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所謂完全的智慧,即是空之智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謂完全的智慧,即是空之智慧--一切皆無本質的智慧。

  ◎精神的清明化(正定),是透過道德的自我訓練而來的。

  ◎貫徹著八正道的基本精神,則是中道精神。

  ◎執著並不在對象中,而在各人的心中。對象本來離執著、離分別,是清淨的。由此可見,愛執的對象,原本是覺悟的對象。

  ◎事物自身若遠離思惟所區別出來的本體,即是空。倘若我們對事物不起區別,而就其本質來理解它的空性,則所有的東西,就其空性而言,都是平等的、一體的。

  ◎維摩诘經中‘天女散花’,不黏菩薩,卻黏著在聲聞身上。捨利弗尊者不以為然。天女勸告捨利弗說:‘天花是合乎佛法的,沒有勉強震落它的必要。天花不起思考,不起區別,只有你捨利弗才一意地去思考去區別,去執著哩!’

  ◎信仰的主體性並非在客觀的對象,而是主觀的內心,故首先應以信仰己身之心理為基礎。佛教的本流是‘法’,是在主觀心性上體會出真理,而不是客觀的對象問題。因此,禮拜的對象基本上必須看作是禮拜眾生的己心。

  佛教本來是建立在以內心的修煉改造轉苦惱而得安樂之上的。‘以般若真智故得無畏。’換言之,觀音自在的神通性乃是眾生主觀的忌的靈性,眾生至心唱念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當中,已醞育了自我的菩薩性,一念三昧中已發酵出本性中的光輝。

  ◎‘念與聲合為一體’、‘一心稱名’乃是‘稱名觀心’、‘稱名三昧’。‘入我我入’,進展為三昧時,三昧成為自內證的表現,得以解脫煩惱苦悶。

 

上一篇:海濤法師: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修行筆記
下一篇: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七集)  1998/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