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權:如何布施使我們獲大福力和智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佛祖對我們說:布施心不能住於相上,若住於相上,則生驕妄心,若有驕妄的心,那就失去布施的大功德。

  而我們行於布施,無非是做點小小的功德,來回歸我們的自性。乃至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波羅密。所有的行門都不去住於相,行了六波羅密都不住於相,目的就是回歸本來的面目,回歸俺的故鄉,回歸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那就是眾生的自性,如來的德性。

  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徳性,只因妄想執著,種種的煩惱惑,見惑,思惑,無明惑而造成了迷失自性,形成了有六道輪回。

  所以,如今我們作布施。或時是財施,或時以法施與眾生,或時是安慰眾生的心叫無畏施,使眾生心不驚畏。所以種種的布施,最終的目的是捨去我們的煩惱,捨去我們的貪念。而不是我執著布施,我要得到人天福報。

  若是有所得就自然有所失。若是有所得即有煩惱誕生。所以眾生修學佛法,一定要明白,明白《金剛經》佛祖說的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四攝法,六波羅密之法都教我們這心不住於相。

  心若是住相,你就未能回歸自性中去。我,人,眾生,壽者相的存在,自然煩惱就存在,故鄉就去不了。

  所以,眾生的念頭必須是清淨的。若心清淨,即佛土淨,眾生捨去了種種的相,回歸自我,回歸自性極樂,令自性的心無住於相。而極樂世界的相是法相,法界相,而不是形相,有形的相。

  佛祖說: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議,福德非常大。而我們學習佛法的人,不但無住相布施,也應無住相持戒,無住相忍辱,無住相精進,無住相禅定,乃至無住相的智慧。

  有時我們能做到忍辱。但是,很多人忍辱了之後都是著相。會時不時說起,某一次我忍辱力非常好,曾有誰對我怎樣屈辱了,而我無所謂。受眾生的批評,受眾生的誹謗,我心無所著。他不斷地贊揚自己無所執著,實際就是有所著,若是心無所著,真正的做到忍辱了,是不住於相的。

  精進也是一樣的,好多人學習佛法很認真。但是念念無辦法放棄、捨去、放下自己能精進的心。總說:我一天修學了多少,做了多少的好事。而不明白當你永遠記得,即是記住了相。這相記住了,就無變斷煩惱。

  精進也是為了斷煩惱,忍辱也是為了斷煩惱,乃至禅定也是為了斷煩惱。斷煩惱了你就真的得到大智慧,叫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大智慧,目的在哪,就是斷除煩惱。所以斷除煩惱是最大的智慧。

  佛祖略舉了教人布施,不住相布施,目的也是為了使我們斷除所有的煩惱,令心能安樂、清淨。當心能夠清淨,能夠安樂。極樂世界不等於要等到命終才能到達。而現前當下就是極樂。

  佛法是當下的佛法,並非未來的佛法。因而經中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住於我有去布施,有去持戒,我能忍辱,我很精進,我有禅定力量,我智慧很大,這樣就錯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包括我們在持咒,誦經,念佛時候也必須學習心無所住。

  我們無非所有的修學都是回歸本來的面目,叫做回觀返照。回觀返照目的就是為了入佛知見。所以佛祖在《法華經》說到佛以一大事因緣,降生於世。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祖出世目的就是欲令眾生與之一樣成佛。極樂世界的誕生也是為了接引眾生來成佛。

  眾生心若能清淨,即心不住於相,心若不住於相,心就自然清淨。

  故此,必須捨去我一個驕妄的心。《地藏經》教我們必須用一個低下的心去奉獻眾生。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就必須修學持戒修福。若在持戒修福的前提下,來修學佛法,善根是無窮無盡。做好自我,以身言教,使大家人都來學習佛法。

  以我們這種持戒修學的心來進入佛的大乘佛法,就非常快的能夠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以及壽者相。而入佛知見,得到明心見性。

  而這個心,不取於法。佛對我我們說:法善應捨,何況非法。

  所以修學佛法的人是修好自我,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眾生,去測度眾生,眾生是不需要你來測度的。因為你本身就是一凡夫俗子,自己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所以我們猛猛提起修行的心,精進的心來修學佛法。

 

上一篇:淨空法師:六道輪回也不是釋迦牟尼佛首先說出來的,最早講六道輪回是婆羅門教
下一篇:聖嚴法師:為什麼佛菩薩都坐在蓮花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