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引用這個公案,清朝有一位叫郭大椿,還有郭雙桂,郭三槐三兄弟,他們這個三兄弟裡面,郭三槐常常欺負他哥哥,大哥跟二哥,而且到縣衙裡面去告兩位哥哥的狀。有一天他回到他家裡的時候,經過旁邊一個佛寺,也就是他去告狀回來以後,經過一間佛寺。剛好他在那邊中途就休息一下,就在佛寺旁邊休息。休息的時候,正好看到大概佛寺在作這個法會,他就看到這個莊嚴肅穆的法師,站在大殿裡面。這表示他能夠到佛門,到佛門清淨地,他還是有善根啦。只是他無明習氣,貪瞋癡慢疑,障礙了他的這個本性。他就站在那邊看,他看到那個法師在誦經,鐘聲跟梵音清澈嘹亮。那位施主剛好在作一個大概是消災祈福的法會,那位功德主就是施主,他身穿一個很樸素的衣服,但是他卻是面容憔悴,而且非常地哀傷,他跪在那個地方。
那個師父就在朗讀疏文,而那個跪在師父後面的施主,他就淚流滿面,形狀就好像有說不出的淒慘難過。郭三槐當時站在旁邊看,他就問那個出家人,其中有一個出家人,他就問他說,他說這個人怎麼回事啊?怎麼哭得這麼傷心呢?那個僧人就合掌,就說,阿彌陀佛,他說這位施主,就是在法師後面那位施主,他的尊兄病情非常嚴重,快死掉了,他特地來這邊,來這個佛寺為他兄長祈福。郭三槐聽了以後,這句話聽完以後,呆呆地站在現場,好久好久的時間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像發狂一樣,頓足捶胸,頓足就是腳踢在地上,打自己的胸部,頓足捶胸喊道,人家的兄弟是這樣的啊,就一直講這一句話,就反覆一直講這句話,唠叨著,人家的兄弟是這樣的啊。
這個叫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可知人人都有這個什麼?人人都有這個,我們有這個善根。我們講說「七聖財」,七聖財裡面,第一個叫「信財」,我們以前講過,其中有一個叫「慚愧財」。七聖財就是你本來具足的這個性德,這個功德法財。你世間財都會被搶走的,都會被劫走的,你投資失敗,你的錢就不是你的,這個世間財就不是你的。小偷把你搶走了,就不是你的了。官府課稅,那就不是你的了。敗家子把你敗完,那也不是你的了。你得癌症,到醫院去花光了,也不是你的。水災、地震、風災,戰爭來,火災來,不見了,那財產也不是你的。所以這個地方講說,我們講說七聖財,這個慚愧財叫功德法財,只有這個財是真正屬於你的,這個財是別人搶不走的,本來具足,人人都有,這叫功德法財。功德叫戒定慧,世間財它會增長你的貪瞋癡。
為什麼叫功德法財呢?它是智慧財,它可以讓你到彼岸,這個資糧,我們說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它就是福德。所以慚愧財在我們佛門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法門。我們現在在大力推廣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蕅益大師就是發現到這一點,他說你如果業障沒有消,你想要求這個定慧,那是障礙重重,你不能夠契入經義,人家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是怎麼讀都領悟不進去,而且容易昏沉,障礙很多,障緣很多,很容易起貪瞋癡慢疑,習氣毛病很不容易斷掉,那就必須要怎麼樣?必須要這個慚愧財跟忏悔。這個忏悔法門,蕅益大師就創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剛好蕅益大師他寫這個《經行法》以後,定弘法師到正覺精捨,他是想要得到這個戒體,受戒的戒體,他希望能夠得到這個清淨的輪相。正覺精捨很多法師就跟他推薦說修占察忏的《經行法》,蕅益大師所著作的,定弘法師就非常地用功去拜,拜萬佛,後來得到清淨輪相。
所以這一個人就是看到法師在誦經,那個功德主在那邊非常地悲傷,他看了以後就一直講說,人家的兄弟是這樣的,就是他的什麼?他的慚愧財,他的慚愧財已經流露出來了,可惜是真的他福報比較不夠,沒有遇到善知識。旁邊的人看他反覆的、不斷的在唠叨講這一句話,人家看他在發狂了,就拉拉扯扯把他送回家。然後他不吃不睡,仍然是頓足捶胸,不斷的叨唠唸這句話,一直折騰三天三夜也沒有停止。他的哥哥,郭大椿跟郭雙桂,聽到以後就趕過來了,他們本來已經跟郭三槐分開居住了,聽到郭三槐突然間發狂的消息,他們都很匆忙的趕過來看,探望。他們就拉著郭三槐老弟的手說,淚流滿面的說,弟弟你為何變成這個樣子呢?郭三槐又是呆呆站在那邊好久,突然間抱著兩位哥哥說,兩位哥哥原來待我這麼好啊,說著不禁悲恸著,哀號叫了數聲以後,突然間往後一倒下去,就斷氣了,就死掉了。
有人說他是哀傷過度,有人說是神明懲罰他。但是清朝的這個紀曉岚,這位大菩薩,紀曉岚就說,他說不是,不是神明懲罰他,他說這個是聖賢教他改過,佛家所講忏悔,他說是因為他真情流露,他天良發現,他起了非常慚愧的心,非常自責。他說假如那個時候,這個人能夠立定志向,他就可以成就孝悌之行。他為什麼突然間死亡呢?是因為他看到別人兄弟是這麼個友愛,自己的兄長是這麼樣的關心,他心中大為感動,一時天良激發,自覺無顏面可立足於世間,所以兩眼一閉,匿身黃泉。這是當時紀曉岚給這個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紀曉岚他所下的評語,他所下的結論。
紀曉岚又說了,他說可惜他自己知道自己的過錯,卻不知道如何補過自新。不過這也奇怪,他當時既然已經到佛門了,為什麼不趕快接引他,度他呢?法師怎麼不把他叫進來說,那時候教他拜佛啊,教他念佛啊。卻不知道如何補過自新,只憑意氣用事,加上他自己本身沒有修行的智慧,又沒有良師益友開導,又沒有賢妻來勸導他,以致於他沒有斷惡修善、轉惡為善的機會,這是非常大的不幸。
所以紀曉岚說,沒有良好的教育,不知道做人應有的道德准則,所以平凡家庭的子弟,從小就應該好好地教育,使他們先懂得禮。其實我們講真的,我們現在在研討《太上感應篇》何嘗不是在教育我們自己呢?我們就是不懂這聖賢的道理啊,我們今天就來薰習這個《太上感應篇匯編》,我們就在接受聖賢的教育啊。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們會增長我們的智慧資糧,我們以後就知道怎麼教育子孫。如果我們不懂這個聖賢道理,我們就不知道怎麼敎下一代。這個叫做什麼?這是陳大惠老師講的,他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說老和尚講的這個「不孝有三」,定弘法師也講這一條,他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大」,不是說你沒有生兒子,就是斷了這個香火,我們傳統上都會覺得說,好像是沒有兒子就變斷香火,對不對?定弘法師說,不是,你真的不能夠傳承這個家業,家學、家業、家風,你把你這個家的家業、家學、家風敗壞掉了,那才是「無後為大」,怎麼會生出這種子孫出來呢?對不對?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八十二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