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原文)原文和白話譯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尊者法救 維只難

  前言

  《法句經》

  尊者法救(撰)維只難(譯)

  《法句經》(梵文 Dharmapada ),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法句,或譯法跡。法,是佛弟子所行與所證的。跡,是形跡,足跡。依足跡去尋求,可以得知所到的地方。引申此義,聚集多「名」,能因此而圓滿的诠表意義,即為句(此如中國所說的「筌蹄」)。

  《法句經》言語品第八(原文)

  十有二章。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诤為少利  如掩失財  從彼致诤

  令意向惡

  譽惡惡所譽  是二俱為惡

  好以口儈斗  是後皆無安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谛則無犯

  從善得解脫  為惡不得解

  善解者為賢  是為脫惡惱

  解自抱損意  不躁言得中

  義說如法說  是言柔軟甘

  是以言語者  必使己無患

  亦不克眾人  是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眾悉可

  至誠甘露說  如法而無過

  谛如義如法  是為近道立

  說如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為能作浩際  是謂言中上

  《法句經》譯文及解讀--8言語品

  【譯文】

  言語品的大意是闡釋戒口的道理,發表言論,應當符合道理,(勿要妄言)。

  惡言咒罵大聲申斥,氣勢憍慢凌辱他人,表現如此之行,仇恨怨恨必將由此慢慢生長。(一)

  出言謙遜辭語和順被人親,尊敬他人人亦敬,拋棄過結忍住惡氣是君子,仇恨怨恨自然熄滅。(二)

  那些文士之輩,若有刀斧在其口中:所以常遭殺身之禍,原由皆是其言惡毒遭禍。(三)

  诤論不休必然無益有害,猶如掩埋財物導致財物虧損:因財導致诤論,必使心向惡念傾斜。(四)

  稱譽惡人之人與被惡人稱譽的人,這二者均是惡:喜歡口舌之诤,從此之後均無安寧。(五)

  無道之人終將墮入惡道,自己增添地獄之苦:遠離愚闇修行忍辱之心,以真谛為念無過犯。(六)

  順從善德要求可以獲得解脫,作惡行惡則不能解脫:善於解脫(世俗苦惱)之人乃是賢明之人,這樣便可脫離惡道苦惱。(七)

  解脫得靠自己盡力地減少惡念惡行,若不急躁則言辭中道:符合道義之言猶法言一樣,這種言語柔軟甘甜。(八)

  所以說話之人,必使自己沒有禍患,也不尅伐中傷眾人,這樣便可算著善於說話。(九)

  談話使人頗感投機則可,也可使對方覺得歡喜,切勿使對方產生惡意,所說之話必使眾人都能明白首肯。(十)

  態度至誠其言美如甘露,按照佛法要求就可避免過錯:真谛如同道義如同佛法,都是為了接近「大道」而設立的方便標識。(十一)

  說話如能符合佛之所言,這樣便會大吉大利進入涅槃境界,因為其言能被當作效法的榜樣之故,所以稱贊此等言語為言中上等之言。(十二)

  【原典】

  言語品第八十有二章

  言語品者,所以①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②,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一)

  遜言③順辭,尊敬於人,棄給④忍惡,疾怨自滅。(二)

  夫士⑤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三)

  诤為少利,如掩⑥失財;從彼致诤,令意向惡。(四)

  譽惡惡所譽⑦,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快⑧鬬,是後皆無安。(五)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谛⑨則無犯。(六)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⑩。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七)

  解自挹損惡⑾,不躁言得中⑿。義說⒀如法說,是言柔軟甘。(八)

  是以⒁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⒂眾人,是為能善言⒃。(九)

  言使意投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⒄可。(十)

  至誠甘露說,如法⒅而無過。谛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⒆。(十一)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法⒇際,是謂言中上。(十二)

  【注釋】

  ①所以:其根本目的、目標。

  ②罵詈:大聲地責罵、垢罵。

  ③遜言:謙虛地說話。

  ④棄給:《中華大藏經》,宋本《法句經》均作棄結。應作「棄結」 ,意謂拋棄過結、怨結。

  ⑤士:有文化的人。

  ⑥掩:掩埋、遮蓋。財因流通而生財,掩則失財。诤吵就導致相互異隔,不能流通,故上文說诤吵就少利。

  ⑦譽惡惡所譽:贊譽惡人的人與被惡人稱譽的人。

  ⑧口快:圖得一時嘴巴上的快樂,即是通常所言,打嘴巴官司。

  ⑨念谛:以真理作為自己的思惟內容。此處真理指佛教的人生觀。

  ⑩解:解脫。

  ⑾自挹損惡:此句意謂最大限度地減少惡念惡行。減少惡的意念、行為等。自,自己 ;挹損,損之又損,或又作抑損。

  ⑿得中:符合正道。

  ⒀義說:符合道義的說法。

  ⒁是以:所以。

  ⒂尅:制伏、戰勝。

  ⒃善言:會說話、擅長說話。

  ⒄悉:了解、知道、明白。

  ⒅如法:像佛法所要求的一樣。

  ⒆是為近道立:是為了接近大道而設立的(標識)。

  ⒇作法:成為榜樣。

 

上一篇:化永法師:但求戒心警己·不奢能利他人(1)
下一篇: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08講-3(十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