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放棄,而是努力付出才是。
阿彌陀佛,大家好。
諸位要知道,學佛修行首先必須要把家庭做好,第二,讓事業有成。
千萬不要誤會,學佛修行不是放棄,而是內心的放下。

在家修行的男眾居士必須要有擔當,在家裡要承擔起丈夫的責任,男人是一家之主。
要知道主人的責任,要做一個可以讓家人遮風擋雨的傘。
讓家人能夠安下心來努力學習佛法,讓孩子們學業有成。
讓老人安度晚年,把他們的內心所有的掛礙全部放下,安心的離去。
其實能夠為家人這樣無為的付出,為事業創造,為社會的發展,大家的方便,這就是修行。

作為一個女眾居士,在家也更應該做一尊慈悲的菩薩。
要努力配合與補償丈夫的不足,而不是在挑剔。
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承擔,相互解除對方的煩惱,而不是為對方相互制造煩惱。
千萬不要以個人知見,以己為軸,一定要斷除“個性”。“個性”是愚癡的象征,愚癡的表現,絕不可取。

如果父母所為如此的智慧,那麼直接會對孩子影響。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這一生幸福美滿,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對孩子的培養,能夠讓他們的一生受用呢?
從小就要帶動他學會善良慈悲,讓孩子升起慈悲喜捨的心。

這樣的心升起同時德行也不斷地在展現,這就是由淺入深地讓他自己給自己來培養福德。這樣才能夠終生受用。
猶如機動車發動機一樣,做父母的就相當於啟動機構,通過啟動機的作用力來帶動發動機在啟用。這樣的力量就會永恆,這樣的力量方可受用。

千萬不要讓孩子長遠來依靠這啟動機,這樣會把孩子害掉的。
可不能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不良嗜好,殺盜YIN妄酒,貪嗔癡慢疑,兩舌,惡口,花言巧語。
這樣的習性養成了,可能把孩子害了。
要想讓孩子得到好的影響,那麼父母必須要做到才是,厚德載物。
所以說孩子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父母。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再有對父母老人的孝道,這個大家也要注意,無論做任何事項一定要用智慧才可以。
對於老人的孝不是說過於奢華,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安寧清靜。
讓他們驅除內心種種的掛礙,種種的妄想,與分別執著,這樣才是對他們真孝。

大家一定要清楚,作為一個家庭的主人責任重大,必須要盡心盡責對他們影響才是。
家庭的圓滿也就是象征著事業的圓滿,同時也是修行的圓滿,望眾親在修行期間不要偏離軌道,修行不是放棄,而是努力付出才是。

其實父母與孩子,及身邊的人,我們都有責任來對他們的幫助。
這就是在傳播正能量。而不是單純去到處去講,到處去傳播。
所以說若想發心正能量,方法之多,不要拘於形式,要順其萬變,不離主題。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