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二十四不問禅法
《集頌》:“1、為令心住入等持,懷嫌恨心驕慢制。
不求教授染違犯。2、怠惰不請犯非染。
3、無違犯者疾病纏,或無氣力教顛倒。
若自多聞出入知,能令心定無違犯。”
《梵網經》第六:“不供給請法戒若佛子,見大乘法師……即起迎來送去,禮拜供養……常請法師三時說法……若不而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二:“驕慢不請法戒若佛子,自恃聰明有智……而不來咨受法師第一義谛者,犯輕垢罪。”
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條戒,若有毀犯,會障礙禅定度功德的圓滿。
“入等持”是“入禅定”的意思,也叫“三昧耶”、“捨莫它”。能入禅定,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有淨土的“以一淨念代萬妄念”;禅宗的“前念不生後念不起”;天台宗的“止觀”等等。最好的方法是緣於空性做的“等持”,其中又分為:“概念心證空性的觀察修等持”和“親證空性的止住等持”,如果親證空性的一剎那,行者就是“聖者”,若是發過菩提心的人,此時就是初地菩薩。
一個修行者,如果不通過“禅定、等持”是很難提高的。根據《地道》的理念,修行的每一次質的飛躍,比如從初地到二地、從二地到三地等等的進階,都是在禅定中完成的,可見修行禅定和請問禅法對一個行者的重要。
1、若遇到大德善知識,心懷“貢高我慢”、“譏嫌、嗔恨”等而不請問禅法的修行教授者,則為“染犯”。
2、若沒懷以上等類的心態,只是因為“懶惰、懈怠、放逸”等而沒請問禅法教授者,是“犯非染”。
3、若因自己疾病纏身、或體力不支、或對方在顛倒說法、或說誤人的“相似法”,或自己所學足以能指導自己的禅定實修等等,具此條件,不“請教禅法”,也不為犯。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四十六輕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