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質量可貴,佛號是真“質”,持名念佛是量的積累 大經科注第五回 第七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大經科注》,第一百四十一頁倒數第七行,括號裡頭有個小的「七」字,「清初彭紹升居士曰」,從這看起:

  這一段時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旅行,新年在馬來西亞過的。回來之後,同學們最關心的,是《無量壽經》是不是再講下去?我說我們會講下去。時間可能長一點,什麼原因?今天你們看到了,我戴上眼鏡了,這是第一次。不戴眼鏡,這個經典的字看不清楚,看得模糊,說明人老了,真老了,體力衰了,休息的時間長了,老年人這些病態在我身上看到了,不服老也不行。所以往後經會講,慢慢的講,不著急,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把它推辭了,講經辭謝了,講演也辭謝了,連題詞這些我統統都不做了。同學們看到我,覺得我身體氣色還不錯,還好,實際上跟年初比就有差距,不要說是去年了。這是上天對我發來的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很重要,就是人該知道現前的路怎麼走。學佛六十三年,講經六十年,有沒有把握往生?沒把握。怎麼辦?老師教導我的看破、放下,今天不容許我不看破,不容許我不放下,徹底放下,就一部經、一句佛號,保證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在現前為廣大的同修們作證。

  這個法門非常殊勝,念老在經的開頭給我們講了。我們現在學的這一大段,前言他講了十段,今天我們看的是第七段,字字句句都非常重要,一個字也不能疏忽。這一段是念老,開頭引用彭紹升居士的話:“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自古以來,淨宗依《阿彌陀經》修學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少;依《無量壽經》修學的不多,很少看見,什麼原因?原因是沒有善本。“蓮公老人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禅淨於一心,專宏持名念佛攝萬德。冀此無上寶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屏棄萬緣,掩關三載,淨壇結界,冥心孤詣,稿經十易,方慶經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證,慈舟專講於濟南,並親為科判。梅公於中廣播講此經,稱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贊曰:“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艱澀沉晦使之爽朗,繁復冗蔓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阙疏悉令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谛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是此本問世以來,講說贊揚,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

  3

  念老這一段裡面所說的,自古以來,為什麼修淨土的人很少依《無量壽經》?原因是《無量壽經》一共有五種原譯本,這是現存的;在《大藏經》目錄裡面,我們看到一共是有十二種本子,七種失傳了,現存的只有五種;這五種在中國翻譯出來,經文裡面有很多疑問,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提出了許多疑問,所以這部經缺少善本。一直到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將五種原譯本重新做一個會集本,就是在五種翻譯本裡面融會貫通,重新寫一部,這就是這一部經。夏蓮居老居士費了十年的時間,我們才真正能看得懂,真正能生歡喜心。夏蓮老鼓勵我們學習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把過去祖師大德們、大善知識們所疑惑的地方,全部都解開了,對於淨宗貢獻非常大!

  也可以說,這一代的人修習淨土,求生淨土,福報很大,能遇到蓮公的會集本。蓮公是什麼人我們不必過問,可以肯定佛菩薩再來;若不是佛菩薩再來,沒有辦法會成這樣完備的一部大經。這部經肯定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世尊所有經典慢慢都會消失,在這個世間失傳,沒人學了,最後消失的就是這部經,這部經是最後消失。眾生業障重,業障是累積的,佛的末法時期一萬年,這一萬年如果我們累積業障,麻煩就大了!希望大家累積功德,消除業障,這就對了。

  4

  我給大家做榜樣。我對於淨宗早年不認識,學佛方老師介紹的,我跟他學哲學,他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那個時候年輕,認為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來的哲學?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些話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但是我對於方老師有信心,他不會騙我,他會把最好的傳授給我,所以我沒有懷疑,完全接受了。這接受過來之後,緣很殊勝,佛菩薩安排的,接著讓我有緣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給我奠定根基。李老師傳給我的經教。我對於經教無量的歡喜,樣樣都想學。

  諸位要曉得,總會集起來是一部《大藏經》,老師告訴我,縱然你活上一百歲也學不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是我要在經典裡選擇了,我選擇什麼?《華嚴》《法華》《楞嚴》《般若》《法相》,我選擇都是這些東西,興趣都在這一方面,把了生死、出三界忘掉了。李老師提醒我,如果不能往生,你這一生白學了。為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做不到的果報在哪裡?證果也談不上,不要說大乘菩薩的果報,小乘須陀洹可能都沒有分,死了以後到哪裡?好的,算不錯的,天道。天道,欲界天六層,色界天十八層,這是我們去處,壽命雖然長,沒有超越六道輪回,還在六道輪回裡頭打滾。這個問題很嚴重,不是開玩笑的!在佛法裡面,哪一條路最容易走,我們能走得通?我們讀了這部經恍然大悟,這部經教給我們信、願、持名就能往生,條件這麼簡單,只有四個字。第一個條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條件,發願求生,既然是真的,我發願求生淨土,希望將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信要真,願要切,要懇切,極樂世界我非去不可,決定沒有改變。老師告訴我的,祖師大德給我講的,句句都是老實話。

  5

  難得,前幾年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他不認識字,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給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干。師父又囑咐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個話我相信,師父當時告訴他,他不知道,逐漸逐漸修行功夫得力了,他明白了。守老規矩,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問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極樂世界,我只知道那個地方有阿彌陀佛,在那裡教化眾生,我想到極樂世界去讀書,我想到極樂世界去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必定來接引。

  6

  我接受了,我什麼時候接受的?八十五歲接受的,今年九十二了。我為什麼接受?想想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斷習氣,都需要戒定慧的功夫,我統統沒有,怎麼辦?想來想去,還是海賢老和尚這條路,他走通了,我可以走通。所以我放下萬緣,大經大論統統不講了,發願,講經只講這一部《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現在讀的這一部,我只講這一部。

  7

  我在這一部也找到一個老師,他對我是非常愛護,大我十幾歲,非常愛護,也很贊歎,把我看作學弟;可是我不敢,我讀他的注解,黃念祖老居士,我認定他是我的老師,他為我講這一部《無量壽經》。注解就是為我講的,勸我死盡偷心,一門深入,放下萬緣,決心生極樂世界。

  8

  我們繼續看念老後面這一段注解,在一百四十二頁第三行,“但此殊勝第一之淨宗寶典,竟在我國大藏中塵封一千余年”。《無量壽經》,現在我們明白了,不但是淨宗的寶典,淨土三經裡頭最重要的一部經。我們得到這個會集本,得到念老的注解,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醒過來,真搞明白了,往生極樂世界,現在人旅行講護照,這個護照通行證我們拿到了,護照通行證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科注》,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看我是同學,我看他是我老師,這些年來,功夫都用在這部經上。

  9

  過去不能流通的原因,是此經有五種原譯,五種原譯裡頭互有詳略,而且出入很大。“例如彌陀大願”,這舉個例子來說,“在魏唐兩譯是四十八願,在漢吳兩種譯本是廿四願,在宋譯則為三十六願”。這是最主要的部分,居然不一樣,所以讓初學的人生懷疑,我到底依哪個本子好?所以把《無量壽經》放棄了,都去依小本《阿彌陀經》。小本《阿彌陀經》只有兩種譯本,我們所依靠的鸠摩羅什的譯本,還有個譯本是玄奘大師的。淨土的學人,這些經論都要讀,都要知道,然後在裡面選擇一本專修。我過去選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疏鈔》《要解》《圓中鈔》,我都學過、都講過。我依蓮池大師的《疏鈔》,我記得我講了好像三百多個小時的樣子,講這部經,大家聽起來感動!

  10

  這一段為我們說出來,古人為什麼不取這部經,是沒有善本。我把這個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學者,專持一譯,難明深旨;遍讀五種,又感艱難”,五種一起學是麻煩。“於是多捨此經而專攻《阿彌陀經》矣”。說得好!確實如此,我們自己也是從這個路上走回來的。“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誠哉是言!”這句話說得好,真話。這麼重要的經典、重要的法門,為什麼沒有人弘揚?主要是,說來說去還是緣分不夠。印度到中國來弘法的法師,有帶這部來,所以翻譯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內容有很大差別,我們初學的人不知道依哪一個好,所以捨棄了。是以宋朝的王龍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紹升、魏承貫,“均為宏揚此經,先後有會本與節本之作”。節本是彭紹升的,會本是魏承貫的,這些本子《大藏經》裡頭都有。

  11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龍舒淨土文》,四海稱譽,傳誦至今。王氏臨終,端立往生。可證居士實為我國淨宗解行俱優、殊勝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寶典之塵封,於是乃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宋四種原譯另成一本,名為《大阿彌陀經》。王本問世,海內稱便,叢林奉為課本,流通勝於原譯。我國龍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蓮池大師曰:王氏所會,較之五譯,簡易明顯,流通今世,利益甚大。”這是蓮池大師的話。“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習見故。故於所著《彌陀疏鈔》中,凡引證《無量壽經》之處,多取王文,間采原譯。又幽溪大師更有盛焉,於所撰《彌陀圓中鈔》中,專取王本經文。近代印光大師於所撰《重刻圓中鈔序》中,亦贊王本文義詳悉,舉世流通。”這一段是黃念祖老居士為我們介紹,歷代會譯的、節校的這些本子,都出現在中國,而且都有人贊歎,也有少數人學習,都為我們說出來了。

  12

  我們再往下看:“王氏會經”,王龍舒居士,“雖大有功於淨宗,但所會之本頗多舛誤”,錯誤。“白圭之瑕,賢者惜之”。王龍舒的會集本,宋朝時候,最早的會集本,裡面問題很多,就是有錯誤的地方。“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去取未盡”,蓮池大師說的。“彭紹升居士斥之為:凌亂乖舛,不合圓旨”。“今筆者”,筆者是黃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諸說,竊計王氏之失有三”,王龍舒居士這個本子,錯誤的地方有三處:“一者,王氏會集,僅據四種,未及唐譯。唐譯名《無量壽如來會》,出自《大寶積經》,乃菩提流志大師所譯,多奧妙精要之文,為他譯所無。”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盡,取繁遺要,改深為淺。例如蓮池大師所責:如三輩往生,魏譯皆曰發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輩發菩提心。下曰不發,上竟不言,則高下失次,故雲未盡。由上例可見,上竟不言即是遺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發即是改深為淺”。故蓮池大師與彭紹升居士對他都有批評。“抄前著後,未順譯法”,責備他抄引經文在前,後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來補後面的。我們記住底下這一句,“蓋是會集,必須依據原經,萬萬不可於原譯外,擅增文句”,決定不可以,這是大錯特錯。“故責王氏未順譯法。由上可見王氏之失,非是不應會集,而在於會本之多瑕疵也”,就是錯誤的地方。這個不能不注意到的。

  13

  下面,“彭紹升居士憾”,憾是遺憾,“王本之失,乃取魏譯本而刪節之,是為《無量壽經》之第七種”。它是僅僅這一種的節本,不是會本。“於是晚清魏承貫”,就是魏默深居士,“為救龍舒之失,取五種原譯,另行會集,別成一書,初仍名《無量壽經》,後經正定王耕心氏改名為《摩诃阿彌陀經》。魏本文字簡潔精當,遠過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盡免,故魏本亦未盡善也。”盡善盡美不容易!

  14

  “先師夏蓮居老居士,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禅淨於一心,專宏持名念佛攝萬德。為宏淨宗,故願此淨宗第一之經,破塵生光;冀此無上之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屏棄萬緣,掩關三載,淨壇結界,冥心孤詣,稿經十易,方慶經成。首蒙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手持會本攝影於佛前,為作證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繼之專講此經於濟南,並親為科判。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播講此經,稱之為最善之本。後復於經序中贊曰: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艱澀沉晦,使之爽朗;繁復冗蔓,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阙疏悉令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谛不收。

  ……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於是先師會本問世以來,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會本文簡義豐,詞暢理圓,講說贊揚,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持誦印行,絡繹不絕。近且蒙海外佛學界收入新印之續藏。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昔賢會集之勝願,幸告圓成。《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念老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多看幾遍,遍數愈多愈好。愈多,能幫助我們把過去人的誤會、現在我們的疑惑完全化解。完全化解了,你的信就真信,你的願才懇切,你的佛號才靈光。句句佛號與真信切願相應,將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所以念老這些話,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非常非常的難得,希望同學們不能疏忽,不能看輕了。

  15

  我就是為了這個原因,幫助大家在一生當中,認識佛教,認識淨宗,認識《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的壽命有限,我這個年齡隨時可以往生。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歡喜往生。你問我什麼事情最歡喜?往生最歡喜,其他的全放下了。一生得到方先生教誨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大家知不知道?我得到了,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人生最高的享受,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得到了,我真干。早年沒人供養,我不提這個話,你沒錢,你放下應該的;晚年講經有一點效果,供養的人多了。前面十幾二十年,大概二十年,供養我的錢用在哪裡?印經書。我自己沒有力量,大家湊錢印,有人湊錢,我一定都拿出來印經。當中這十年買了幾套大書,《四庫全書》《四庫荟要》,贈送給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世界再大的災難,我相信不會完全喪失,總還有幾套留給我們,我是這個想法。

  最近這二三年來,我們跟歐洲的緣成熟了,在歐洲大學裡面看到我的書,擺在書架上,很明顯,我問管理員,有沒有人來借?他說沒有;有沒有人來查參考資料?也沒有,我聽到很難過,所以就想起辦漢學院。現在大家供養我的錢,全是漢學院的基金,獎學金的基金。我們要培養一批年輕人,有能力認識漢字,有能力讀《四庫全書》。別的事沒了,問我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淺釋“旺夫、旺妻,克夫、克妻”之因果緣起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還跟這些人一般見識,那你學到哪裡去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