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嚴法師:如何消除嫉妒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些人看到別人得到榮譽、好處或利益,表面上也許會說些贊美的話,但是內心卻不服氣;也有些人會對他人的成就抱持「沒什麼了不起」的想法,這種微妙的心理狀態就是嫉妒。嫉妒普遍存於人性之中,即使有修行的人,還是會有嫉妒心理,只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

  嫉妒心會讓人迷惑,喪失看清自己的機會,也會使得好事多磨,產生很多阻礙,這和自私自利、爭名奪利的情況很類似──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例如,有一位男士拚命追求一位美麗的小姐,但是這位小姐已經有男朋友,所以始終沒有回應。這位男士追求不成,便想破壞她所擁有的幸福,像這種報復的心態就是嫉妒所造成的。又例如,原本可以心情愉快地做事,卻因為心理作祟,一想到自己所嫉妒的人,心裡便浮現許多批判的字眼,使自己煩惱不已,以至於什麼事都做不下去,久而久之,這種情緒便會累積轉化成怨氣。

  就佛法的觀點來說,嫉妒是非常嚴重的煩惱心,它與瞋恨心有關系。佛法所說的三毒一般是指「貪、瞋、癡」,但也有一些經論說是「貪欲、嫉妒、邪見」,後者以嫉妒代替了瞋恨,可見,嫉妒心、瞋恨心屬於同一層次、同一性質,同樣都會害人害己。

  人人都有嫉妒心,佛法甚至認為它是根本煩惱之一,學習如何放下嫉妒心,便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

  避免嫉妒是雙向的,一方面不要嫉妒別人,另一方面也不要引起別人的嫉妒。方法可以效法〈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中的第五願──隨喜功德,也就是對於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所做的好事,要感同身受的隨喜、贊歎;其次,也要將所有榮譽歸諸於大眾,而不是歸功於自己一人。

  記得有一次,我獲得一個公益基金會頒發的愛心獎,當時一共有十個人受獎。在頒獎典禮上,我發表感言說,我得到愛心獎,並不表示社會上有愛心的只有十個人,我們這十個人只是比較具有代表性而已,同時我們也比較幸運,因為別人的推薦而獲獎;其實還有許多人一直默默地耕耘,只是沒有被推薦。另外,這項榮譽,並不是專屬得獎者的榮譽,以我個人而言,是因為有法鼓山,藉由義工菩薩、信眾菩薩們共同的奉獻,才能得到這項殊榮。所以得到的榮譽,大家不需要嫉妒,因為這不是屬於個人的,是大家共享的;這不僅勉勵個人,也期待有更多人效法奉獻。

  在得到榮譽以後千萬不能驕傲,一旦驕傲,便很容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凡事謙虛,就不容易引起嫉妒。

 

上一篇:不應過多宣傳超度墮胎嬰靈之類,而應該重點宣傳墮胎的危害
下一篇:證嚴法師:驚歎!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