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誠羅珠堪布:菩提心略修法(選自慧燈之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復強調過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也要求大家修菩提心,但大多數人不一定知道菩提心的具體修法,所以此處具體地講一講。

  有了菩提心才能夠救度眾生,菩提心是我們唯一的依處,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說世間所謂的圓滿,就是出世間聲聞、緣覺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心才能夠挽救自他一切眾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有菩提心,就能於一剎那間清淨無始以來的罪業,犯別解脫戒和密乘戒的罪過也能清淨,同時也能圓滿眾多資糧,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也就是說,即使既沒有單獨修金剛薩埵等忏悔的法,也沒有單獨修曼荼羅等積累資糧的法,僅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圓滿。

  那麼,五加行中為何有積資忏罪的法呢?沒有菩提心時,這些修法可以幫助我們發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後,再加上積資忏罪之法,則修法的進步會更快、更圓滿。之所以需要這些修法,不是因為菩提心不能清淨罪業,也並非因為菩提心不能積累資糧。所以,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生起真實不虛的菩提心難度很大。無始以來,我們一直串習著一切為自己打算的想法,而一心一意、誠心誠意為其他眾生打算的念頭少之又少,即使有,其范圍也非常有限。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自私自利之心,卻從未串習過利他之念,所以,要發起菩提心確實很難。但縱使困難再大,也要勵力修習。

  如果有菩提心,莫說後世,即使在現世當中,無論遇到的是幸福還是痛苦,自己也都能坦然面對、妥善處理,而且能為眾生帶來諸多利益。比如說剛剛發起菩提心的人,他雖然沒有什麼證悟的境界,但是,僅僅依靠菩提心的能力,他也可以給予眾生極大的利益。

  既然菩提心這麼重要,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使自己生起菩提心呢?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中講到,在前世善根成熟時,有些人便可以產生菩提心。

  什麼是前世善根?它成熟時是怎樣的情形呢?

  所謂的前世善根也叫做佛種。佛的種子有兩種:一個是智慧的種子;另外一個是方便的種子,也即慈悲心的種子。

  智慧的種子成熟時是怎樣的情形呢?在《入中論》裡講過,一些大乘根機成熟的人在聽到大空性時,會感動得汗毛豎立、眼淚直流,生起極大的歡喜心。此時,這種人便開始成熟了智慧(證悟空性)的種子,他若能繼續學修,就有可能很快證悟空性。

  慈悲心的種子成熟時又是怎樣的情形呢?這種人在沒發菩提心之前,當看到或聽到菩薩無自私心地度化眾生的傳記時,也會感動得汗毛豎立、眼淚直流,向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這些表現說明他已經開始逐漸地成熟了方便的種子。此時,他若能再看一看《入菩薩行論》等經論,修一修菩提心的修法,就有可能很快發起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

  所謂的佛心,也就是大乘菩薩的兩個佛種。此佛心初步成熟時,便有這樣兩種現象,有這兩種現象的人就是大乘菩薩的根機。如果聽到空性、般若波羅蜜多後,沒有任何反應;他人宣講大悲心、菩提心時,也只是聽聽而已,沒有什麼感受,這就說明其大乘根機尚未成熟。

  已經成熟佛種的征兆,就如黎明時的天光。黎明時分,太陽還未升起,天邊卻已經現出曙光,這說明,太陽很快就要出來了。同樣的,有以上兩種征兆的人,其前世善根也可以很快成熟。而沒有這種征兆,則像在半夜一兩點時,不要說太陽,連曙光都沒有。

  以上所講的是成熟大乘佛種的兩種現象。如果有這種征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很快發起菩提心、證悟空性。若沒有任何征兆也不用失望,我們是有辦法的。只要自己能夠去做,佛、菩薩以及善知識們,就一定會將方法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而且只要肯精進,這些方法都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佛陀曾經講過,想成佛的人不要學太多,只需要學一個法,這個法就是大悲心。為什麼只需學大悲心呢?如果有了大悲心,一切都很好辦。如果沒有大悲心,那麼不要說為了自己現世的健康長壽,就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聞思修,在大乘佛法中也沒有什麼意義。如果有大悲心,就有了菩提心的根機,那麼,無論你目前的能力有多大,無論你目前的境界有多深,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會為其他眾生打算。這是佛經上的標准。

  我們要反觀自心,看看自己與菩提心有沒有距離,有多遠的距離。若是相距甚遠,就一定要精進;若是近在咫尺,就應該更加努力精進,因為這樣做就可以很快走上大乘資糧道。雖然走上大乘資糧道的人也有可能退轉,也無法避免永遠不墮惡趣(如果這種人犯了菩薩戒,或造了比較嚴重的罪業,也會墮入惡趣),但是,這種人即便在惡趣中,也會度化眾生。

  比如說,若此人轉生為畜生,他就會以畜生的身份去利益身邊的眾生。又如,平時在六道輪回當中最希望死而又不可能死的,就是地獄有情。但是,在佛的傳記中記載著,佛在墮地獄時也有過利益眾生的決心,而且這個利益眾生的念頭一經生起,他便立即死去,並往生天界,學佛成道。其他走上大乘資糧道的人也是這樣。

  《經莊嚴論》講,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墮地獄的業,也不可能在近期內墮落,此業在很久以後才會成熟;墮入地獄後,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輕微,歷時很短,不同於其他的地獄眾生。在感受這些痛苦的同時,他也從未捨棄過利益眾生的決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像從夢中蘇醒過來一樣,地獄苦報便會立即結束。所以,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假如只是因為菩提心可以解決自己的痛苦,所以才發心,那麼這種出發點並不正確。然而,若首先能以這種心態修習菩提心,然後再不斷改善發心的動機,最後能夠真正發起菩提心的話,那麼其結果還是一樣的。

  發菩提心和不發菩提心的利害,無須多言,只要看看佛陀與凡夫,便可一目了然。凡夫,從無始以來始終只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可是至今仍然一無所得,依然在輪回中受苦;佛陀,雖然沒有希求自己的解脫,沒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眾生的事業,但是他早已成就,圓滿了一切功德。《入行論》裡就是這樣講的,事實也是如此,這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我們雖然是凡夫,還沒有解決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若能將自己的問題置之度外,首先考慮眾生的解脫,為眾生修行,那麼,自利就會自然而然成辦,不用單獨去做。如果為眾生修行,不為自己修行,自己便不能成就的話,那麼釋迦牟尼佛是不會成佛的。因為,自從發了菩提心以後,他再也沒有為自己著想過,但事實上他卻成就了。這說明,如果我們能夠捨棄自私心,一切就都會圓滿。

  只是我們自己放不下,始終都將自利置於首位,而最終也只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利己做不到,利他同樣做不到,自他二利都化為泡影;相反的,佛陀徹底地放下了自私心,一心一意投入到利益眾生的事業當中,沒有求自己的解脫,而最終他卻成了佛,圓滿了自他二利。由此可知,菩提心自身就有這樣的能力—不求自己的解脫也可以得解脫。所以,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多次告誡大家,在沒有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先不要修其他的法。這不僅僅是我的要求,在佛經中也如是記載著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欲成佛者,無須修很多法,只修大悲心一法即可。能夠發起菩提心的那種悲心叫做大悲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有了大悲心,才會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才可以成佛。所以,在沒有修出離心、菩提心之前,修其他法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有些人在修小乘的四禅八定時也會有一些感受,所謂的感受就是心能夠平靜下來,並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但是,這有何功德呢?沒有什麼功德。這種修法,不僅佛教有,外道也有,是內道和外道所共有的。如果有了出離心、菩提心或空性見,則可以將這種寂靜修法作為一種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那麼這種修法究竟屬於外道,還是屬於佛教,都很難說清楚。

  即使我們修禅定時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不起一個雜念,那又怎麼樣呢?沒有雜念能解脫嗎?在沒有雜念的基礎上證悟空性,才能解決生死問題。若沒有證悟空性,只是心平靜下來,也不是很難。以前也講過,很多動物在冬眠時,心裡也沒有太多雜念。還有,我們在昏沉時、進入深度睡眠或是暈倒時,內心也沒有什麼粗大的念頭。但是,這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有些人在修了一兩天禅定、有了一點兒感受之後,便自以為了不起或生起好奇之心,因此就會繼續修習。而實際上,只有在修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後,才能考慮這些修法;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之前,不能修這些法,連大圓滿也不能修。

  為什麼不能修大圓滿呢?大圓滿本身是無上密法,是非常殊勝的。但是,若缺少了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幫助,大圓滿也有可能成為世間法。以前我曾經講過,一天早晨,阿底峽尊者說,在印度,他的一個修喜金剛的弟子墮入了聲聞的滅定。尊者身邊的侍者就問,修喜金剛怎麼會墮落小乘道呢?阿底峽尊者講得很清楚,若不能如理如法地修喜金剛,也有可能墮入小乘,也有可能墮入惡趣。那麼,大乘和小乘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呢?阿底峽尊者強調,其差別只在於是否發了菩提心,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差別了。

  目前內地居士在修行上存在很多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其中有些是比較嚴重的,有些雖然不嚴重,卻可以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或者是與解脫沒有太大關系。正是因為缺少了系統修法的教育,才會出現這些問題,這是很危險的。

  那麼,該如何挽救呢?首先,我們不談很多理論,只要求先把出離心和菩提心修起來,有了這兩個基礎,再修任何法都不會走太多彎路。若不修這兩個法,而去追求許多其他的灌頂、修法,是會走錯路的。暇滿人身不會一次又一次獲得,若這一次走錯了,以後再想重返正途,是很難再有機會的。大圓滿、時輪金剛等修法都非常殊勝,但是,若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它們就會成為世間法。因此,希望大家在修行初期,一定不要修太多的法,只修出離心和菩提心。只是偶爾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有感受至深的、穩定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才算得上是一個修解脫法的人。在這兩個基礎打好以後,我們再考慮其他的修法。

  二、世俗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有兩種: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其一,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現在還不講,基礎都沒有,證悟什麼呢?首先要修出離心和世俗菩提心,從最低限度開始做起。

  其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有兩種:一是願菩提心;一是行菩提心。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願獲得佛的果位,這樣的念頭叫做願菩提心;不但心裡有這樣的願望,而且去實踐六度萬行,這就叫做行菩提心。先講願菩提心,這是最關鍵的。

  怎樣才能產生世俗菩提心呢?在修願菩提心以前,需要先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較廣的修法,在很多經書和以前的五加行開示中都有談及,故此處不再廣講,只是從總體上略講一下。若想廣修,則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則可只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若想最略,最簡單的修法就是只修悲無量心,其他的已包含於其中。此處只講捨無量心和悲無量心的修法,故而屬於一種簡略的修法。

  修法的前後,也就是三殊勝中的發心殊勝和回向殊勝,以前已講得很詳細了,此處就無須贅言,現在便開始講菩提心的正式修法。

  修菩提心時,既不是僅僅把心平靜下來,什麼都不想,也不是去觀想佛像之類的對境,而是要去思維。思維什麼呢?思維輪回中的眾生彼此之間是什麼關系,要去認識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思維的能力,在對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後,就會產生動力,然後便會著手去做,這是很自然的。比如一個做買賣的人,如果他清楚地看到某項計劃會帶來利潤,就會立即開始行動,否則,便會猶豫不決。此外,人們都願意去做自己喜歡或自認為有益的事情,所以,在發菩提心之前需要思維。

  (一)捨無量心的修法

  在修捨無量心時,有觀想和觀察兩個階段。

  1.觀想

  這時所要觀想的,不是佛像,不是本尊,而是人。觀想什麼人呢?就是觀想世俗中的人。將打坐前的准備工作做完之後,就靜下來,觀想自己的左右兩邊有兩排人:右邊一排是現世或前世傷害我的仇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非人;左邊一排是我現世的母親、父親以及兄弟姐妹等對我有恩的人。這樣觀想好後,自己便像平時一樣,對右邊的人發起嗔恨心,對左邊的人發起愛心。嗔心和貪心雖然是煩惱,但這時卻需要讓它們發出來,以便下面繼續觀察。觀想的內容就是這些。下面是觀察的階段。

  2.觀察

  這時,該怎樣觀察呢?首先觀察,剛才我對右邊的人生起了嗔恨心,對左邊的人生起了愛心,不但這一次生起如此煩惱,而且經常都是這樣。以前我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仇人害我,我就應該恨他們;而父母等人卻有恩於我,我就應該愛他們。但是,現在我要深入地思維一下,這到底對不對呢?思維時,應該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進行觀察。具體的方法是:

  (1)觀察右邊的仇人。首先是過去世。雖然從目前的情況看,右邊的這些人是我的仇人,害了我,但是,在過去世中,他們是否始終是我的仇人呢?肯定不是。因為,沒有哪個人會生生世世害一個人。在過去的無數世當中,他們肯定做過我的母親,當他們做我母親的時候,是怎樣對待我的呢?肯定和現在的母親沒有兩樣。所以,在過去無數世中,他們不但不是我的仇人,沒有傷害我,反而是我的親人,給我帶來了種種利益,對我有種種恩德。

  其次是現世。在現世當中,他們會不會一輩子都害我呢?這也是不一定的。他們只是目前這樣害我,以後,我或者他們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一旦發生了變化,在這一生中,他們也會成為有恩於我的朋友。這種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再次是未來世。那麼,在遙遠而漫長的未來世中,他們會不會生生世世都害我呢?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肯定會再做我的父母。那時,他們會和現世父母一模一樣地疼愛我、利益我。

  以上是對右邊仇人的觀察。平時,我們對仇人的嗔恨心很大,經過這樣的思維,嗔恨心就可以慢慢減退。

  (2)再觀察左邊的父母親人。觀察的方法與前面一樣。

  首先是過去世。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是我的父母親人,賜予了我各種各樣的恩惠,是關心愛護我的。但是,在過去世中,他們是否始終是這樣呢?不是。在過去世中,他們肯定做過我的仇人,而且傷害過我,就和今天坐在我右邊的人一模一樣。同樣的,坐在我右邊的人今天雖然是我的仇人,但是,他們在過去世中做我親人的時候,也和今天在我左邊的人群一模一樣。時間改變了,左右兩邊的位置也會隨之而改變。

  其次是現世。在現世當中,他們是否會一輩子都利益我呢?這也是不一定的。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和他們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反目成仇。兒女怨恨父母,兄弟姊妹因財產糾紛而相互猜忌,朋友之間互相嫉妒,諸如此類形形色色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

  再次是未來世。那麼,他們在未來世會是什麼樣的呢?未來,他們也不一定做我的親人。在未來的生生世世當中,他們肯定會一次又一次地做我的仇人。那時,他們也會像現在的仇人那樣對待我。

  以上是對左邊親人的觀察。這樣思維以後,對左邊親人的片面愛心也會慢慢減退。

  通過觀察便會發現,在輪回當中,我們找不到一個絕對的親人和一個絕對的仇人。此時,我們會恍然大悟:原來我是如此盲目,只看到眼前的幾十年而已。自己所有的愛恨情仇,都來自於如此狹小的范圍,我一直是根據這短短的幾十年中自己的所見所感,來判斷誰是我的仇人,誰是我的親友。如果我的眼光能超越這個范圍,看到過去和未來,就會發現以前的判斷竟然都是錯誤的。

  這些都是事實,不是為了能夠生起菩提心才這樣講,實際上就是這樣。如果佛沒有告訴我們,我們就感覺不到,就會將親冤劃分得清清楚楚。但是,若從整個輪回的角度觀察,誰是仇人,誰是親人,就是很難區分的。

  總之,一切眾生都做過我的父母,賜我以恩德;同時也都做過我的仇人,加害於我。既然如此,我對仇人便沒有了特殊的嗔恨心,對親友也沒有了特殊的貪心,這叫做無記的捨心。它既非善業,也非惡業,所以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所需要的,是超越這一層次的境界—對一切眾生的平等慈悲。該怎樣超越呢?

  當貪心和嗔心基本達到平衡時,就可以停止以上的觀察,開始修知母、念恩、報恩等修法。

  但是,如果在修悲無量心之前沒有捨心的基礎,我們的貪心和嗔恨心就會太不平衡,就只能對少數人修悲心,而不能對一切眾生修悲心,這樣就無法修起平等的悲無量心。

  這時可以繼續觀察:他們做我父母的時候,對我都是恩重如山;但是,他們做我仇人的時候,是否對我只有損害沒有利益呢?不是這樣的。正是因為他們害我,才使我有機會修忍辱,並對他們修菩提心;也正是因為他們害我,才使我對輪回生起厭患之心,並開始走上解脫道。其實,他們的加害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利益。所以,雖然他們害過我,但是,今天我不想重提舊怨,而只想念其恩德,只就眾生利益我的一面進行觀察。

  (二)悲無量心的修法

  接下來,便在無記捨心的基礎上,開始修悲無量心。慈無量心或者悲無量心是我們修菩提心時最需要的。

  在修悲無量心時,也有觀想和觀察兩個階段。

  1.觀想

  這時,不用觀想很多人,只觀想自己的母親。有些人也許會因為兒時母親的拋棄等各種因素而對母親感情不深。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就可以觀想人群當中對自己最親、最好的人。但一般情況是觀想自己的母親。

  怎樣觀想母親呢?要把母親觀想在自己的面前,不用觀想本尊的相貌,而只觀想母親現在的儀容。如果她已經去世,就觀想她生前的容貌。

  我們對母親本來就是有慈悲心的,但是還需要不斷加強,然後再將慈悲心遷移到其他人身上。早期是觀想母親,其次則觀想目前對我無利無害的普通人,最後便觀想仇人。在對仇人成功地修好慈悲心後,再將觀想的范圍逐漸擴大,最終將范圍擴大到天下一切眾生。這樣一步一步修行是有必要的,如果沒有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雖然偶爾會冒出這樣的念頭:一切眾生都是我的母親,但是,在遇到一些具體情況時,就不會這樣想了。所以,首先從小范圍修起,再將對境一點點擴大,這樣修是最踏實的。

  2.觀察

  最開始時應該觀察現世的母親,這是因為對現世的母親容易生起悲心。這時,可以分成三個步驟來思維:第一是知母,第二是念恩,第三是報恩。

  (1)知母。所謂知母,就是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將來乃至獲得解脫之間也不例外。對於現世的母親,這一世就無須觀察了。可是還要思維:她不但現世是我的母親,而且在過去、未來的很多世中也肯定做過我的母親。觀想現世母親時,這樣思維就可以了。

  但是,在將范圍擴大時,就要知道所有眾生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這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的生命源頭是極其遙遠的。雖然我現在因為無明的遮蔽,而變得如此無知,連明天將要發生的事情都不清楚。而且,在我剛出生,還是一個弱小生命的時候,肯定也有思維和感受,當時我在想什麼、有什麼感受,我也早已記不得了。然而,這些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並不等於不存在。同樣的,雖然前後世我也不知道,但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佛經裡講過,在無始以來的輪轉過程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們都死過成千上萬次,也生過成千上萬次,而大多數的生命都是依靠父母而生的。通過以上推理,我們可以知道,所有的生命都肯定做過我的母親。不僅過去如此,將來也是這樣。對其他人修知母時,要這樣思維。這樣觀察後,就能深深體會到,一切眾生都做過我的母親。這叫做知母。

  (2)念恩。所謂的念恩就是指想念、回憶母親的恩德。在佛經中,將母親的所有恩德分成了五種:

  第一是賜予肉體的恩德。人絕大多數是胎生的,當我們在中陰世界裡毫無自由地生活,不斷受到極為恐怖的中陰現象威脅,痛苦異常,走投無路,非常渴望能找到一個肉體的時候,因為跟這世母親有緣,才終於找到了投身之處。那麼,我們當然應當知道,沒有母親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身體。這是賜予肉體的恩德。

  第二是賜予生命的恩德。剛出生時,我雖然有了這個身體,但是,作為嬰兒的我是沒有自理能力的,不可能依靠自己活下來,是母親養育了我,而沒有讓我死去。這是賜予生命的恩德。

  第三是賜予財產的恩德。這種恩德,每一個人都知道。小孩子剛剛出生時是一無所有的,身上連一件衣服都沒有。但是,作為母親,卻能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財產全部送給兒女。當然,這些是一般的情況,在現在的某些地方,母親的這種恩德可能會慢慢淡化。但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就是這樣:父母不認為家產是自己的不該給兒女,而是把一生的積累全部送給他們;兒女也毫不推辭地把父母的財產當作自己的來享用。

  在以前困難的時候,母親養育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特別是貧困的母親。她是怎樣把我們養育起來的呢?在養育過程中她是怎樣無私奉獻的呢?對此,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肯定都不一樣。然而相同的是,每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兒女都有這種深恩厚德,包括很多畜生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回憶小時候母親是怎麼心疼自己、怎麼養育自己的。她辛苦得來的東西捨不得自己用,捨不得供養三寶,捨不得布施眾生,把好吃的、好穿的統統讓兒女們享用。

  很多傳承上師所著的論典將母親的恩德講得十分詳細,但其中大多數內容,是就西藏人的生活而談的,或許和你們的生活不太相符。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思維。這樣思維後,最後會深深地體會到,原來,母親賜予了我這麼大的恩惠。

  第四是教世間法的恩德。小孩子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懂,連說話、走路、吃飯都不會。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和技能,不是學校教給我們的,都是母親教的。

  第五是賜給修法機會的恩德。因為母親養育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學習和修持佛法,這是母親賜予我們的最大恩德。

  除了這五個方面的恩德之外,凡是能夠想起的母親對自己言之不盡的所有恩德,都可以拿來一一反復思維。

  對現世母親修好知母、念恩後,就要將同樣的觀察遷移到其他人身上,並將范圍逐步擴大。其實,只是我們回憶不起前世而已,如果我們可以回憶,並在大街上見到上一世母親的話,那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實際上,無論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好,還是前面觀想的仇人也好,他們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將來也會做。在做我母親時,他們肯定對我有這樣的五種恩德。這就是念恩的修法。

  (3)報恩。既然已經知道了一切眾生在多世累劫中都做過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有這五方面的恩德,那麼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就是要報恩。這是修悲無量心的最終目的。

  確實,平時遇到的所有眾生都曾經是自己的母親,那麼,該如何去報恩呢?布施他們一些錢財,或是在他們生病時去照顧照顧,這是不是報恩呢?這是世俗人報答恩德的一種方法,菩薩也並不排斥,可以這樣做。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死輪回的根本問題。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這樣做過成千上萬次了,然而我和一切眾生依然流轉至今,沒有解決什麼問題。

  雖然母親們非常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切快樂,甚至包括炎熱夏季中一陣涼風的吹拂,但卻不知道什麼是獲得快樂的究竟方法;雖然母親們真心希望自己能不受一絲痛苦,甚至包括蚊叮蟲咬之類的微小苦痛,但卻不知道什麼是徹底斷除痛苦的最佳良方,卻被無明所驅使,終日造作與快樂背道而馳的惡行。比如,她們會為了自己的健康無病,而去作宰雞、殺魚等痛苦之因,所以永遠也無法滅盡痛苦。

  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生、老、病、死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該怎樣解決呢?是不是用神通和神變來解決呢?不是。讓他們明白生死輪回的本體,怎樣拋棄煩惱和痛苦,懂得自己該如何走解脫道,這才是最關鍵的。

  為此,就需要為他們傳講佛法,若想最究竟地傳講佛法,就要自己成佛。雖然目前佛法尚存於世,即使自己沒有開悟,也可以依照佛的教言來宣講佛法。但是,在佛教不存在的時間或地點,若連自己都不懂佛法,就更不可能為他人講法了。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懂得佛法,自己證悟,最終要自己成佛。

  由此可知,報恩的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讓一切眾生得到解脫,這是真正報答母親恩德的最殊勝的方法。然而,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煩惱都控制不住,那麼不要說度所有的眾生,只度一個人都成問題。所以,我們要發願自己先成佛,再度化眾生;也可以發心自己與眾生同時成佛;或者是發心讓眾生首先成佛。讓眾生先成佛是最殊勝的發心,但實際上這樣發心以後,自己還是會先成佛的。

  悲心的本體是願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痛苦,此修法需要四個具備。①具備想望:強烈地希求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痛苦;②具備發願:發起願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痛苦的心願;③具備發誓:下決心以自己的力量而令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痛苦;④具備祈禱:祈禱三寶加持自己能夠令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痛苦。

  這四個修法必須反復地鍛煉。總而言之,悲心+發誓成佛=菩提心。

  (4)觀想、思維的次第。在觀想好以後,反反復復地思維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人心有一個特點:讓它學什麼,它就可以學會什麼,好的可以學,壞的也可以學。所以,要反復地鍛煉自心。

  世俗人都知道母親對自己很好,在她剛去世時,總有一陣子會悲痛欲絕。但是,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自然的規律;而且,他們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還會想盡一切辦法將母親的恩德拋到腦後;於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的痛苦也就消失了。

  但是,現在我們不能這樣做,而是要將那些往事一一地重新提起、反復回憶,由此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報答母親恩德的渴望。這種心念是世俗人所沒有的,卻恰恰是我們所要培養的。

  當這種慈悲心在母親身上修得很成功的時候,再遷移到一個現世對自己無利無害的普通人身上,對他修知母、念恩、報恩。這樣修好以後,再遷移到一個自己今生不但不想利益,而且還想報復的仇人身上,對他同樣修知母、念恩、報恩等一系列修法。修好以後,自己不但對他沒有了嗔恨心,而且有了很強的報恩之心。

  我們雖然對現世母親、一個普通人以及一個仇人生起了報恩之心,但是還沒有對人群修悲無量心。所以,要將范圍逐漸擴大到一個村、一個鄉、一個縣……最後便觀想天邊無際的有情,對所有眾生修悲無量心。

  這樣修好後,我們在世間便再也找不到一個所謂的敵人,一切眾生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的父母。這不是一時的豪言壯語,而是內心感受至深的體會。那時我們便會一心一意地幫助他們,而且不是一般的幫助,是要解決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心甘情願為此修法。從此以後,我們就有了真正的菩提心,成為真正的菩薩。菩提心就是通過這些修法得來的,它既不可能從天而降,也不可能由地而生。

  以上講了四無量心中的捨無量心和悲無量心,這是簡略的修法,廣的修法(四無量心)請參看五加行中的菩提心修法。

  三、依次第修菩提心

  在正式修行時,先要修出離心,也就是修外加行的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這四種修法。出離心修好以後,暫時不要考慮靜坐、參禅等其他修法,而是要先把菩提心修出來。沒有菩提心,就沒有了目標,連目標都沒有,還參什麼禅、修什麼大圓滿呢?這好比人在遠行前,需要首先明確希望到達的目的地,辨清方向後,再仔細觀察路況,然後才能開始行動,腳踏實地地邁向終點。若連目標和方向都沒有確定,這不是盲動又是什麼呢?這樣做是不可能有什麼結果的。

  所以,出離心修到標准的時候,就開始一步一步地修菩提心,若自己肯循序漸進地下工夫精進,就絕對可以成功。因為,以前所有走上菩提道的人都是這樣修起來的。所以,只要肯修,就一定會修起來;但是,如果不肯修,就永遠都是凡夫,永遠只會為自己著想、為自己打算,最終連自利也不能成辦。

  這是寧瑪巴的一種大圓滿前行發菩提心的修法。這個修法簡單易行,能力很大,效果顯著。《普賢上師言教》中的修法沒有這麼詳細。此修法出自於《普賢上師言教》的一個筆記,其中將如何修菩提心講得十分清楚和詳盡。薩迦派和格魯派的菩提心修法也基本上是這樣的。你們如果能照此去修,就肯定能夠發起菩提心。

  有了菩提心,其他的就很好辦。那時是不是成佛了呢?不是,離成佛還很遠,但從此以後的修行速度就很快了。在菩提心沒有修起來之前,我們不要考慮很多修法。先把菩提心修起來,然後再修其他的法。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修行得真干,從哪裡真干?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人生累在妒忌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