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給修養謙德的啟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導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做人的基本品質要求。所以《易經》裡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做人的基本品質要求。所以《易經》裡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德之柄也;謙尊而光,謙以制禮。”《書》曰:“滿招損,謙受益。”袁了凡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無論對人道、神道、鬼道都應該戒滿戒盈,始終保持著謙虛有道,才能有所善終。其實,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范,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才高不自舉,功高不自居,這既是在告誡位高權重之人,同時也是在告誡普通人都應該保持謙德,在與他人交往中保持謙讓,才能取百家之長以自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謙德雖然在《了凡四訓》中是最後一篇,卻是貫穿於“立命”“改過”“積善”的全過程,是“善”的根本。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於自身的話,那麼,謙虛則是在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麼魯莽和無知啊!“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後悔莫及。一般來說,人們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謹慎的人。

  我們說平常心是道,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喜歡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但是,他內藏得再好,總是要露出點“把柄”來,那麼,這個“德的把柄”就是“謙”。一個人是否謙虛、是否虛心,這是衡量是否有德的尺度。品德好的人,為什麼為人總是非常謙虛、非常低調呢?因為他們懂得一個人面對天地萬物,面對大眾是非常渺小的;越是修養高的人,越是對天地萬物、人民大眾充滿了一種敬畏、一種敬意,為人處事就會謙和下來,就不會趾高氣揚,把自己太當回事。人在無邊無際的天地面前,在無盡的時間、空間當中,生命確實就像古人說的“白駒過隙”。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生百年,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沒有什麼值得驕傲,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管是在傳統文化上修養品行的人,還是在社會事業上真正的成功人士,真正境界高的人,都是謙和有禮的。所以,“謙,德之柄也”,謙卦大象辭上面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君子一定會體現出謙謙之德來,他總是心甘情願地處在卑賤的地位上,總是善處於別人之下。“卑以自牧”是說,我們要像放羊一樣,自己放牧自己,自己拿著一根謙虛的鞭子,抽打自己的精神,用謙卦之德來調教自己,看自己哪兒有問題,有了問題就及時改正。“謙尊而光”是說,一個人具有了謙德,他的內在智慧、內在精神恰恰是非常之尊貴、非常之莊嚴,仿佛日月一樣的光明普照。所以古人說“謙道乃光”,我們普通人能夠謙虛,恰恰就能夠維護自己的尊嚴,恰恰是最有光彩的。“謙以制禮”,就是在與社會、與他人打交道時,要懂得禮數,首先就表現在互相謙讓上。禮者理也,大家見面一拱手,打個招呼,或者一鞠躬,一寒喧,體現的都是一種謙讓、一種和氣、一種素養。“稻穗是越成熟,頭越低垂”。同樣道理,人越偉大,越謙恭懇切。只有那種半桶水的人,才會擺架子,才會自大。

  別林斯基說:“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虛的。” 人類最大的勇氣,是謙虛低調,是勇於挑戰自己,敢於丑化自己。謙虛,禮讓,是一種待人接物的文明舉止,是一份為人處事的信任和尊重。風度、豁達,寬容、理解,是一個人發自人性骨子裡的魅力。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量。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人生之路,也會好走很多。反之,人生之路就不順,還會遇上挫折和坎坷。現代社會的發展迅猛而快速,人們都處於緊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態之中,因為周圍大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自身又不太注意加強個性品德修養,不大重視心理調節,一旦遇到矛盾困難,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有可能突破自身已有的心理、道德、品行的底線,表現出與謙虛完全相反的言行,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有些“突如其來”和“不可思議”,與謙德的要求相去甚遠。比如,當下,很多有地位、權力的官員戾氣傲氣十足,行為乖張,老把自己當領導,說話頤指氣使,態度蠻橫,做事自作主張,搞“一言堂”,個人說了算,聽不進同事、群眾的意見建議,更不要說批評意見了,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不顧及群眾的利益,更有甚者,喜歡吹噓、張揚,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貪污受賄,腐化墮落,最後有可能落得個走上一條不歸路,背後被人指脊梁的結果。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就一般大眾而言,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的不良的心理缺陷和人格缺陷,影響著他們與社會、他人,包括自身的關系,表現出一些負面的形態,其影響也是不能小視的。諸如:在社會心態方面有浮躁、喧囂、忽悠、炒作、炫富、裝窮、暴戾、冷漠的表現;在心理方面存在焦慮、抑郁、疑病、躁狂、激情、淡漠、幼稚、反常和憤怒、驚恐、焦慮、悲傷、嫉妒的狀態;在人格方面也存有性格偏激、行為異常、乖張、情緒控制能力差、性格孤僻、話語真假混淆等等現象,這些都與謙德的要求格格不入,需要引起全社會、相關部門包括我們自身的關注,通過積極引導、心理調節和勸導化解來解決,除了重視教育宣傳、心理衛生、個別矯正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道德、品行,尤其是謙虛品德的修養,祛除乖張戾氣,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文明人。分析存在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既有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急速轉型,導致個人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生活地位的不斷變化,形成了強烈的地位和利益落差,出現各種個體和群體從思想觀念到實際行為的種種分化和重新排列組合,給予人們心理巨大的沖擊,加劇了人們心理、性格的失衡,又有崇尚實效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失當,特別是個人不注重文化學習、品德修養、心理衛生,以至於是非觀念、道德底線模糊,不能夠能動控制自己,從而表現出“超乎想象”的言行,屢屢受到批評與指責。

  那麼,《了凡四訓》中的“謙德之效”為我們修養謙虛的品德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鑒呢?第三篇“積善之法”講的都是積善的方法,能夠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來往,做人的方法必須加以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了。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學問要求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要求進步。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易經上的六十四卦,所講的都是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惡從善,吉卦是勉勵人要日新又新,唯有這個謙卦,每一爻都是吉祥。書經上也講:自滿,就會遭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們不妨看看謙卦的六個爻是怎麼說的:“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初六爻,謙虛而又謙虛的君子,可以涉過大河,意即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障礙,最終必然安全順暢、吉祥如意。“六二,鳴謙,貞吉。”六二爻,謙虛的美名遠揚四方,固守中正就可獲得吉祥。“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九三爻,勤勞而謙虛的君子,必能把美德保持到底,最終一定是吉祥的。六四,無不利,揮謙。六四爻,沒有任何不吉利,要發揚光大謙虛的美德。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六五爻,雖不富有,卻虛懷若谷,有利於和近鄰一起征伐那些驕傲蠻橫不可一世的人,不會有任何不吉利的結果。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上六爻,謙虛的美德遠揚四方,有利於征伐鄰近的小國。真的是爻爻皆吉,吉就吉在謙虛,具有謙虛之德啊!

  由此可見,謙德對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高度。謙虛品德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後天不斷地進行修養,特別是能夠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個性、心理和行為缺陷中形成並固定下來的,同時也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作支撐。就如“謙德之效”告誡我們的那樣,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該趕快去做;凶險,損人的事,應該避免,不要去做。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祉。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肯學別人的好處,別人有善的行動,就去學他,那麼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 古人有幾句老話說得好: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丫枝花葉來。人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即使碰到像灰塵一樣極小的事情,也要使別人方便,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了,獲得應有的福報。

  從當下來說,我們修養謙虛的品德,就要做到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招搖,不狂妄;站得高,看得透,想得遠,行得正;從全局中看到欠缺,從和氣中透出低調,透出雅量;能夠寬容別人的錯誤,能夠忍耐別人的狂妄;讓對手心悅誠服,情不自禁地擁戴;用一生的精力,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做一個真正謙虛的人。具體來說,就是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努力:首先要擺正位置,認清自己。一個人認清別人容易認清自己難,客觀看待別人容易看待自己難。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往往認不清自己,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謙虛的人卻能夠辯證地認識自己,把自己擺在一個恰當的位置,盡好自己的角色,最起碼對自己的評價比較客觀實在,特別是知道自己的缺點、弱點和不足,聽得進領導和同志的批評意見,能夠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認真加以改正,腳踏實地去干,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自責自勵。其次要寬以待人,和睦關系。人是在社會中生活的,肯定少不了要同各種不同類型、性格的人打交道,當你與別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特別是利益沖突時,就應該與人為善,講謙讓,講寬容,不吹毛求疵,斤斤計較,更不能得理不讓人,無理爭三分,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傷了同志間的和氣和感情。要胸懷大度,主動與同志們和睦相處,搞好團結,能夠容言、容事、容過,恕人責已,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再次要虛心好學,知性明禮。人們說越是有文化、有本事的人越謙虛,越是經歷豐富、道行深邃的人越謹慎,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想要做到謙虛謹慎,那就要虛心好學,廣采並蓄,學有專長,用知識來涵養心靈、修身養性、知法明理、提升境界。在與社會和他人的交往中講文明、懂禮貌、守規矩,沉穩大氣,委屈自身,成全他人,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更不能膽大妄為,目無法紀。再次要高調做事,淡泊名利。事業是我們實現人生目標與價值的基石。一個處事謙虛謹慎的人,也應該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淡泊名利,不事張揚,不去計較的人。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隴望蜀,欲壑難填,財迷心竅,官瘾十足,甚至不擇手段,結果是得罪了他人,孤立了自己,的確值得我們引以為戒,防止重蹈覆轍。最後要慎終追遠,謹言慎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終追遠,終,是終極,遠,是源頭,說白了就是不要忘記先賢、前輩、尊長的教誨,不忘初心,努力奮斗,對人類、自然多些敬重相待、終極關懷,明白為人處世和做事的真谛,做到“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言必行、行必果,防止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言不由衷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上一篇:淨空法師:成佛之道
下一篇:想過好日子就千萬別YIN邪,看邪YIN的隱形果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