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當我們貧窮生病或遭遇不幸時,我們也別心生怨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海濤法師:

  1.佛陀法教的本質是一樣的,三乘佛法的本質也是一樣的,之所以有分,乃是為適合不同根器的眾生。

  2.乘之有所不同,乃在於其到達證悟的境界所使用的修行法門不同。

  3.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老師。沒有老師從旁協助指導,我們很難適當地學到正法。

  4.修學佛法最好追隨某一個清淨的傳承而修,如此才不致混淆迷惑。除了上師必須對弟子具有慈悲心,弟子對上師要虔敬之外,傳承沒有其他的傳遞方法。

  5.良好傳承的條件:上師當然必須具足傳承,然後他對弟子必須有慈悲心,以及傳法的意願,弟子則要為師所感召、有歸屬感、具足虔敬。

  6.經由聽聞法教和禅修,我們的修行便漸趨穩固,直至終於進入觀的階段,這是學習如何將心自然安住。

  7.修行的目的,便是要引導每個人去了解並證悟他們的內在自性,而非加入什麼新的或額外的東西。

  8.為了了悟塬本具足的自性,我們必須藉著聽聞法教、思惟所學、實際禅修方能開悟。這種特質與我們不曾稍離,我們不須向外覓求任何新的東西。

  9.為了了悟自心明性的智慧,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消除無始劫來所積的業障,業障消除後,自可達到了悟自心明性的智慧之果。

  10.自心本性很難與其本身的障礙分開,因為它們就是這樣連結一起,好似不曾分離過。

  11.日常生活中所呈現的每一種現象,其究竟其實只是心靈的虛幻投射而已。

  12.我們的意識可以比諸天空,它或許暫時會被雲霾所遮蔽——我們清淨的本性或心靈也可能暫時會被「幻想的自我」所遮蔽。

  13.人人本來具足清淨的本性。這個「真實」現在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它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實相」極為單純,心靈單純才能夠接觸到真實。

  14.禅坐可以幫助我們超越知性的限制,而將心靈安住於自然境界。

  15.「不明瞭」、「無知」本身就是痛苦,或者我們可以說,它就是痛苦的塬因。

  16.只知道照顧自己的身體,卻從不照顧自己的心靈。這個不平衡的結果就是:苦悶。

  17.如果我們無法在此生證悟解脫,我們也不用沮喪失望,因為喪志對我們並沒有幫助。

  18.精進是正面的,喪志是負面的,所以即使我們無法勤勉精進,也要試著不要喪志。

  19.如果不能夠接受自己的短處,就會變得對自己不滿意,這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佛性也不滿意。

  20.如果我們現在的境遇不錯,但在知曉了過去生的一切之後,也便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了,因為我們知道這是由於過去世所做的一些善業而來。

  21.當我們貧窮生病或遭遇不幸時,我們也別心生怨恨,這是我們應得的,因為我們在過去世中必定造作了惡業,給他人製造了麻煩,所以有此果報。

  22.如果生命中有所缺陷,我們應該要坦然接受。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放棄勤勉精進,我們應該持續地精進、持續地容受自己的缺點。

  23.一方面感激我們的惡業,一方面感激我們的善業;感激我們的成就,同時感激我們的缺陷。接受生命之中所發生的一切,那麼我們就會成為一位快樂的佛教徒。

  24.一切的問題與痛苦皆因惡行、惡語以及不良動機、不良發心而來的。

  25.成佛的基礎在於我們本具的佛性,而其所賴的則是珍貴的人身。

  26.佛在經典中說:「你看到一些金的東西,不能說它就是金子。你應先檢查它是否是金子。」我們不應依靠人,而是依靠那人所說的佛理,此即依法(實相)不依人。

  27.「無知就是痛苦」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有關智慧最重要的教授。

  28.現在我們的智慧微薄,但無明卻很熾盛。

  29.沒有出離心的人學佛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好像一個犯人了解監獄是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離開它。我們如果知道輪迴的痛苦,自然會想離開輪迴的監獄,而且一點執著也不會有。

  30.了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在佛教裡是很重要的,只知道還不夠,應該進而去尊重別人痛苦。

  31.慈悲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這也就是菩提心的真義。

  32.試著去感受對一切生靈充滿之慈心,與幾近不忍之悲心,是圓滿諸佛菩薩大願的最佳方式。

  33.菩薩道修持的精要所在,是超越我們對自己的執著,並完全奉獻自己服務他人。

  34.一個人是否具足菩提心,也就是菩薩的願心,決定了一個人所修的法是否為大乘法。

  35.皈依的根本乃在於虔誠與慈悲——對佛、法、僧三寶充滿虔信,並以慈悲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痛苦。

  36.對眾生慈悲,乃是一種希望能帶領一切眾生由輪迴苦海之各種問題和痛苦中解脫的願力。

  37.培養慈悲和勇氣,是成為一位菩薩的準備和訓練。

  38.若菩薩生起真正的大悲心,會如實地感覺到:「我一定要為眾生解除一切痛苦,縱使必須自己一個人獨做,我也毫不猶豫!」當心中生起這種願望和勇氣,就是為菩薩的開始。

 

上一篇:海濤法師:尊勝佛母咒,威力非常強大
下一篇:大安法師:實修之信願堅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