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轉物處處悠,
物若轉心時時愁。
阿彌陀佛,大家好,我們昨天談的是,外道與佛法的區別。何為外道,說明此法不究竟圓滿,心外求法皆為外道。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萬法由心生,而不是由外相來相互演變,而是由這顆心在作用,來展現出事相的分別。
既然是這顆心的作用,那麼要想把外境轉變,必須要轉變心態,心態轉外境才能隨著轉。
佛法是唯心,是以心為根本。
心能轉物處處悠,物若轉心時時愁。
要想轉變鏡子裡面的影子的好壞,必須要轉變鏡子外面的這個條件。這個條件轉了,那麼鏡子裡面的影子也自然就變了。佛法就是這個理念。
所以說以後我們的命運的好與壞,福報大與小,也不能拼了命地執著,強烈地去攀緣。都是自己的心態而造作出來的,境是心態的影子,這就是真理,自然規律。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說第二個話題,我們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
這是我們人生極為關鍵的事情,勝過生命數萬倍。
首先投師非常重要。若是投明師能夠使我們青雲直上。要是投邪師有可能直接下來了。不能輕易投師,必須要冷靜地觀察,千萬不能盲目,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我們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千萬不能放過。
另外既然投師就要放下自己的這個身架,師如父母。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大家要清楚,這個師父是父親的父,不是傅。
既然投師都不實心實意怎麼能夠接受教育,也說明這個“我執”很濃,虛榮心還在。
為什麼稱之為善知識如同父母一般?
我們借助自己的父母這個因緣把我們帶到塵世間來,這是一個環節,教育我們人生健康地成長,這是做父母的職責付出也說明父母恩難報。
善知識能把我們從人生這個過程帶入另一個超越人生的境界。
能夠讓我們從迷茫之中走出,從黑暗中逃離,從煩惱中得到解脫,從睡夢中喚醒,從生死中救出,使我們得到永恆。
難道這個恩不值得我們真心地稱呼為父母嗎?
師父是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沒有任何分別的。
只是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不同而已,因為每個人根基不同,所以方法也就不同。
必須要與善知識心心相應,方可受益。
造成不要對出家師父及善知識,如同世間的那種不拘小節的方式來對待,大錯特錯也是罪過。
出家師父受過大戒,特別是真正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也應該虔誠地向善知識頂禮膜拜。
這樣才能夠救度他們了脫生死,出離輪回。
所以說,佛恩要勝過父母的恩德。
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對出家師父與善知識輕慢,免得造業,大家要心心相應才是。
此舉並非出家師父與善知識貪執,其實這些行為他們是毫不在乎,這只是對大家好。
這種行為造作表達內心的相應,這樣才能對修行受益。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