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問我,關於不倒褡,難道不倒褡就是道了嗎?哪一本經典,哪一條戒律叫你不倒褡啊?除非真正在修頭陀行。連佛自己都要睡的,經典上、戒律上,只教你睡時,要觀想日輪在心中,要清明地睡,睡得少,這些講究是有的。出家人睡,去掉五蓋則有之,並沒有叫你不躺下來。我說這些話,並不是說不倒褡不對;只是,你如果自認為有這個體能,可以做到不倒褡才行。如果沒有這個體能,結果要修道,道沒有證到,體力先搞垮了,這個可太不值得吧!我講的話很嚴重,是很誠懇地告訴你們。佛“乃如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我們要做實語者,老老實實地講話,直心是道場,所以要注意這個問題。
“皆悉知之”很重要,乃至你躺著睡,也可以注意呼吸,這是同樣的道理。
“有時有息,亦復知有。”注意!這裡進一步了。後來天台宗把這個法門擴充了,叫做“調息”、“聽息”、“數息”,乃至後來到了密宗,叫作修氣功、修九節佛風、修寶瓶氣等等。道家有句話:“天地玄珠,萬氣本根。”在身心配合下,氣有萬種的變化。中國人看相,先要看氣色好不好,的確是有道理的。
呼吸沉靜到停止了,絕對找不出妄念來,你要起個妄念都起不來,可是這時知不知道?很清明,這是實際的功夫。這時做到了“有時無息,亦復知無。”至於知道的這個“知”,又是什麼?那是另外一個問題。所謂靈靈明明,始終存在。
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
這句話就要研究了,從心出並不是從心髒裡出來,而是說:心念動了。心念動時,有時覺得與光明放射出去了,那時如有旁人經過,這個人馬上會受感染,他的心境就會得寧靜,或覺一股熱流一樣傳到他身上來。但這是過程,不是好事,這是做得到的。這時候還沒有得定,還早,只是普通靜坐功夫而已。
現在科學曉得人體會放光,本來每個人都會放光的,到那時,你的氣息停止了以後,那個光芒放射得更大。如果講有鬼神,那個時候,鬼都不敢碰你,老遠看到你就躲掉了,陽氣盛極之故。
所以“息從心出”,並不是息從心髒出來,那是你的心念動了。換句話說,一般人練氣功都從心——心念故意造作,學密宗也是,那是你心念構成一個氣息出來的道理。
若息從心入,亦復知從心入。
修寶瓶氣時,丹田有一股氣,煉到能不呼不吸時,即使把你長埋於地下,也可暫時死不了。
大家注意啊!現在談的這個路線,都是從鼻子來的,其實我們人體也在呼吸。身體上的呼吸停止了,才算真正入定了。入定時三樣東西還在——暖、壽、識。阿賴耶識並沒有離開過身體,真正入定了,氣息一定充滿。氣息充滿的人,不管多大年紀,身體任何部分,一定都是軟的,軟化到如嬰兒一般。所以入定的人,不能去碰他,只能用引磐在耳邊敲。
你們功夫做了一段時間,身體還沒有軟化,兩條腿盤不住,這不是兩足尊,而是兩足爭,打起坐來跟兩腿在爭、在熬。去年有一位朋友,寫信問我打坐的問題,他說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與腿爭!我們現在用功都來不及,還跟腿去搞這玩意兒!來不及啊!正意最重要。什麼姿勢都可以的,等功夫到了,兩條腿已軟化,自然就盤得住了。只要這兩條腿的氣通了,壽命也跟著延長。你注意!你覺得身體老化一點,僵硬一點,那麼你就早准備一點——准備走了。老子講:“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所以也不要有門戶之見,在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為“定”是共法。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趕快多打坐,不要以為忙啊!累啊!沒有時間打坐。你要趕快坐,坐到能夠住氣,那麼一個鐘頭下來,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過有一點要注意!腸胃要空虛一點。道家有兩句話:“若要不老,腹中不飽。若要不死,腸內無屎。”當然營養還是要夠,腸胃干淨,氣就容易充實。
如是羅雲,能修行安般者,則無愁憂惱亂之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在這物質文明發達的時代,修這個法門,對身心都好,壽命也可延長。你們打坐時,有的人不是會亂搖嗎?只要你把意念與呼吸配合為一,氣就不會亂跑了。則無愁憂惱亂之想,所以學密宗的講,由喉輪到心輪的脈打通的人,妄念就不來了,憂愁煩惱自然就去掉了。
“爾時世尊,具足與羅雲說微妙法已”,具足,大原則都具備了。
羅睺羅聞法後,“往詣安陀園”,安陀園又譯為阿蘭若,意即清淨的道場。他“在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余念,系心鼻頭”。羅睺羅開始修持佛所教的安般法門。
“爾時羅雲,作如是思惟”,這思惟是在定中,正思惟,並沒有錯。你們以為應該無妄想,把正思惟也丟掉了,那就錯了,大家懂吧!想把正思惟也空掉,是不對的。
“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有覺有觀,念持喜安,游於初禅。”羅雲依照佛的教法,入了初禅定,這時才真得大喜樂,發出真正的大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