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四個牛人四首詩,對酒色財氣的四種態度,四種不同的人生結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個牛人四首詩,對酒色財氣的四種態度,四種不同的人生結局。

  這是一組關於酒色財氣,妙趣橫生的組詩,由於詩人所處的立場和格局不同,對於同樣的酒色財氣四種事物,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更有意思的是四種看法,導致了四種不同的人生結局......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蘇東坡就在禅房住下,無意中看到了禅房牆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題的詩,其詩雲: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東坡看後,另有所思,就提起筆來在佛印的詩旁邊附和了一首,他寫的是: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寫完後,蘇東坡次日就離去了。

  又一日,宋神宗趙顼(xū)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來到大相國寺游覽,他們看到了佛印和蘇東坡的題詩,感到頗有趣,神宗就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隨即應命,揮毫潑墨,寫道: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大為贊賞,也乘興題寫了一首,他寫的是: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這是一組關於酒色財氣的妙趣橫生的組詩,由於作詩的人,所處的立場和格局不同,對於同樣的酒色財氣四種事物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佛印和尚的詩,從證悟佛家之空性來談。提倡看透酒色財氣,從長遠看其負面影響更大,離欲最吉祥。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內聖之法門。

  蘇東坡的詩強調對待酒色財氣關鍵是把握一個度,中庸之道。是從儒家個人修身方面來談,也屬於內聖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則發掘酒色財氣對國家社稷的正面作用來談,王安石則強調不要完全否定它們,而宋神宗則不但肯定酒色財氣的積極因素,看得出他還對此,頗為贊頌迷戀。一個是安邦治國的眼界,一個是國富民豐、享受欲望的看法。都屬於隨順人欲之道。

  這就是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故此一人一道,各行各路。所以萬事萬物如果跳出立場來看,仿佛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很多時候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故事未完哦~

  有意思的是後面...

  四種不同的人生觀,導致了四種不同的人生結局。

  筆者在這裡,也不想下定義誰對誰錯。就像對酒色財氣的看法一樣,不同層次、不同經歷的人,對人生的理解,追求的目標也有差異,但若能從中悟出某些道理來,利己利人,那就善哉了:)

  最後結局

  佛印和尚

  宋代雲門宗僧。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三歲能誦《論語》、諸家詩,五歲能誦詩三千首,長而精通五經,被稱為神童。佛印少時,曾於竹林寺讀《大佛頂首楞嚴經》,遂禮寶積寺日用為師,學習禅法。二十八歲,由於精究空宗,被稱為“英靈的衲子”,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其後,歷住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剎,前後四十余年,德化廣被,為人稱頌。佛印和尚還整編白蓮社流派,擔任青松社社主,倡導弘揚淨土思想。宋神宗曾敕賜金缽,以旌其德。佛印門下著名弟子有義天、德延、淨悟等門生。元符元年(1098)一月四日佛印和尚示寂,享年六十七歲,法臘五十。朝廷賜號“佛印禅師”。

  (提倡看透酒色財氣的負面作用。)

  佛印和尚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早年修學佛法,晚年弘揚佛法。享年六十七歲,德化廣被,為人稱頌。朝廷賜號“佛印禅師”。

  總體說 四人中佛印最長壽,道業有成,人生順利,善終,流芳百世。

  蘇轼

  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

  蘇轼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轼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轼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轼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轼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信佛學佛的蘇轼遭受坎坷之時,既能堅持操守又能全生養性。這種人生境界,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轼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范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轼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徽宗即位後,(1100年)大赦,蘇轼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享年六十五歲。

  (強調對待酒色財氣關鍵是把握一個度,中庸之道。)

  蘇轼也基本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在文學上達到了中國的最高水平。但仕途坎坷,人生多逢磨難。不過其寵辱不驚,心態極佳,堅持與人為善的信仰,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最終走了尾運獲得大赦,享年六十五歲。善終,流芳百世。

  總體說 四人中較長壽,事業有成,但人生坎坷,善終,流芳百世。

  王安石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

  呂思勉:王安石的變法,舊史痛加诋毀,近來的史家,又有曲為辯護的,其實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錯的。但行政有一要義,即所行之事,必須要達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須減至極少。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達,就不免徒滋紛擾了。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說他全無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極大,則亦不容為諱。

  毛澤東:可謂有專門之學者矣,而卒以敗者,無通識,並不周知社會之故,而行不適之策也。

 

  (強調酒色財氣的必要性,不可完全否定。)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但為政方面,王安石沒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其主導的改革遭到巨大的阻力和打擊。雖然歷來改革都不容易,但從後世的評論看,其改革目的雖好,但未能全面透徹地考慮,措施不合時宜,導致改革成效不大。

  王安石兩次罷相,最終被迫離職,事業家庭都受到打擊,郁郁病逝。享年六十六歲,不算善終。後世褒貶不一。

  總體說 四人中較長壽,但事業坎坷,人生坎坷,不善終,褒貶不一。

  宋神宗趙顼

  趙顼自幼“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當太子時就喜讀《韓非子》,對法家“富國強兵”之術頗感興趣;對王安石的理財治國思想非常贊賞。並重用他強力推行變法。神宗在治內的同時,也非常關注宋朝的邊事。以強硬的態度對付虎視眈眈的鄰邦,並立志要統一中國。他在位期間,親自主持了兩次大的軍事行動,一次是對交趾的反擊戰,一次是對西夏的討伐。

  1076年二月,神宗派郭逵領兵抗擊交趾軍。宋軍連連取勝,收復了不少失地,於十二月攻入了交趾國內,迫使交趾國王李乾德奉表投降。

  公元1082年(北宋元豐五年),神宗在銀、夏交界修築永樂城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了30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傷亡200多人,損失民夫工匠20多萬。神宗臨朝恸哭。他從此也失去了斗志,繼續維持著原來對西夏的納貢和議。

  王才忠認為:宋神宗是變法派的靠山,但他氣魄不夠宏大,思想不夠深刻,性格不夠剛毅。《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華業認為:趙顼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其富國強兵的總目的與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制兼並這一點上,他卻沒有王安石堅定,趙顼既想增加財政收入,又不願損害上層既得利益者,最終,負擔只有轉嫁到下層人民身上。

  

  (贊頌並迷戀酒色財氣。)

  宋神宗趙顼有志向、治國也有一定成效。但他畢生以改革富強、統一中國的目標並未能實現。相反,他死後的宋朝江河日下!所以歷史上定義他推動的改革失敗!公元1085年,雄心大志的宋神宗趙顼由於對西夏戰事慘敗,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擊,病情惡化。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38歲。不算善終。後世貶多於褒。

  總體來說,四人中最短命,才38歲。事業坎坷,不善終,貶大於褒。被譽為一代糞青皇帝。

  

  中國歷代皇帝中有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這209位皇帝平均壽命39.2歲,大多數都是“四十不活”,比當牛做馬的老百姓都短。皇帝有如此巨大的福氣為什麼多是短命?上面佛印、蘇轼幾位臣民都年過65歲哦。

  不就是因為皇帝的酒色財氣最重嘛。

  古代的皇帝,什麼欲望都是要享受到盡頭的:酒池肉林、三宮六院、歌舞射獵......貪杯、好色、縱欲,果報就是昏庸、早死、致殘!

  佛家的五戒十善:即不殺、不盜、不YIN、不飲酒、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不貪、不嗔、不邪見。正是人生平安康樂的護城牆。不明因果的人以為是苦,只能歎息其短視而已。

  佛說: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

  南無阿彌陀佛!

  忏悔改過禍自銷,持戒行善最吉祥!

  若有功德回向法界、回向所有眾生、生生世世、永遠斷離邪YIN得大安樂;回向眾生,生生世世、永遠得聞正法、聞即信受、斷惡從善、離苦得樂、成就菩提!

 

上一篇:4種不良愛好的人戒色很難成功,你是否屬於?
下一篇:淨空法師:一定要明白,佛是自己,不是別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