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他來問語不善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四他來問語不善答

  《梵網經》第23“驕慢避說戒”:“……新學菩薩來問若經意、律意,輕心、惡心、慢心,不一一好答問者,犯輕垢罪。”

  《集頌》:“1、乃至他來談論事,詢疾、慶慰、作請問。驕慢、嫌恨、懷恚惱,酬對、發言不稱理。是名有犯亦稱染。2、若非煩惱由懶怠。忘念、無記犯非染。3、身遭重疾心亂狂。睡眠他方生覺想,為他宣說論抉擇。屬耳聽法他談問,為欲將護說法心。或欲方便調服彼,僧制、將護多有情。不作酬答而無犯,能障將護他心故。”

  《梵網經》所講的內容,側重於能講法或解答問題的法師、善知識,而《集頌》所攝,內容更豐富,意思分三層包含多條。1、染犯。2、犯而非染。3、無犯。

  1、如果有人來與你“談論事”,或者你是醫生,他來問病,或者因為你有小癢,他來“慶慰”你,或者作其他事情的“請問”。你若因看不起對方而生的“驕慢心”,或和對方曾有過不愉快而生的“嫌恨心”,或認為對方打擾了你而生的“恚惱心”,對對方做了敷衍的“酬對”、不合義理、情理的“發言”答對等等,即犯此戒,而且是“染污的犯”。

  《唯識宗》說:“識有鏡無”,一切的顯現(現象)稱為“唯識”,一切的未顯稱為“種子”,已顯現的現象(唯識)又會同時熏染種子。佛教講的“串習”、“習性”、“習氣”、“天性”“天賦”,原理即出於此。

  2、如果不是因為“煩惱心”,而是因為“懈怠”、“忘失”、“無意為之”,雖“犯非染”。

  3、有很多的如下因緣,不答不犯。或者自己在生重病,或者因病而神志不清,或者自己已經睡著對方不知情而來請問,或者正在為他人講法論義,或者自己正在聽法,或者正在與其他人談話,為不使對方因被打擾中斷而生煩惱,或者為了降伏來請問人的傲慢心等,或者維護僧戒佛制的要求,或者為了維護“多有情”的利益等等,此時“不做酬答而無犯”。

  若犯此戒,就能障礙“攝善法戒”(六度)的“布施度”的功德圓滿。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四十六輕戒

 

上一篇:洛桑陀美上師:因苦而生起出離心、想解脫的心
下一篇:洛桑陀美上師:希求所有眾生均得解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