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04講-2
比如我們注意一件事,只注意前面,但是後面有人過來你也曉得,沒有回頭,也沒有用眼睛看。現代人講第六感等,都是屬於這個范圍。不過這是普通人一點點體會,到了合開成就,境界就大了。下面八個字見聞通鄰,互用清淨,說明了六根互用不是雜亂、煩憂的,而是非常清淨的。我們常說出家人六根清淨,就是語出這裡。六根清淨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不論聽到好的、壞的、善的、惡的、是的、非的,都一樣清淨,這個清淨以後要再討論。到此時:
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
識陰進一步解脫,達到什麼境界呢?整個的宇宙,以及個人的生理、心理、整個身心,跟宇宙渾然一體,像一個琉璃圓體,內外透明,通體光明,沒有障礙。到了這個境界,才算解脫了識陰的作用。
識陰解脫了,就很了不起,我們望塵莫及,連想都想象不到的。現在先把理透徹了,搞清楚了,修行的事相就容易了。佛說到達這個境界,
是人則能超越命濁,了三界的命根,可以超出三界了。但要注意,到識陰盡了以後,才可以超越命濁。下面佛的結論又要特別注意了!
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由識陰境界而到識陰盡,而至於超越命濁,仔細一研究,這還是妄想作用,還沒有離開一念。我們學佛打坐都討厭妄想,要趕掉它,但是你們看,要能解脫五陰境界,也就是靠它呢!大家現在學佛學禅的,不管你學什麼,總把心理的思想、意識狀態,往來於腦子裡頭當作一念。但這只是一念的浮想,浮在上面,還不是真正妄想意識之根。所以佛在《楞嚴經》開始時,告訴阿難: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又說: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果。
他說你們學佛就算滅掉一切見聞覺知,清清淨淨的,都還在意識的狀態中。
法塵就是意識,為什麼?譬如當你聽過佛法有什麼境界等話,你下意識已經先中毒了。所以你靜坐起來,達到那個境界,有時並不是真的,而是你的意識狀態,將那個境界勾劃出來。這只是隨便打一個比喻。甚至你雖證得九次第定,也還不能證果,何況只是“法塵”影事!
法塵分別影事,是第三重錄影。比如我現在講話,錄音是第二重,別人再拿去錄是第三重、第四重。它究竟不是我現在講話的真聲音。就是這樣,到達這個境界還是大妄想,而這還算是正路。佛告訴你,這裡頭有邪路——外道。五十種陰魔,最後的識陰叫作外道。羅漢、聲聞、緣覺都是外道之見。佛說這是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來的。
“罔象”這兩個字出自莊子,罔象等於影像,也就是影像的影像。當然,它不是一個實際的東西,它是虛幻,卻也的的確確有那個影像,所以《楞嚴經》這裡這個罔象虛無,放在顛倒妄想上面,的確安排得很好。
你看,這一念這麼難,五陰就是這一念。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念頭清淨了,身心內外清淨,能達到這個境界,一半還是生理幫忙你,心理較寧靜時,才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因為是身心兩方面互相影響,所以仍屬於色陰境界。這個裡頭一走偏差,問題就多了。比如我們這時氣脈——嚴格說,還談不上氣脈,只能說你那個神經系統,在平常的感受境界上,突然得到一種沒有經驗過的寧靜境界,因而起了變化。尤其是當氣脈通過後腦這一部分時,耳朵會聽到一種聲音;到了眼睛,眼睛出毛病;到了牙齒,牙齒出問題;到每一部分都出問題。了解了這個問題,都可以因應、證入;不了解這個關鍵,就會走火入魔。其實,既沒有火,也沒有魔,這是你心理幻想變化的錯覺。而你認為的清淨,也不是清淨;你認為的光明,也不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