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五者,飯食沙門」。這就是供養出家人,見到出家人托缽一定要布施。在古印度它成了一個習慣,每家吃飯他都會多煮一點,為什麼?有出家人來托缽,供養他們一缽飯。他們什麼都不要,每天需要的就是一缽飯而已。
在中國,把飯食沙門現在都用金錢來代替了,中國人供養紅包,就是代替飯食沙門。也是幫助他們在物質上不至於缺乏,讓他們能夠安居,所謂是心安則道隆,他才能夠安心辦道。
但是供養一定要有分寸,供養太多了,讓他起了貪心,你把他送到地獄去了,這個供養不但沒有福,你造的是罪業。
本來他是個好出家人,現在讓他起了貪瞋癡慢,他墮落了,你要負責任。供養固然是修福,福也會變成禍,你看中國福跟禍二個字的寫法好像,一不小心福就變成禍,這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中國文字,智能的符號。一不小心,本來是種福的,以後變成禍害。
所以古人,古時候好,古時候建立寺廟,寺廟的經濟來源靠什麼?有這些信徒布施土地、田地,這些田地他可以租給農民種植,向農民收租。農民種那個地收的糧食分一點給寺廟,寺廟的經濟來源就固定。
它不要化緣,它也不要做佛事,也不要做經忏,它不需要,生活穩定。所以他天天在研經,研究經教,認真修行。
不像現在,現在寺廟裡頭沒有經濟來源,經濟來源靠什麼?完全靠信徒的供養,這個不得了,流弊就發生了。變成出家人不能不攀緣,不攀緣信徒不來了,寺廟經濟就斷絕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今天建道場,如果環境許可的話,多有一點土地好,種植,自己不能種植,請農民種植。
我們在澳洲種植就是請農民,當地農民,我們是給工資,他工作一天多少錢,我給工資給你。你替我種植多少天,我給你多少工資,收成全部是我們自己的。
我們大規模的農作是從去年才開始,去年這一年收成不錯,這是做個試驗,我們種小米,收了一萬三千公斤。希望我們自己將來主食跟副食、蔬菜,統統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賣到市場。
我們的生活就穩定了,不需要靠外面供養,我們能生活得下去。所以信徒們供養我們這些錢,我們拿去買土地,合中國我們現在大概有一萬多畝土地。
我們計劃,主食方面我們種水稻、種小麥、種玉米、種馬鈴薯、番薯、花生,這都可以做主食用。蔬菜,我們的菜園很大,每天可以供養五百人沒有問題,我們自己生產。
百丈大師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們搞農耕,你只有這樣子,吃的東西可靠。現在怕什麼?怕農藥、化肥。我們自己沒有農藥、沒有化肥,真正是健康的食品。
我覺得寺院庵堂還是要用古時候的方法,我們建在農村,建在鄉下,不要建在都市,都市你沒有耕地。修學的環境一定要幽雅、要清靜,人太多了不行,人太多就變成熱鬧道場,變成都會,那不能修行。
人多應酬多了,那不就搞旅游事業去了,那哪裡是修行?所以這些道理都要懂,不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