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純智法師:聲聞戒與菩薩戒有什麼不同?(25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

  256、聲聞戒與菩薩戒有什麼不同?

  答:一,通戒與別戒:聲聞戒是別戒,就是七眾弟子各別而受的,如在家人受五戒,出家人的沙彌、沙彌尼受十戒,式叉摩那受六法戒,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佛弟子之所以分為七眾,是由於所受的戒法不同而來。按照這各別所受的戒法看來,不但有它們的深淺層次,而且是男女別別而受的。可是菩薩戒是通戒,任何一個信佛的弟子都可以受,不過其中有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不論在家出家,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是發了菩提心的,就可受菩薩戒。如先受了五戒的,發了菩提心後,再受菩薩戒,就是菩薩優婆塞(夷);先受了十戒,發了菩提心後,再受菩薩戒,就是菩薩沙彌(尼);先受具足戒的,發了菩提心後,再受菩薩戒,就是菩薩比丘(尼)。

  二,攝律儀戒與三聚淨戒:優婆塞等七眾弟子各別所受的聲聞戒,就是一般所說的攝律儀戒,它的唯一功用,在於防非止惡,所以總是告訴我們這樣不能做,那樣不能犯,如果能如法的遵守,那就可得別別解脫,所以又稱為別解脫戒。可是大乘菩薩戒,除了攝律儀戒外,還有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攝善法戒,顯示菩薩行者,不但消極的不作惡,還要積極的修一切善。饒益有情戒,顯示菩薩行者,以度眾生為主,因為菩薩發心,就是為度眾生,如果不度眾生,怎麼能稱菩薩?一般人認為聲聞戒法嚴謹,動不動就違犯,不大容易受持,而菩薩戒寬容,且大士不拘小節,於是大家都願意修學大乘,都以菩薩行者自居,或有指為律儀不整,則以我是菩薩答之,殊不知這是絕對錯誤的。真正說來,菩薩為了要做人天師表,首先受持的就是攝律儀戒,因為這不但是攝善法戒的根本,也是饒益有情戒的基石。菩薩如果不善護攝律儀戒,不但攝善法戒不可能生起,饒益有情戒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三聚淨戒要平等重視。

  三,從師受戒與不從師受戒:受戒而得戒,是有一定法式的,但是聲聞戒與菩薩戒,同樣有著不同。聲聞七眾受戒,大體說來,是要從師受的。如在家眾受五戒、八戒,必須從出家大德而受;出家的沙彌(尼)戒,要從二師受,受具足戒,要有三師七證,也就是從十師受具足戒。總之,聲聞戒法,決定要從師受,而且有一定的儀式。可是菩薩戒法,對於儀式,不怎麼重視。上品從佛受、中品從佛弟子受、下品千裡無師(佛菩薩像)自誓受。

  四,聲聞戒是新得與菩薩戒是熏發:聲聞的七眾戒,不論在家出家,一定要經過受戒儀式,然後始能得其戒體,所以這是原來沒有現在新得的。正因為是新得的,在兩種情況下還可再失去:1,犯了根本重戒的,不論外表怎樣象個佛弟子,但是因為戒體的失去,已經失去為佛子的特色;2,生命結束,戒也就沒有了,因為聲聞戒是盡形壽受持的。可是大乘菩薩戒,是自心本具的,不是受戒後始得,還要受戒,不過是本具戒德,予以熏發加以長養。菩薩戒,以心為戒體,發心受戒以後,不但在現世中,不會再失去,就是生命結束了,戒體依然還在,因為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的。(至於在現世中,犯了重戒,雖然也可以說失戒,但是能如法忏悔,還可以重受。不論是怎樣形態的眾生,只要能了解法師所說的話,都可受戒。)

  五,聲聞戒不可聞讀與菩薩戒可以聞讀:聲聞戒中的出家人的戒法,依佛制,在家人是絕對不許閱讀和聞聽,律中有偷聽而為護法神教誡。可是大乘菩薩戒,未受菩薩戒前,雖然不能參加布薩誦戒,但是聽聞講戒,閱讀戒本,研究戒的意義,是許可而不加以禁止的。不管法師講那種菩薩戒,在家人都可以聽(或者沒有受菩薩戒),不但不會違犯戒律,而且可以從戒法的聽聞中,激發自己的菩提心,熏發本具的佛性戒。

  六,聲聞的戒條與菩薩的戒條:聲聞七眾各別有其不同的戒條,如在家人的五戒、八戒,出家沙彌(尼)十戒,而戒條最為嚴謹周密的,當屬比丘、比丘尼戒。至於菩薩戒,各種菩薩戒本,基本差不多,就是根本的延伸不同而已。

  七,聲聞戒待緣制與菩薩戒不待緣制:教化眾生的言教,不唯佛一人說,可以通五人說;制成輕重的制教,唯佛一人可制。所以無論聲聞戒,還是菩薩戒,都是佛所親制。雖然都是佛所親制,而制法有所不同。聲聞戒是待緣而制,也就是有了犯戒的事實,佛才開始制戒,如果犯了過失,必須給予嚴格的制裁。可是菩薩戒不然,根本不需要待犯戒的事實,然後才制定戒律,而是佛一時頓制的。菩薩是大根器的人,不需要一步一步那樣,所以頓制。聲聞是小根器的人,如不個別的待緣而制,他們是難以接受,所以別制。總之,菩薩戒法,是就理善而制,名佛性常住戒;聲聞戒法,則就事而制,名護世譏诮戒。菩薩是以復其本性為主,聲聞是以避世譏诮為主,是為大小乘的制意不同。

  八,聲聞與菩薩受戒的資質:受聲聞律儀戒,不但有嚴格的規定,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受的,特別是出家人受戒,其資質更加受嚴格的限制(在前面已經仔細地講過)。菩薩戒的求受,可就沒有這樣的嚴格,六道中的任何一類眾生,不管他是怎樣的資質,能理解法師所說的話,都有資格受菩薩戒。

 

上一篇:化永法師:禅茶 此時正是修行時
下一篇:法句經:多聞品第三原文和白話譯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