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 第08講-2 結使和大阿羅漢,念身與白骨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到了這個境界,羅漢的果位來了,這個生命就叫“最後身”,以後不來了。(到哪裡去?)這一生,清靜的果位已立;世間所有的冤債都還光了,以後不到欲界中來了。這就是小乘極果。但是大乘的道理,這種成就最多經過八萬四千大劫,非再回來不可。不回心向大乘,不能徹底了脫生死,只能了分段生死,進入變易生死的境界。

  這是羅睺羅的修證報告,經上沒有記載他修了幾年,或幾個月。然而佛在世時,確實有人當下證羅漢果,有人三天證果,也有人七天成就。

  羅睺羅向佛報告修持經過,佛很高興,獎勵了一番。接著說:“具足禁戒法,諸根亦成就,漸漸當逮得,一切結使盡”(增壹阿含卷七)。佛說修安般,由調息的方法入門;修成後,戒定慧具足,不用刻意守戒,已完成守戒功德。諸根神而通之而得解脫。比如佛學中的“四大皆空”,要諸根成就了,才“空”得掉,才做到饑餓寒暑不侵,四大才轉得過來。

  要證得大阿羅漢,還要斷“三有結使”。“三有”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結使”就是心理行為,即心理狀況、起心動念所構成的作為。這些習氣的結使都斷光了,才能證得大阿羅漢果。

  在佛所提出的十念當中,講得最多的,就是利用呼吸證果,佛的公子也報告了這方面的修證經過。

  在《增一阿含經》第十一、十二品中,提倡孝道,強調父母之恩難報。由於中印基本文化思想上這個共同點,所以佛教傳入中國後,很快就為中國文化吸收,並發揚光大。

  第九個是“念身”。這裡的念身法門,是就顯教而言,不講密教。後世的中國道家及密宗,走的是密教路線,偏重於修身的法門。但在最後,往往不知道把這個法門解脫,而過於執著了修身,就是外道。如果知道把這個法門解開,就不是外道。

  這裡所講的念身,是小乘的方法,譬如“四念住”中,“念身不淨、念受是苦、念心無常、念法無我”。小乘所講的無我,是就現有的生命現象而言,在於提示人們,超越這個層面,取得涅槃。可是流入學術界後,尤其是流入西方以後,認為佛家的無我是斷見,不承認有靈魂,也有說佛學是無神論,這真是笑話。

  唐宋以前修持證果的人很多,修念身法門的也特別多,如不淨觀、白骨觀兩種,都是念身法門。天台宗的止觀,采用了呼吸法門,再加上修不淨觀、白骨觀。浙江寧波太虛法師有位弟子,學問非常好,三個月修成了白骨觀,把人觀想成骷髅架子,觀想到每個人都是骷髅,到達二禅境界。後來他告訴我說:盡管出家,欲念還是有。雖然白骨觀修成了,但是卻覺得“縱然白骨也風流”。

  所以白骨觀、不淨觀,要修持到沒有欲念,古人可以,今人不靈光。今人覺得白骨也蠻好看的。

  念身,觀身不淨,主要在於去欲。大乘戒律第一條是戒殺;小乘戒律第一條是戒YIN,為什麼不同呢?

  要得羅漢極果,必須先戒欲念。但是,白骨觀也罷,不淨觀也罷,數息觀也罷,百千無量法門,差不多都拿YIN欲沒辦法。YIN欲之斷,就有如此的困難。能先轉化了欲念,才能談修證、禅定。

  第十個是“念死”。人生都要死,尤其是老年人,真看通了生死,才能放下,同時鞭策自己,趕快努力修持。近代淨土宗印光大師,特別注重修念死法門。

 

上一篇:淨空法師:遇到一切困境怎麼想法?夢幻泡影
下一篇:夢參老和尚:講《金剛經》【第六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