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稻盛和夫65歲時選擇出家,發現了未見過的新世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他日本唯一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第二電信,兩家公司都跻身世界500強行列的人。他也是唯一,用自己的佛道經營哲學,對日本航空企業進行徹底改革,迅速扭轉破產局勢的經營天才,他就是稻盛和夫,被稱為經營之父。他擅長用佛法智慧決勝商海,卻選擇在1997年65歲那年,從高位隱退,在京都圓福寺出家,頭戴斗笠,四處化緣,他出家,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意義,為死亡做好准備。

  1

  由利己到利他,我什麼選擇皈依佛門

  很多人不理解稻盛和夫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在俗世中追求利潤和成功,而他卻在盛名之時選擇拋下紅塵俗務,毅然出家。

  對稻盛和夫的行為不理解的人很多,在他們理念中,佛教和企業經營盈利是有矛盾的,稻盛和夫卻認為這是人們的誤解,他的思想和商界的唯利思想背道而馳,他更傾向於佛教思想“自利利他”,也就是要想自己獲利必須造福他人,教導人們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讓他人得益。事實也證明,當他將這種思想貫徹商海時,無論是經營還是扭轉前人敗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當他出家後,很多人都很奇怪他為什麼會忽然跑去出家。他半開玩笑地解釋說我並不是因為失戀了才出家的,當然更不是工作上受到挫折或是對現實社會失望。

  他認為如果他的人生只有80年的話,那麼前20年,是學習、成長和為踏入社會做准備的階段,從20歲到60歲這40年,應該是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的階段;如同從出生到踏入社會要花20年的准備時期一樣,他認為迎接死亡也至少需要20年的准備時期。

  在他看來,現世的死亡,歸根到底,無非是意味著生命開始新的征程。所以,對於這新的旅行應該做好周到的准備。我決定出家,就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准備。

  他本來准備60歲時退出經營第一線轉入佛門,但臨近花甲之年,手機事業方興未艾,身不由己,無法抽身。直到65歲,感覺再也不能拖延了,便決心剃度進入佛門,對他來說,人生的靈魂淨化,准備迎接死亡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

  2

  第一次化緣經歷

  脫去西裝革履,穿上草鞋僧衣,托缽化緣的經歷對於稻盛和夫來說,比打贏商戰還要難忘。

  日本僧人的草鞋,腳是露出的,路上小石子很多,很容易磕到,漸漸化緣路上,他的腳趾前面都滲出了血,還依然需要堅持挨家挨戶弄些大米雜物。

  到了傍晚,他已經步伐艱難,疲憊不堪,回寺院的途中,經過時公園,一位做清掃工作的大嬸注意到了他,並給了他一個1枚硬幣,她雖一語不發,卻十分關懷的樣子。稻盛和夫開始有些吃驚,雖沒弄清狀況,還是道了聲謝。

  大嬸說:“師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買個面包吃吧。”

  日本禅宗寺院三餐粗簡,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過是兩三根腌菜,這位大嬸應當是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供了一枚硬幣給他。

  然而當稻盛和夫拿著這枚硬幣,卻感覺全身像被電擊了一樣,一種無上的幸福感包圍了他,他的眼淚難以自禁,公園的所有景物也好像變得光輝起來。

  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稻盛和夫在後面的采訪中說,我深深地體會到,原來這就是那種被幸福包圍的感覺。這枚硬幣所蘊含的偉大的愛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他感覺出家以及隨後的修行,是一種嚴肅的、新鮮的體驗,也讓他發現了過去未見過的新的世界,從托缽化緣等修行中,更能深刻地體會到佛陀的慈悲,而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3

  人生是修煉靈魂的道場

  稻盛和夫認為,宇宙的意志是帶著一種期望讓我們降生於世,人應該如何生存順應這種期望呢,雖然這個問題超越了人類智慧,他認為除了“提升心性”外,再無答案。

  他多次講述,要帶著一顆比降生時稍稍善良、稍稍美麗的心靈離開人世,從生至死都要盡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終點時靈魂的品格比起點時有所提升。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人們生命,就出於這一目的。

  所以在這個巨大的目的面前,我們個人在世時積累的財產、名譽、地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事業成功,飛黃騰達,富可敵國,所有這一切,與“提升心性”相比,猶如塵埃,不足掛齒。

  宇宙意志為人類生命所設定的最終目標,就是磨練心志這一條。所以,宇宙賦予我們的這個人生,不過是修煉我們靈魂的道場。

  4

  活著就要感謝!

  在稻盛和夫的六精進理念中,感謝是最重要的一條。在他上小學,日本還處於戰爭時期,他幾位親戚住在偏寂山村深處,只能偷著信佛。那時正當明治時期,"廢佛毀釋"的政策使佛教受到了鎮壓,他的親戚只能將佛龛和佛像藏在山裡一家偏遠房子壁櫥裡。

  有次,稻盛和夫的父親就帶他去那位親戚的家,他們按照從前的傳統,提著一盞燈籠,步履艱難地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最後,終於來到了深山裡一間破舊的房子面前。進去一看,那裡坐著一位和尚打扮的人,在念佛誦經。在和尚身後,站著五個雙手合十的孩子,他們都是小學生。

  那位和尚看到稻盛和夫,對他說:"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還活著,你就要念誦“南曼、南曼,謝謝!”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謝,絕對不能忘記呀。"(念佛誦的"南無阿彌陀佛",用日本鹿兒島方言說就是"南曼、南曼"。)

  然後,那和尚又朝向稻盛和夫父親說道:"如果這個孩子能照我的囑咐去做,他的人生會很順暢。"最後,他用眼神示意我們,"你們可以回去了"。直到現在,當時的情景在稻盛和夫的記憶裡,仍歷歷在目。

  從那以後,稻盛和夫就一直照著那位和尚的囑咐做和念,一直堅持到六十五歲出家後,從不間斷。

  漸漸他體悟到,"感謝"非常重要。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人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與其說是"生存",不如說是"讓我生存"。

  他說,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後來,他皈依到禅宗的佛門之下,取得了僧人的資格。即使禅宗裡並不教大乘佛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謝謝"這樣的內容。也不唱淨土真宗的六字洪名,但是,早晚兩次,在家吟誦禅宗經書的時候,到最後,他一定會說一聲"南曼、南曼,謝謝!"。現在依然如此。

  5

  將“因果法則”變成信念

  稻盛在65歲時修行時,還系統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想,寫了《活法》等一系列的著作,不僅將佛教思想和經營之道融會貫通,還包含了正確思維方式,涵蓋了人生哲學、生活態度、社會倫理觀等人格因素。

  進而,他給出了自己總結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稻盛和夫的成功理念,將“佛道”融合於“人道”和“商道”,他把一個企業家的人格修煉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這一切源於他的宇宙觀:宇宙中無論體積多麼小的東西,全是構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顯然,宇宙間的萬物也是在相互聯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類是“存在”的“萬物之靈”,因此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既然人類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那麼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修行的。

  當稻盛先生苦悶彷徨時,袁了凡先生的故事給了他一種啟示:“原來如此,人生原來是這樣的。前面有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自己,雖然不清楚。但是,在難以捉摸的命運的安排下,遭遇各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堅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這種態度來度過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嗎?”

  他總結說:“命運乃經紗,因果法則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在他的一生裡,除了感謝意外,還將“因果報應法則”變成了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使他對事物的判斷變得很簡單,不僅事業很順利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生靈魂的修煉也取得了別樣的圓滿。

  佛學大師季羨林就對他如是稱贊過: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來源網絡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上一篇:14則婚外情引發的慘烈真實案例!
下一篇:陳大惠: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躲避災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