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15.《贊淨土超勝【書一】一》原文和白話譯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嘉言錄》

  15.《贊淨土超勝 【書一】一》

  原文:印光法師

  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昙鸾,鸾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昙鸾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谛而言真谛,則非真谛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實真谛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赜、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禅宗,偏贊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巖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發匪回匪,則法輪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者若將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書一】一

  15.《贊淨土超勝 【書一】一》

  白話譯文:圓濤法師

  15.自從東漢佛教流傳到中國,東晉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創興蓮社開始,一倡百和,天下修行者無不跟隨芳蹤。在其中功德顯著的人,北魏則有昙鸾大師,昙鸾大師是個高深莫測的人。有一次因為有事情,去南朝會見梁武帝,事情辦完後又回到北魏,受其德化,梁武帝時常面向北方作禮說:“昙鸾大師,真是肉身菩薩啊。”隋朝則有智者大師。唐朝則有道綽大師,依從昙鸾大師的教理,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二百多遍。道綽的法脈中出現了善導大師,等到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少康大師、大行大師的時候,淨土念佛的風氣已經普遍傳播到九州內外了。從此,各宗各派的善知識,無不是自己秘密修行淨土,勸人念佛往生,以求利益自己也利益別人。即便是禅宗,若論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且沒有著落的地方,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就真谛上講一泯一切都泯,所謂真如的實際理地,不蒙受一塵沾染,開顯性體。如果確切談論修持,則一法不廢,如不勞動就不吃飯,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就俗谛的事修上講一立一切都立,所以說佛事門中不捨棄任何一法,因為法法都開顯自性本具。如果打算必須摒棄俗谛而言說真谛,就不是真谛啊。假如摒棄四大五蘊去尋覓心性,身體既然已經不存在了,心又將安寄在哪裡如果通過俗谛來開顯明了真谛,才是真實的真谛啊。比如心性在眼根則能視物,心性在耳根則能聽聲,就是通過四大五蘊之身而顯示心性的大用啊。這一點是以上各位祖師菩薩,密修淨土法門的主導思想啊。但是沒有廣泛地表述出來,所以如果不是深深體會祖師的心法,是不可能知道這些妙理。在百丈禅師所確立的祈禱病僧、化送亡僧的儀規上,都是念佛回向西方淨土。又說:“修行以念佛為最穩當。”真歇清了禅師認為,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根器的眾生。又說:“洞下宗所有宗徒,都應該密修淨業。”因為修持淨土見佛,比修行禅宗更加簡易。又說:“是佛是祖,學教修禅,都應該修行淨土法門,無量法門的源頭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看到淨土修學的大概意思了。等到唐朝末年永明延壽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才明顯的垂示法言,著述弘揚淨土宗。又怕學人修行路頭不清,對其中的利害關系混亂不清。於是就極力說出《四料簡偈》,真可謂提煉出了大藏經的根本要義,用來作為歧路眾生的修學導師。《四料簡偈》是“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使學者在這八十個字當中,頓悟出離生死、得證涅槃的要道。他的救世婆心真可謂千古未有。永明大師以後的諸位祖師,都明顯地宣說淨土法門,修持淨土法門,廣泛地贊歎淨土法門。比如長蘆宗赜禅師、天衣義懷禅師、圓照宗本禅師、大通善本禅師、中峰明本禅師、天如維則禅師、楚石梵琦禅師、空谷景隆禅師等,諸位大祖師雖然弘揚禅宗,但是特別贊歎淨土超勝。到了蓮池大師,參笑巖德寶禅師大悟之後,就放棄禅宗直接取法淨土。因為淨業假如能夠成就,禅宗的利益自然得到。好像已經用大海水沐浴的人,必然已經用到百川之水;身體已經在長安含元殿中,就不需要再問長安在什麼地方啊從此以後蕅益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夢東大師等,諸大祖師無一不是這樣。因為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弘揚佛法應該適應不同時期眾生的根器,觀機逗教。如果不這麼做,那麼眾生就不能得度了啊。從此以後,佛法漸漸衰微。加上清朝廣西太平軍及雲南回匪作亂,法輪幾乎停轉。這時候雖然也有善知識,但是各自忙自己的事情。無力顧及到弘揚淨土法門的事情,於是置之不問淨土。偶爾有談及淨土的人,能聽聞並依教修行的人也沒多少。幸虧期間有一兩個發大菩提心的出家在家佛子,將淨土經論刻板印刷,流通世間,致使佛祖言教不至於泯滅,使後來的有緣人能得以閱讀聞法,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啊。【書一】一

 

上一篇:海濤法師:能夠內觀自在,才能夠外觀世音
下一篇:《百喻經卷下》:71、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