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佛法珍貴、難遇難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仁清法師:“佛法珍貴、難遇難求”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七於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

  或作變易染違犯。2、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調伏無違犯。

  4、伺求過短無誠心,以惡威儀無羞愧。

  鈍根根性未成熟,於廣教法難持受。

  或生違緣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見。

  增長邪執絕聽受,多生非福致衰惱。

  得法在手妄傳布,如是不說皆無犯。”

  此條是關於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對於他人來請教法理、修行方法、儀軌或求經書論典等,若懷有“嫌棄”、“瞋恨”、“恚惱”、“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問”、“非正法理”的“顛倒錯誤”的“變易”相似答案,皆為“染犯”。

  2、若因“懈怠”、“懶惰”等而不施者,則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為”,或自己的修學不夠,“法未通利”,或為調伏對方的傲慢等心,或為方便示現“佛法珍貴、難遇難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懷著“不誠不敬”的心,來故意“吹毛求疵”、“伺求”“過失或缺點”的;或沒懷“羞愧”心而顯現的“粗惡威儀”的;或是鈍根根性,聽受“深廣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難以受持所聽所聞的;或聽受後會生起違願的;或聽受後會生“怖畏”的;或聽受後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見的;或聽受後會增長邪執從而“斷絕”“聽受”佛教其他經法的因緣的;或聽受後生起“邪見邪行”而造“非福(惡)”之業,於現世“損壞”福報,於來時得“惱害”之惡報的;或“得法在手”後,為“名聞利養”、“增益傲慢”而“虛妄傳布”的。

  對以上幾種來“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關於會生“怖畏”,是指難以接受所聽、所聞、所證。《華嚴經》和《天台四教儀》認為:大乘菩薩道的五道十地,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在見道位(初地菩薩)前的加行道位時,又分為: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當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時,對於佛教所講的空性,才會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對真實的正確了解和“堪忍”,因為了解空性就會摧毀一個人無始劫來對“萬法”的“顛倒”認知。有一次,當宗大師講解空性時,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緊緊抓住自己的衣服,顯得非常驚恐,似乎長期以來的“我”等什麼也沒有了。宗大師觀察後說:不必驚慌,你已經真正了解空性了……釋迦佛在二轉法輪時才講甚深空性,正是因為在初轉法輪時聽眾根基不夠的緣故。

  昔時,提婆達多曾向佛陀和阿難求學神通,都沒被應許,因為佛陀和阿難知道他學了神通後,會造更大的惡業,現世衰損福報,來世墮落地獄……

  以上七條,若是違犯,就會障礙“攝善法戒”的“布施度”功德的圓滿。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四十六輕戒

 

上一篇:仁清法師:菩薩的憐憫和救助
下一篇:夢參老和尚:不精進,業障很重該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