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清淨供養福德聚,出世入世皆獲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間的忙碌,很多時候除了衣能裹體、食能果腹外,更多的物質追求也在一個“貪”字。當然,生活的基礎能有所保證,這是必須的生存前提,但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世間物質所追求的更多,真的是一種勞心後的碌碌無為。大家也誤解了,財富或是名利的追逐在於更多的锲而不捨或是廢寢忘食。並不是一個忙字就能解決很多我們對於世間理想狀態的獲得。無論是財富或是我們看重的名與利,這都和福報有關。當然,確切的說,世間法的圓滿與否,以我們凡夫俗子的眼光去評定,大多屬於徒勞。因為百年之後,將都是過眼雲煙。

  世間人為了今生的受用而努力工作,這是很自然、正常的事,但這和出世間的正法修持無關。想修行的人,就不該花太多心思,只為了世俗的享用而去心外求法。尤其是當我們下定決心要獲得究竟解脫、要為一切眾生而專修的人,就算身患疾病,也要樂觀面對一切的境遇,無論好與不好。要在內心深處,生起一種“死與不死都無所謂,我決定修行並且無所畏懼”的決心和勇氣,進而精進修行。當然,敢於無所畏懼,且專修的行者,是不用擔心會缺少衣食的,因為佛陀曾說過:“就算發生饑荒,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這就是資糧的具備。當我們思維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孰重孰輕時,所有的前提,都必須具備福德和智慧。培福最好的前提,在於我們的清淨供養。這其中,供佛累積福報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平常我們在家裡怎麼供佛呢?最簡單的,拿一點水倒七杯,這象征:水水花香燈油果,這是七供;如果加上樂器,就是八供。這八種供品象征宇宙一切的供品,這是佛陀時代就有的。

  第一杯水,是供養佛喝的飲水,以此清淨“意”,祈願消除眾生的干渴,尤其是餓鬼道的眾生。

  第二杯水,是供養佛洗足的水,以此清淨“身”,祈願眾生都能得到清淨身。也可以觀想是供沐浴用的水,因為在佛陀時代,印度天氣熱,客人來了以後,喝完水,要擦擦身體。如今我們供佛,為什麼要擦身體?因為我們自己身心上有污垢。佛陀在暗示我們,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身心上的污垢給清除干淨。

  花,是眼睛的對境,象征一切妙色。供養佛花,是將視覺裡最美好的形色作供養,祈願眾生成就莊嚴圓滿相。

  香,是鼻子的對境,象征一切妙香。供養佛香,是供養最美好的香味,祈願眾生具足法身香。

  燈,是意的對境,叫法,可以產生光明,驅除黑暗。要走上解脫之道,需要智慧明燈,驅散我們心中的無明。供養佛燈,祈願眾生能清淨無明。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太陽、月亮,大地才能被照亮。當太陽、月亮不存在的時候,我們只能點燈照亮前面的黑暗。所以我們供養佛燈,並不是說佛有什麼看不見的地方,是眾生經常處於內心迷茫,內心時常在業力煩惱習氣的熏染下而有陰暗面,這時就需要被佛的智慧與加持照亮。當我們迷茫無助的時候,佛陀及其教法就像一盞明燈,可以照亮我們前面的路,一直加持我們勇敢的前行。

  油,是指香水,是身體的對境,象征一切妙觸。供養香水塗身的妙觸,祈願眾生淨除貪嗔癡等習性。

  果,是指食物,是舌頭的對境,代表一切妙味。供養食物,祈願眾生消除饑餓之痛苦。

  樂,樂器,代表最美妙的聲音,是耳朵的對境,象征一切妙音。供養妙音,讓眾生能聽聞佛法,開啟智慧。

  供養,主要是對治執著與貪念。八供,象征我們的感官所覺知的一切美妙的事物,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覺受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妙欲。通過一個簡單的七供或八供,就供養了宇宙萬物,這是殊勝的大供養。除了上供諸佛之外,也代表下施六道一切眾生,觀想眾生因此而獲益,消除一切困乏,也是圓滿布施度。

  這是顯宗也在傳播的妙法,屬於《華嚴經》裡的《普賢行願品》,如此的精華美妙。但是大部分人在念過去以後,很少能明白經文中蘊含著如此深刻偉大的意義。這真是又淺又深奧,不可思議的妙法。在密法中,教得非常清楚,這些經文不僅是用來念的,更有實踐的方法,可以去實修,將經文中的含義,濃縮成實修的精華,讓大家可以真實不虛的受益。

  無論做任何供養,都要具備三種清淨:

  第一、 發心清淨:不是為了今生來世的畏懼惡趣和求人天善報等,而是為了生起珍寶菩提心。

  第二、對境清淨:供養的對境是上師三寶等聖者。

  第三、供品清淨:供品要做到優質、潔淨、美觀。優質,就是要供養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上等供品;潔淨,不論是水果、飲食等供品,都必須是新鮮干淨的;美觀,供品要整齊排列。

  以三種清淨來供養,並不是佛菩薩要求我們這麼做的,而是為了淨化我們自己的業力,可以圓滿福德資糧。當我們的修行達到沒有分別的境界時,只要有清淨的虔誠心,不管供養什麼,哪怕是一把沙子或一堆黃金,兩者沒有差別。佛經上記載,古代有很多轉輪王,前世原本是窮人,只供養佛陀幾顆米或一朵鮮花,甚至是一把沙子,但因為清淨的虔誠心,也種下後世成為轉輪王之因,在後世擁有很大的福報。但是,在我們還有分別心、我執的時候,就要做到供杯、供品等清淨、優質,並擺得整整齊齊地供養三寶。

  續部中說:“未積資糧無成就,沙子不能搾芥油。”在累積資糧的同時,如果沒有空性智慧,或沒有以三要行攝持,福報不會長久,屬於有漏的福報,有時福報只成熟一次就會耗盡,或是一發脾氣就會消失。要想有無漏的福報,就必須以空性攝持。累積無漏資糧的方法,雖然有千百萬種,但是都離不開菩提心。最殊勝的供養,就是以菩提心來供養。

  諸佛菩薩還未成就前,所作的清淨業障、積聚資糧等都是為了利益無邊眾生,沒有絲毫利己的私心,最後成就了圓滿佛果。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一定要根除追求現世和自利之心。同時,以如夢如幻的方式看待一切顯現,不要過度執著。當我們以眾生的利益為重,去積資淨障、祈師加持等行持一切善法,就是逐步捨棄我執,終有一天,會體悟空性,覺悟成佛!用三輪體空的智慧,並以清淨之心供養諸佛菩薩上師三寶,當福德聚集時,無論出世間或是世間的所求都會獲益的,但前提是要摒棄自私自利之心。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對因果一定要深信不疑
下一篇:海濤法師:什麼是真正的孝順與超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