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有一個故事,我們從中能體會到他的仁慈。宋仁宗有一次對自己的近臣說:“昨夜因為夜不能寐,睡不著覺,突然感覺到饑腸辘辘,非常想吃燒羊肉。”近臣說:“皇帝您既然想吃,為什麼不傳旨要一個燒羊肉?”你看皇帝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要一個燒羊肉算得了什麼,為什麼還要強忍著不吃也不要?宋仁宗怎麼回答的?宋仁宗說:“我怕我一旦傳旨索要燒羊肉,恐怕從此以後就會成為慣例,即使不是每天都有燒羊肉吃,也會時常都會有燒羊肉吃。此例一開,這個先例一開就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殺。豈可不忍此一夕之饑,而啟日後無窮之殺哉?我怎麼能夠不忍受這一晚上的饑餓,而去開啟日後無窮無盡的殺戮?”你看這個皇帝貴為天子,他要燒羊肉,要幾只羊都很容易,但是他害怕這個先例一開,很多人會投其所好,那就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殺了。
宋仁宗平時在私下休閒的時候,常常是穿著那種洗了又洗的衣服。他的帷帳、被子都沒有加紋繡,沒有特別的裝飾、精致的繡花等等,都是用那種特別一般的布帛。還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呈獻了二十八枚蛤蜊,就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殼類的海產品,每一枚價值一千。宋仁宗怎麼說呢?“我這一筷子下去就要花費二十八千錢,我怎麼能夠忍受?我不堪忍受啊!這是我不忍心吃的。”
所以宋仁宗確實是名副其實,他的仁愛之心不僅僅推及萬民,甚至推及到動物的身上。這就是他這種仁愛之心能夠感受到動物的這種疼痛,所以他不忍心去吃,萬物和我都是一體的。孟子也說:“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恻隱之心也。”為什麼君子都遠離廚房?因為廚房裡經常殺雞、宰羊,經常看到這些血淋淋的情景,人經常看到殺動物的情景,久而久之自己的同情心、恻隱之心就慢慢地淡了,就會習慣成自然。所以要遠離殺戮的場景,為的是什麼?保全自己的恻隱之心。你連動物都不忍心去殺害,對於人就更不忍心去傷害了。所以你看有這種一體之心,百姓怎麼會不被感化?所以這些古代的皇帝,確實是自己身體力行,為了不開啟奢靡浪費之風,自己忍著不去吃這些美味。我們從這裡也看到,作為皇帝,這種做事的敬慎態度,自己的一個動作、一個旨意都不知道會產生怎樣的後果,所以他的言行舉止非常地謹慎。
我們現在在搞市場經濟,很多人先富起來了。但是先富起來卻沒有學禮,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不知道拿著這些錢去救濟百姓、資助窮苦、做慈善事業,而是把錢用於奢侈浪費、購買豪華的奢侈品上面。特別是中國人一到國外,譬如說去意大利旅游,據說去排著隊買LV的箱包,每一個人還不止買一個兩個。結果怎麼樣?結果世界消費(奢侈)品市場,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賺中國人的錢。一個曾經最有文化的國家,現在變成了最沒有文化的國家,這確實值得人深思。原因何在?原因就是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領導者如果能夠提倡節欲、節儉,確實能夠起到上行下效、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
(摘自《群書治要360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