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顧兆祯居士
末法時期輕浮淺薄,人心趨向狡詐虛偽。求那修道有誠心,敦厚古樸,如我們顧老居士這樣的,那都不過等於是披星撿月了。但在淨友中遇到皇家大臣,又遇到丁耕野先生,又遇到翁舜儀先生,都屬於顧居士的親眷,多麼祥瑞的麒麟鳳凰因為同類而相聚啊!其中翁先生大孝在身,所謂難行的是苦行。我沒有做過,也做不到,心裡的欽佩,不是筆墨口舌可以表達的。讀長歌了解其人,反復再三,完全可見精麗了。昔日啊賀知章(唐朝詩人)八十歲還在吟詩,邱為(唐朝詩人)九十歲還在做賦。顧居士年紀在邱、賀之間,而著作也兼有二人的長處。只是希望珍惜分寸的光陰,淡化筆墨的愛好,回向這精力,只對淨業用心。那麼慧芽增長,道種成熟,他日佛前的蓮華化生,便不是邱、賀他們可以同日而語了!
示丁耕野居士
昔日寂室和尚說:“世人要修淨業,不可以說我現在很忙,等到有空閒再說;我現在貧窮,等到富有了再說;我現在少壯,等到年老時再說。如果命中注定常忙,命中注定貧窮,命中注定夭折,就是跟淨業無緣修習。忽然喪亡,後悔怎麼來得及?何不如趁著身體強健,努力修淨業呢?”說得好啊!但今天的人不要說信願的少,縱然能深信淨土,但因循守舊虛度時光,錯過一生的,比比皆是啊。
居士天性醇厚嚴謹,先前見我不久,就能警悟到無常,吃長素信奉佛,大概有宿世的因緣在啊。但居士家沒有恆定產業,每年靠教書獲得收入。那麼家裡沒有產業,不富有就可知了; 有教書的事做,不空閒就可知了; 年紀剛半百,還沒到衰老就可知了。卻一旦辭去教書,退回各門弟子,秉持滿分的優婆塞戒,閉門終年,專心淨業,至於資糧薪水,從沒有考慮過,不是勇猛大丈夫能這樣嗎?並且因為住房狹隘,一半供經像,就在其中避開喧囂息滅緣影,銳意精修,就如大屋的寬敞舒適一樣,泰然自足,唯獨擔心他不能長久如此啊。可歎!人生在世,又哪有一定不變的呢?我曾經認為,空閒沒有比不失時機更空閒,富有沒有比常知足更富有,強健沒有比勤精進更強健。現今居士兼有這三者了,那雖然是全天下的閒人、富人、強有力的人,與居士比較,我知道他們是有虛名而無實義了。能夠如此,對於往生淨土又有什麼難的呢?
但更有一句話,願相告誡一下。譬如萬噸的大船,要去哪裡,樯帆不是不高啊,船舵不是不正啊,資糧用具不是不完備啊,去的意志不是不堅決啊,乘風破浪,有瞬息千裡的勢頭。倘若船頭有一木樁,不肯拔掉,被一條纜繩系住,雖然種種的推拉,那能有用嗎?今天的淨業人,整天念佛,忏悔發願,而西方淨土還很遙遠,往生卻不能保證,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愛樁沒有拔掉,情纜還很牢固啊。若是能將娑婆世界的恩愛,視同嚼蠟一樣,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不能動搖。有時自己感覺疲憊松懈,煩惑習氣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無處逃竄。又如紅爐猛火,使無始劫的情識,銷化沒有殘余。那麼這個人現在雖然處在五濁之鄉,但全身已坐在蓮華國裡,又哪裡要等到彌陀伸手,觀音勸告,才確定那往生呢?
有人說:那居士這樣的勇猛精進,哪裡還會牽掛情愛?不是等於沒病卻給他下藥嗎?
我說:不對。古人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又說:“修道的念力若是同情愛的念力一樣,那就成佛多時了。”五通仙人(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的仙人),累劫的精勤修行,還因為欲漏沒有消除,毀了他的功行。所以知道沒有登上聖果以前,少有不被那情愛拖累的。居士果然是塵世的念想輕微,道心勇猛,遇到情愛像逃避火坑一樣,憶佛如戀慈母,清淨齋戒,永誓不變,又何妨沒病的好人,常服良藥?豈不是起居輕便,更加強健嗎?總之煩惱無盡,而生死的根本,就是只有貪愛,能淹沒修行人,障礙往生淨土。所以先佛的經典中,處處斥責。只要情愛有一分淡化,那淨業就有一分成熟,對於生死岸頭,這樣就能得解脫啊。居士勉力吧!
示夏子彝居士
《大阿彌陀經》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晝夜,勝於極樂世界行善百歲。”因為在這娑婆本土很難進修,那淨土容易功成啊。依此類推,那在風塵世路中修行一天,勝過在深山淨寺中修行百千日,沒有疑問了。所以仙境可以遨游啊,紅塵可以進入啊,所謂淨土的願望不可忘啊,淨土的修行不可缺啊。可歎!風塵又怎麼能染污人?但恐怕是人自己染風塵罷了。
居士善根深厚,信力專誠,早已知道選官做不如選佛做,這樣做是不得已啊。但選佛場開啟,處處可入,無論深山淨寺,世路風塵,都須要“信”作為指南車,“願”作為前導。如果方向不偏離,雖然整天在途中,與家捨有什麼不同?長安、本地,不隔一粒灰塵的距離。隨它酷暑嚴寒,經州歷縣,操紙捉筆,執辔揚鞭。處處是道場,時時是佛事。淨願淨行,常能現前。自然達到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聖,登上九品蓮花,進升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果位的極致,等到十方諸佛息化,然後分身替補佛位,發號施令,統理九法界人天,調教七方便位的弟子(聲聞的七種修行階位)。這樣的選官、選佛,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深山淨寺修行容易,風塵世路修行難。我願居士做那難的,那麼在以後的日子,必有大得力的時候。應當想到時光飛駛,衰老越來越近,長途徘徊,不要虛度好時節。在固定功課外的空閒,但只是加持佛號。若是《楞嚴咒》、《大悲咒》等,在修行的客路上都不必了啊。
附中峰禅師《勸念阿彌陀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諸佛證此心佛,
六道眾生本來是佛,只因迷妄不肯信佛。
智者覺悟見性成佛,釋迦世尊開示念佛,
彌陀有願接引念佛,觀音菩薩頭頂戴佛,
勢至菩薩攝受念佛,清淨海眾皆因念佛,
六方諸佛總贊念佛,祖師起教勸人念佛。
捷徑法門唯有念佛,一代宗師個個念佛,
古今名賢人人念佛,我今有緣得遇念佛。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
眼常觀佛耳常聽佛,身常禮佛鼻常數佛。
香花燈燭常供養佛,行住坐臥不離念佛,
苦樂逆順不忘念佛,著衣吃飯無不是佛。
在在處處悉皆有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
忙也是佛閒也是佛,橫也是佛豎也是佛,
好也是佛惡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
念念是佛心心是佛,無常到來正好念佛,
撒手便行歸家見佛,一道圓光即性空佛。
了此一念是名為佛,常住不滅無量壽佛,
法報化身同一體佛,千佛萬佛皆同一佛。
普勸有緣一心念佛,佛不念佛失卻本佛,
貪瞋嫉妒自喪其佛,酒色財氣污天真佛。
人我是非六賊劫佛,一息不來何處求佛,
地獄三途永不聞佛,萬劫千生悔不念佛。
丁寧相勸念自己佛,急急回光休別覓佛,
念念不昧誰不是佛,願一切人自歸依佛。
回向西方發願念佛,臨命終時親睹化佛,
九品蓮台禮彌陀佛,得無礙眼見十方佛。
(錄自《天目明本禅師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