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十八重戒之十二勸退大乘
(勸人捨大取小)
《集頌》:“汝今不能樂大乘,行六度行成種智。
速趣解脫盡生死,聞者驚疑怖菩提。
退沒聲、緣捨大心。”
《現觀莊嚴論》講:“種智”即“一切種智”,是佛的智慧,“成種智”即是成佛之意,成佛後得到的“一切種智”包括1、“如所有智”,親證一切法皆空的智慧。2、“盡所有智”,能映現萬法種種事相之差別的智慧。
“退沒聲、緣捨大心”即為退失大乘標志的菩提願和菩提行,而墮入小乘的“聲聞”、“緣覺”行。
《地道》上講:行人有決定種姓和不定種姓兩種。
1、決定種姓者:比如小乘的行人從開始就只是發了“出離”的小乘心,一直到親證小乘的果位也沒再發起“度眾”的大乘心。從開始就發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無論遇到何種違願也不曾退失直至成佛。
2、不定種姓者:小乘行人在半途又轉發大乘心,行六度者,大乘行人遇違願退失“菩提心”轉修小乘乃至不再修持佛法者。
小乘的“聲聞”人,是以自度(自己了脫)為目的的行人,他們親在佛前聽聞經法,故稱“聲聞”,以四聖谛八正道為主要行持,最後會得“阿羅漢果”。“緣覺”也是小乘的一種,以自度為目的,因“願”和“緣”的關系,他們會生在無佛的時代,但由於過去世曾在佛處聽聞經法培植善根,此世會因目睹秋花、落葉等而感悟“十二緣起”法,最終親證“辟支佛果”。
如果勸人捨棄大乘的發心轉修小乘法,或以“你沒資格修大乘法,你不會修成的”之類的話,讓對方退失了菩提心的,就犯此戒。
佛陀成佛後的第一句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都具備能成佛的平等佛性,最後都能成佛,不關乎你的出身、財富、名聞等,而觀待行者對法、對師長的信心,持戒的清淨度,修行的精進度等。成佛的條件雖然很多,但成佛的權利是平等的!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戒十八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