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鈔》復高邵麟居士。“寡過一事, 實為儒佛切要功夫。蘧伯玉行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使人謂其欲寡其過而未能。此實在意地上用功, 非身口動辄有過也”。這一段是講儒佛的基礎功夫,欲得三業清淨,要在心地上下功夫。這是上根人的用功夫處,像我這樣的中下根人還是從身口上用功夫比較踏實。我們知道《大經》講三業的功夫,首先要,“善護口業,不叽他過”,通常佛門講三業的功夫,都說身口意的順序,這裡講口業在前,是口業最容易出差錯。
我在學習《弟子規》時,特殊在口業上用過功夫。“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是悌道。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知道這層關系叫長幼有序,可是妹妹都被老人的偏心慣壞了,她們不懂,處處還要合伙欺負我,在這個特殊家庭裡面,我們還要行悌道,就得“言語忍,忿自泯”,否則我們做不到悌道。這也是今天落實五倫的難處。
《大經》又講:“善護身業,不失律儀”,身業從《弟子規》上學過:“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生活要有規律,這些基本功夫要在前兩個小冊子裡細細彌補。不能任性糟蹋身體,我每天寫完心得,早一點是近十一點,晚一點是近十二點,早晨要在三點起床,校對稿子,制作公眾號,再一一發文。這之後還要做自己的早課,讀兩遍《大經》,其中一遍是拜經。
拜經,既能運動又修心地。一宿沒有修行,妄念紛飛,讀這兩遍經,把心地沉靜一次。每天四部經,長此以往,不知不覺心地清淨了。讀經的時候要專注經文,一旦串行,就是打妄想了。馬上專注經文,提起警覺。不斷地在警覺與迷惑中斗爭,終有一天戰勝迷惑。
古人心地的功夫好,但是身口的功夫也有基礎,《弟子規》、《感應篇》有不少身口的基本功夫。這是儒道在這方面的特色,很適合中國人。這些基本功有了,十善就很容易做到。這才是我們學習三個根的目的,這也是我前面近二十年所做不到的事,通過三個根的落實,基本做到了。十善做到了,遠比做到三善根要圓滿。三善根只是心地功夫,十善業是三業的綜合功夫,這真正是一切善法的源頭。
“在家居士, 日與常人酬酢(chóu zuò應酬交往), 固宜刻刻提防。否則不但意業不淨, 即身口亦或污穢不淨”。十善中意三業是重點,也是十善的中心。意地不貪不瞋不癡,我在瞋恨心上有困難,所以這是我用功的重點。那是在我落實《感應篇》時發現的,怨恨伏不住。
在家庭落實孝道,開始還好,我越是用心,父母就慢慢變心了,任性、欺人、霸道、挑撥三個孩子之間的關系,用盡勢能。可我在家不是為賭氣的,是要落實孝道的。前面就曾說道,我盡本分,對方不盡本分,我們要不要變心,或是離開。要是這樣處理,孝道誰來做?誰來盡本分?
在生活中我心裡就起了瞋恨心,不那麼容易咽下這口氣。孝道還是要做,心裡的煩惱,也就在聽經中慢慢化解了,老師常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們欺負我,這就是虛妄,也只是一個不良的念頭,這個念頭傷不了對方,更多的是傷害了自己,不值得。化解了心裡的煩惱,說的簡單,實際上用了一兩年,才漸漸化解。一旦化解煩惱,孝道就容易完成了,完成的不痛苦了。這時瞋恨心基本伏住了,貪心愚癡心都要仔細下功夫。《大經》曰:“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先從這個順序做起。
“欲其自他兼利, 莫過於多識前言往行, 以存龜鑒(比喻可供人對照學習的榜樣或引以為戒的教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