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文裡佛陀千叮咛萬囑咐的要大家出輪回,永取涅槃,常駐快樂!我們學佛就應該理解佛的苦心,明白佛陀這樣說的意思是讓我們出輪回。所以那些不出輪回的,不能出輪回的,不為出輪回努力的所謂學佛人,很難叫優婆塞、優婆夷,就更不能叫佛弟子了。最多就是佛教知識的愛好者水平,這個水准也確實沒辦法考慮出輪回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有覺受、有情緒的三有眾生,我們剛性需求是出輪回啊,不是在輪回裡受苦煎熬,不是要在輪回裡被逼迫。
所以一切有情眾生最最根本的願望一定是離苦得樂,但離苦得樂就有無漏和有漏的兩種了。所謂有漏就是不究竟的,就像從地獄道跑出來了,投生人道了,是得了離苦,相比地獄,人道也確實還可以算快樂,可人壽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然後還要繼續輪回,這個情況就是有漏的離苦得樂;包括投生天道也是有漏的離苦得樂。
無漏的離苦得樂怎麼得?只有出輪回才能滿足徹底的、無漏的離苦得樂,就算以後做菩薩又倒駕慈航,主動的參與的輪回,在人世間做工作,可是那個時候菩薩在人世間的種種他沒有痛苦,沒有逼迫,所受種種也都是做個樣子給人表法演戲罷了,這就自在了,就是游戲神通了。所以對真學佛的人而言:出輪回一定是要做為第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去完成!就算在家修行,你有正確的方向,有清晰的方法,還有高效的保障,出輪回也不難。
佛教講平等觀,既然大家都是相同的,都是平等的,為什麼你可以出輪回?我不可以?同樣的道理,既然是平等的,為什麼你能發菩提心、能有慈悲心?而我就一定沒有?既然你可以有,我也當然可以有,從本質上沒什麼差別可言。各位記得這個平等觀啊,他可以的,我也可以,他可以修行有一個結果,我也可以;他可以做惡下了地獄,我也可以;他可以輪回受了大的逼迫苦惱煎熬,我也可以。
所以這三十二應身,其實就是三十二個“我也可以”,那就看各位想做什麼了?所以才說:你的願才最重要!這個願不是說我要救度眾生等等的這種願,而是你想如何、你希望如何、你要如何?這個你想、你要、你希望的部分還要加上一個多強烈的動力和理由,也就是這個願的迫切性。所以當我們的某個願很迫切,那麼就要優先滿足,以自己的心念行為去滿足這個願,而人較為近視眼,很難看到生死那麼長,所以對出輪回的剛性需求了解的不夠明確,這就導致學佛的效果會打折扣了。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