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曾仕強:這樣做,你的孩子才會有光明的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子女是從小到大慢慢長大發展的,我們教育子女,也要根據他們在不同時期的階段特點,而有不同的教養重點。抓住孩子每一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給予及時而准確的教育,他的一生才會少走彎路,順遂而光明。

  一、0到3歲,嬰幼兒階段

  其實從胎兒開始,父母就可以教他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這是事實。但是睡覺的時候也是可以學習的,醒著的短暫時間更可以學習,不要讓這麼寶貴的學習時間流失掉。所以大家要知道,小孩一出生就可以開始學習,尤其是0到3歲。

  0到3歲最重要的是腦力的開發,是生活技能的培養,而不是讓孩子學什麼具體的東西。這時候給孩子相當的刺激,讓他腦部發育好,將來做事情才會有信心。但是刺激要適度,不要過分,否則很容易事與願違。

  二、3到6歲,幼兒園階段

  這段時間要做好入學以前的准備工作。在3到6歲之間有一道牆,就是4歲半,這道牆跨不過去,以後孩子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個時候孩子最活潑好動,父母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給予足夠的自由和空間,並適當鼓勵,不能這個不行那個不要。

  同時,不要提早讓孩子去學習英語數學,這個時期品德的訓練比學業更重要。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孩子要進入小學的一切准備工作做好,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裡。否則一進學校,手都不會洗,廁所不會上,老師就討厭他,同學就笑他,他就沒有信心了。這都怪父母連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沒有教好。

  三、6到12歲,小學階段

  老實講一個人從幼兒園進到小學,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孩子在幼兒園所看的都是小小的東西,老師也只有那麼一兩個。突然間進到小學,不僅人多,學校也大,這是很大的變化。而且進入小學以後,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習跟游戲分開。6歲以前學習就是游戲,游戲就是學習。而6歲以後學習歸學習,游戲歸游戲。

  這個時候最要緊的是不要用高壓手段,強迫他怎麼樣,更不要用金錢來引誘他。否則小孩終身只有金錢,沒有其他的想法,你就追悔莫及了。同時,最好和老師保持密切聯系,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各方面的表現,不要過分重視學科成績,均衡發展最重要。特別是身體,尤其是眼睛,很多孩子從小就戴眼鏡,就是父母沒有照顧好。

  四、·12到18歲,中學階段

  進入中學以後,孩子面臨一生當中變化最大的時期,我們把它叫做暴風雨時期,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他交什麼樣的朋友。

  人到了十三、四歲,就開始對異性有一種不同的感覺,這是本能,沒有對錯。禁止不對,鼓勵也不對,那該怎麼辦呢?就是你要有平常心,多花一點時間跟他互動,告訴他這是正常的,沒什麼好丟臉的,但也用不著這麼快就找異性朋友,並告訴他在中學階段只要多去了解一點就可以了,其他就沒必要了。

  五、大學階段

  進入大學,最要緊的是科系問題。大學要讀四年,四年的變化是很大的。多少人剛進大學,讀的是最熱門科系,等到畢業時卻變成最冷門的了。所以倒不如想想你的理想是什麼,據此來選擇科系。

  大學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一定會有理想性。既然有理想性,就跟社會不一樣,可是大學生出去又要跟社會一樣,這就逼得我們的大學生在學校時有很高的理想,進入社會後很迷茫。但是老師又不方便教學生社會問題,這也是兩難。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起好橋梁作用,告訴孩子在大學裡老師講的是一套,到社會上會是另一套,不是老師的那一套不對,也不是社會上的這一套不對,你自己要想辦法去適應。

  六、成年以後

  我只有一句話: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要孝順就孝順,不孝順你也沒辦法;他要爭氣就爭氣,不爭氣你又能拿他怎麼樣。孩子成年以後,你只能享受既成的關系。

  我的孩子到美國讀書的時候,我告訴他:“你要去美國了,我看不到你,想關心你也沒辦法。所以從現在開始,你有事要主動告訴我,不然我不知道。”這樣就好了,他有問題自然會找我。

  綜上,父母一定要用心做好子女每一個階段的調整,在不同的年齡段,子女需要什麼,要比較客觀地去了解,然後對他有一個輔導,告訴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過日子,再給他一些具體的建議。這樣你的子女就會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上一篇:印光法師:勿以聰明驕人,須謙卑自牧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對於已經造下的惡因,想要消除它,有四種因緣可以摧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