但期矢精誠,

  龍天普護持,有若影隨形。

  其二

  心光遍法界,佛聲滿虛空,

  我在佛光內,佛現我心中。

  自他何曾隔,顯密本圓通,

  橫既赅八教,頓復攝五宗。

  破暗憑慧日,開慧仗息風,

  風大托慈力,掃蕩魔惱叢。

  慧日何以朗,持名莫暫慵,

  甚深難信法,自慶得遭逢。

  行住坐臥處,精勤用專功,

  泯然絕能所,生佛根本同。

  種種差別見,都向一念融,

  不必參是誰,此即主人翁。

  其三

  既念彌陀號,當行如來行,

  一覺一切覺,一成一切成。

  一念一切念,一聲一切聲,

  根境元不二,自喚自己醒。

  聲字皆實相,同呼同時應,

  心淨佛土淨,心平世界平。

  願將功德海,普潤諸有情,

  明濟眾厄難,消除三垢冥。

  誓乘般若船,同向彼岸登,

  三尊齊加被,十方為證明。

  感懷四首

  也曾人海試飛騰,筆繞春虹夢有稜,

  十載禅心空落莫,入魔入佛兩無能。

  入魔入佛兩無能,炯炯孤光冷逾冰,

  文字千秋供一唾,素心幸未負青燈。

  古音未寂虞晖閣,舊稿爭傳雲護樓,

  共對湖山天似漆,不堪風雨滿齊州。

  檢點韬钤付逝波,喜聽清呗厭聞歌,

  空王不語天魔舞,滿眼蒼生奈爾何!

  (右《感懷》四首,系甲子冬與《榆關霜風歌》、《羅兩峰鬼趣圖》同時作於濟南,彼時先生正掌教東魯。原應列入《明湖片影》內,因是時尚未東渡作海外之游也。)

  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

  佛說無上深妙禅,淺人當作淺法看。

  四儀莊嚴三業淨,堅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關,放下生平閒知見。

  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覓方便。

  過緩過急同是病,強想一心心愈亂,

  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根身器界潛轉換,

  煩惱未伏念不一,習氣不除佛不現。

  千萬句如一句時,何愁不見彌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難,三昧全憑信行願。

  知苦

  人必知苦方思出,苦緣不具豈能知,

  緣具不知乃真苦,能知即是善生時。

  題龔伯衡居士遺像並序

  伯衡居士既逝,賢嗣維熙戴其遺像,懇求書題。予以簡緣養疴,久屏文字,佛法無可說,世法不須說,點染虛空,徒添幻影,敬謝不能,黯然而已。乃遣使敦乞,至於再三。爰述曩時與居士共學機緣,口授兒輩,筆之楮素,付與來使,張諸靈帷。一以抒維熙無盡之哀,一以酬居士相知之雅。幻人說夢,不覺言長,普願見聞,同植淨信,庶亦居士平昔所謂因指見月、現身說法之遺意乎?維熙童時,問字予門,唯望益勵前修,勿忘故訓。應知所以報親恩、彰大孝者,當別有在。非徒作目前之悲,所能畢乃事也。至於居士懿行治績,維熙昆季已具述之。齊魯人士,類能言之,固無待余作瑣瑣泛譽之詞也。

  遺像在此,斯人何往?六十三年,夢幻影響。

  一別八載,竟成永訣。佛法世谛,了無可說。

  理則如此,難遣者情,未能免俗,老淚為傾。

  君昔曾參,誰字公案,請為拈出,從頭細看。

  巍巍堂堂,現宰官身,君看是誰,孰幻孰真?

  機緣一二,說與賢郎,普願大眾,回向西方:

  元二之間,同官海岱。我號學禅,實居門外,

  忽儒忽佛,泛而寡要。君已習宗,開口便道,

  所最服膺,《指月》《壇經》,千七百則,有如瀉瓶。

  我於爾時,默不置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君之契我,殆有夙因,片言可否,數日悲欣。

  如切如磋,或官或紳,一和一介,不缁不磷。

  又八九年,同熏戒香,淨因雖植,未辦資糧。

  治績循良,龔遂黃霸,千秋事業,半生夢話。

  乙丙之際,妖氛漫魯,萬姓倒懸,四民塗苦。

  君已見機,解組來津。我亦去國,乘桴避秦。

  野鶴倦飛,歸來海外,大難不死,彼此健在。

  劫火正熾,比鄰天涯,故裡既墟,四海無家。

  宿業所招,何怨何尤?孰為是非,遑論恩仇。

  逝波殘照,暮鼓晨鐘,處處相告,無常苦空。

  金石書畫,性理詞章,非究竟法,胥付汪洋。

  閱盡滄桑,此心轉定,君禅如何,吾欲習淨。

  君貌雖豐,神則非愉,我詢所苦,微俯而吁。

  未幾我病,借病杜關,不用將心,強乞人安。

  方其健壯,謂將有待,病苦既來,健壯難再。

  多生病根,煩惱習氣,借此調伏,莫留余地。

  病是良師,身為苦本,此關不透,爭得法忍?

  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乃知此事,非同兒戲,決難湊泊,不容思議。

  情識卜度,氣魄承當,颟顸儱侗,非愚即狂。

  發大慚愧,作鈍功夫,道味果親,世緣自疏。

  心不離佛,珠不離手,苦樂動靜,佛不離口。

  親朋交勸,謂我著魔。任人非笑,我志靡他。

  船到中流,豈得休歇?心堅逾鋼,身輕似葉。

  生老病苦,已備嘗矣,所未嘗者,僅余一死。

  如此而死,死勝尋常,願王為導,決往樂邦。

  咬釘嚼鐵,願不少阻,大丈夫事,異小兒女。

  甫晨已午,又見斜陽,一寸時光,一寸命光。

  忙處欲閒,閒時須忙,末後一著,早自主張。

  臥病三載,九死一生,了無所得,唯願持名。

  乃知已往,說一說兩,隨人語言,不關痛癢。

  不知淨者,由未識禅,果能識得,一念萬年。

  參須真參,念須真念,一處非真,兩俱不算。

  若說好聽,或圖好看,縱到驢年,難見佛面。

  乃知此法,直捷簡易,至圓至頓,究竟了義。

  橫該八教,統攝五宗,即心即境,非幡非風。

  千經共指,萬善同歸,曲為中下,專接大機。

  甘作呆漢,自安鈍根,萬阻千艱,幸入此門。

  入得此門,方知歸路,歷遍天涯,未離故處。

  到家不難,難於初步,強逞聰明,必歸自誤。

  眼中故人,凋零盡矣,老病相望,唯吾與子。

  原冀他年,一暢斯旨,我病漸瘳,君竟不起。

  君昔參究,頗稱健者,話頭提撕,晝夜不捨。

  已獲靜境,旋為物遷,殆古所謂,無淨有禅。

  病苦來時,俱不得力,泛泛者流,寧不悚栗?

  樂天晚年,專念彌陀。西方公據,徒傳東坡。

  君於淨宗,亦具正信,未遑專修,不無遺恨。

  昔年聚首,笃嗜吾文,不堪持贈,以此慰君。

  之乎者也,久不復記,信口占來,非贊非偈。

  不假雕琢,不涉谀妄,本來面目,平生直諒。

  付與賢嗣,張諸靈帏,同聲念佛,助君西歸。

  永離塵垢,莫戀人天,徑往華池,早開寶蓮。

  一聲佛號,是究竟道,下士聞之,哈哈大笑。

  死者勿悲,生者勿笑,這付皮囊,均須脫掉。

  脫掉皮囊,本亦無妨,夜行無燭,道險途長。

  空一切空,有一切有,西方有佛,號無量壽。

  未來苦果,過去公案,一句現前,萬緣齊斷。

  已結淨緣,終成善友,震威一喝,君當點首。

  淨宗學人郓城夏蓮居敬題

  老實念

  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

  莫管同與異,休論自與他。

  止貴願力強,哪怕妄想多,

  散亂固成病,分別易入魔。

  境緣無好丑,佛號一掃過,

  句句念能真,決定出娑婆。

  答禅客

  禅客來問念佛理,我說此問從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誰,佛我究以何為體?

  水底月影鏡中面,水月鏡面從何現,

  何者是假何者真,請君問取鏡中人。

  一念融

  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

  如此念彌陀,佛在西方外。

  佛自我心現,我在佛光中,

  念佛佛念我,根境一念融。

  念佛偈

  一聲佛號一聲心,念念彌陀攝六根,

  字句分明耳應口,凡情消處見慈尊。

  幻余室偈存

  挽現明法師十一首

  (挽廣濟寺退居現明長老暨法徒鹫峰寺住持宗月上人)

  搖落西風萬木哀,娑婆長謝證金台,

  明知抱有重來願,特為人天痛此才!

  論才已足冠當時,能轉乾坤世不知,

  無數饑黎齊下淚,霜宵忍凍拜蓮池。

  (倡設利生會,全活難民無算,示寂後哭拜者甚眾。)

  老僧六十更何求,甘為群生作馬牛,

  此即迦文真法乳,人間謗贊等悠悠。

  廿年塵海自藏身,悔向雲端露一鱗,

  非我識公公識我,眼中瞳子面前人。

  (民國三年,道階長老齋予於法源寺時,現公自湘來依道老,但未相識。

  越廿三年,已為廣濟寺退居。由靳公翼青介談,極為契合。)

  眼光照破四天下,火內栽成五色蓮,

  此語微公誰印可,影涵潭底月當天。

  (嘗談及淨宗綱要與三經精義,甚荷稱贊。因三度見訪,堅約擔任蓮社副社長。)

  為法忘身知願切,愛才若命見心虛,

  初衷亦有相同處,說到和光愧不如。

  (對人無分智愚賢否,皆能得其歡心。)

  平生有志復蓮宗,喜遇東林願繼蹤,

  豈意遠公先去也,遺民反作後凋松。

  調獅伏象苦經營,已墮門庭手再擎,

  目瞑復開緣底事,當前人我已縱橫。

  (兩次重興廣濟寺,艱難締造,勞苦萬狀,後之來者其深念之。)

  孤飛倦似雲中鶴,法侶寥如曙後星,

  重過西留村畔路,滿襟熱淚為誰零!

  (廣濟寺為唐代西留村故址。)

  拖泥帶水嘲人易,玉潔金堅律自難,

  寄語同修各猛省,魔風劫火正彌漫。

  法門前路事茫茫,兩載空驚歲月荒,

  一語告公堪自信,身心迄未背西方。

  (余遵智者大師教,於一切時一切處,坐必面西,決不背西而坐。)

  挽宗月法師四首

  阿師示疾經年逝,弟子追隨彈指間,

  若問行蹤何者是,知君正在鐵圍山。

  (宗公於現老示寂之第三日,無疾坐化。於坐化之前二時,

  余尚見其在靈旁長跪,神色如常,毫無異狀也。)

  願力機緣各不同,或期迅捷或從容,

  大人作略何曾異,都向無常示苦空!

  撤手便行絕點塵,從來果淨在因真,

  此公姓氏君知否?三十年前劉善人。

  成佛還須先作人,憑將忠孝顯空門,

  十方贊歎龍天敬,是即名為報佛恩。

  (余常謂宗公於佛法為忠臣,於師門為孝子。)

  挽印光法師

  (集秦唐兩譯《阿彌陀經》)

  法音宣流(秦),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唐),

  慈悲嘉祐(唐),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秦)。

  挽慈舟法師

  教演賢首,行視匡山,瓣香蓮池,折衷蕅益,以上宏下化,護持心燈,不矜奇,不立異,堅秉清規遵祖訓。講經數十座,七眾弟子幾萬余,成就慧身,非由他悟。今竟去,去則實不去,缁素共含悲,各宜自珍期嗣響。

  律闡終南,宗承臨濟,北鄰紅螺,東接靈巖,以六信三學,莊嚴淨土,見得到,說得出,力誡佛法作人情。戒臘四八年,五色捨利兩千粒,益征妙有,能顯真空。志往生,生則決定生,聖凡齊贊歎,群祝乘願希再來。

  挽萬慧法師二十一首

  萬慧法師為佛教碩德,宏化國外垂五十年。今聞示寂仰光,緬人公謀建塔紀念,則其教澤所被,概可知矣。賢兄無量教授,以遺照索題。口占短偈,用申挽敬。

  聞公出家事,在四十年前,今僅瞻遺像,回思一怅然。 一

  是大丈夫事,等閒未易知,人天作眼目,中外想風儀。 二

  天親與無著,法門象與龍,謝家有昆季,行願將毋同? 三

  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同時劉遺民,蓮社結廬山。 四

  識兄未見弟,因弟乃知兄,方期同會晤,法幢歎先傾。 五

  啬翁秀西蜀,一翁老魯東,兩翁交雖晚,精神已久通。 六

  啬翁每相訪,笑談冰融水,其才過於我,奚啻三十裡。 七

  雙丁與二陸,今古稱並美,兄才既如此,弟則可知矣。 八

  唐代有萬回,今世有萬慧,萬回與萬慧,聲字何相類。 九

  萬回具神通,萬慧重四宏,示跡雖有異,度生願相同。 十

  今之萬慧師,似唐代玄奘,奘跡遍天竺,慧塔建仰光。十一

  計公弘法日,迄今四九年,年數符釋迦,示現非偶然。十二

  上宏兼下化,卓哉弟與兄,從來真佛子,原不忘眾生。十三

  《金剛》宣六喻,一默語如雷,悲願永無盡,懸知公再來。十四

  為栽火中蓮,示現優昙花,法身本無相,寂照遍河沙。十五

  西顧峨嵋雪,東瞻海岱雲,南望仰光塔,相映脫根塵。十六

  雞足隱迦葉,丈室臥維摩,同居寂光中,何曾分自他。十七

  聞公法語富,在緬印行中,何時能賜睹,殷殷望啬翁。十八

  亦有自信處,一念越三祇,唯佛能究竟,從古幾人知?十九

  了知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極樂,有佛無量壽。二十

  信口說偈時,雪夜當三九,佛前燈頓明,恍若公點首。二一

  引自·清涼書屋點校版·2003.08

 

上一篇:夏蓮居:《淨修捷要》
下一篇:淨空法師:娶妻、嫁人,正確的擇偶標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