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影疏》以為善求生,釋力為善。以自然往生,為念自然。”《無量壽經義疏》隋朝慧遠大師的著作,他解釋前面的經文“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說得好,確確實實是為善求生,真正學佛,真正想在佛法上有成就,不能不重視這個問題。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談何容易!這個問題怎麼樣對待?首先要知道,這是稀有難逢的緣分,跟開經偈所說的一樣,“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多麼慶幸,抓住這個機會,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回。
我們在六道輪回時間太長了,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未必能超度,一定要聽到這個法門,具足深信切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要把求生淨土擺在第一。力為善是什麼?這個善不是指別的,專指信、願、持名,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永遠脫離輪回、脫離十法界,再沒有比這個善更善的了,這是善中之善。所以這個意思,念老給我們解釋的,“其意以行善功德回向淨土,力求往生,名為力為善。此說甚好”,說得真好!
“下雲:自然往生,為念道之自然,則所言過簡”,講得很簡單。“《會疏》勝之”,《會疏》裡頭怎麼說的?“直指稱名念佛,為善之根本,是乃正行也。廣行眾善,回向得生,亦是為善”,可是總不如稱名念佛,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根本。廣行眾善,回向得生,這是屬於助行。你看,“正助並舉,主次分明,是《會疏》之長也”,《會疏》說得好。
“至於道之自然,則《會疏》更勝”,這裡面舉出兩個意思,“一、以他力直超為自然。二、以無為無作為自然。而以初義為主。此說極好。蓋淨宗之妙,正如《要解》所雲:從事持達理持。但當老實念去,則無為無作等等,自然在其中矣。”這個話我們要怎麼學法?這裡引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從事持就能夠到達理持。事持,(得)事一心不亂,理持是(得)理一心不亂。所以只要老老實實念下去,宗門所說的(禅宗裡頭所說的)無作無為,自然在其中。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他的師父傳戒法師不是等閒之人,這個人如果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做不出來。傳戒和尚見到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就是海賢,求他剃度出家,他一看,看出這個人是法器。什麼叫法器?傳承大法的人才,這不是一般人,而且是經上常說,所謂根熟眾生,海賢老和尚的長處,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法器。師父要選學生,選什麼樣的人?就是要選老實、聽話、真干,這樣的人沒有不成就的,一個,一個成就;十個,十個成就;一百個,一百個成就,沒有一個漏掉的。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第380集201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